我同事家的小孩口頭禪就是:我討厭數學!父母在孩子上小學後報了幾個數學啟蒙的課外班,但是效果不好,孩子反而越來越討厭學數學了。
有的孩子似乎對數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思維敏捷,愛動腦筋,被譽為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能讓孩子一出生就對數學感興趣,愛學習數學,那麼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自然會比別的孩子學得好。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介紹了這樣一個科研成果: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在數學、空間推理和讀寫能力的發展。
芝加哥大學的教授通過大量的實驗觀察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幼兒所處的早期語言環境對其日後在學習獲得的成功非常重要。
1、 父母的語音怎樣影響著孩子的大腦
芝加哥大學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發現在每次長達90分鐘的5次家訪中,有的孩子只能聽到4個與數學有關的詞彙,而有的孩子能聽到多達250個與數學相關的詞彙。一周時間,有的孩子只能聽到8個數學詞彙,而有的孩子可以聽到1799個數學詞彙。一年之內,兩個孩子在數學詞彙的差距就變成1500個與10萬個數學詞彙。
隨後,芝加哥大學教授繼續對兩個孩子跟蹤測試,聽到更多數學詞彙的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字卡片,可以將數字詞彙和實際數字聯繫起來。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語音具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將語言發展成非語言能力。對於我們來說,幼兒大腦可以將語言轉化成比實際所傳遞的意義更廣泛且更複雜的理解力和其他能力。
2、 父母的語音對孩子大腦影響的最佳年齡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出生的頭三年,不會說話,不會交流,不會理解,等孩子長大了,再傳授知識也不晚。
這個思路就大錯特錯了。人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百分之80的發育。所以最佳的早期教育時間是在出生之日起到三歲之間效果最明顯。
結合上文,給孩子大量灌輸數字類詞彙的最佳年齡是在三歲之前。
有的父母會想著等孩子上了小學老師自然會教授他數學知識,提前教孩子,孩子也聽不懂,大人還很費勁。
其實孩子最好在4歲前就掌握數學的基本原理。加你福利亞大學的教授證明,孩子在小學入學時具備的數學技能可以預測他三年級的數學讀寫能力和15歲的數學能力。雖然先天的智商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生命之初的頭三年,語言環境決定這孩子日後的數學能力。
3、 父母在生活中怎麼用數學語言來影響孩子
想要給三歲以下的孩子構建一個數學語言環境,父母可以從生活的點滴入手。
比如在給孩子看繪本的時候,可以專門挑一些有關數學的繪本。家長直接按著繪本進行閱讀就可以。
也可以指著繪本上的圖案示範如何數數。這些都是與孩子很好的互動方式。
還有一種更有趣味性的方法就是給孩子買有關數學的玩具。
比如這個數字變形金剛,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數學類玩具。這個變形金剛都是由數字符號組成。可以讓孩子一邊玩一邊認識數字,家長可以從旁引導,教孩子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擺脫枯燥的方式。不同的數字互相組合還可以搭建成不同的形狀,發揮孩子的創意。
通過玩具,讓家長與孩子進行數學溝通,可以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不知不覺間孩子的耳朵就可以聽到大量的數字類詞彙。一舉兩得。
給孩子的玩具安全性同樣非常重要這個玩具獲得了3c安全認證,獲得了安全承諾品牌。家長可以讓孩子放心地玩耍。
每個數字符號都可以變形,無需拆卸。數字和數字之間可以組裝,搭建成不同的機器人模型。
非常有趣,就連家長都忍不住想和孩子一起玩。
越貴的並不一定是越好的,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語音是孩子最好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