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向是學習中重點和難點最多的科目,很多家長小時候都有被數學支配的恐懼。近日,謝楠在網上公布了一段輔導孩子的視頻。
畫面中,謝楠問兒子:100+13等於多少?兒子一臉茫然地看向她。
謝楠只能加以引導:「一百一十……」
兒子張口就來:「一百一十一!」
謝楠深呼吸平復了心中的情緒,兒子似乎也知道自己做錯了,趕緊改口:「一百一十三!」
謝楠還沒來得及高興,兒子因為不太自信,再次忐忑開口:「一百一十.媽?」
看到這,很多網友也紛紛被吳所謂逗得捧腹,但是,笑完以後,卻引發了深思。
輔導數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光是普通群眾為之發愁,就連明星父母也是束手無策呀。那麼,為什麼數學學習會這麼難呢?
其實,孩子們不愛學數學,多數是由於這幾種原因造成的。
1. 數學過於枯燥乏味
相比其他學科,數學是很枯燥的。繁瑣的公式,複雜的推導過程,各種各樣的定理,光是看著字就讓人覺得頭皮發麻。不同於英語,只要會背就可以,數學更需要的是將複雜的公式運用到題目中,這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跟啃樹皮一樣的乏味。這讓很多孩子望而生畏,還沒開始學習,心裏面就已經打起退堂鼓了。
2. 對數字不敏感
很多孩子喜歡學數學是因為天生就對數字很敏感,而也有孩子喜歡語文,英語,這也是他們的天賦。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對數字不敏感。在他們的眼裡,數字就是一個符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這種對數字的不敏感,就造成了孩子對數學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自然的學習能力就比較低。
3. 遇見問題沒有馬上解決
很多孩子遇見困難的題目就會開始叫苦,產生懶惰情緒,想著就先丟在這裡吧,明天再做吧;或者有的孩子遇見問題了,不好意思去問老師或者家長,就想著今天先糊弄過去,以後再說,結果問題積累得越來越多,問題的漏洞也越來越大。
先天對數字不敏感難道就學不好數學了嗎?我們能否通過後天的培養和努力讓孩子愛上數學呢?答案是肯定的,具體,我們要怎麼做呢?
1. 生活中潛移默化
如果直接問孩子,1+1等於幾?孩子多數都是不願意回答的。家長也不用著急,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孩子:給你一個橘子,再給你一個橘子,那你現在有幾個橘子呢?將枯燥的數學問題融入到生活裡面,這種方式既有趣,又直觀。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自然也就對問題感興趣了。
2. 數學存在於生活之中,無孔不入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去買一些水果蔬菜。比如,給了孩子多少錢,買東西花了多少錢,那找零多少錢呢,以此來培養孩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上下樓梯的時候也可以問孩子,家在幾樓,我們現在在幾樓,那我們還要爬幾樓才能到家呢?
這些問題既簡單,又日常。還能鍛鍊孩子的數學能力,而且孩子在答對了以後,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一根棒棒糖,或者看動畫片十分鐘。這樣孩子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也會因此而愛上數學。
3. 看看有趣的繪本書
在孩子小的時候,繪本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有的家長可能總是想不起來讓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到數學,那麼家長就可以藉助書本來讓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習數學。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我家孩子很喜歡的《德國好奇狗陪你學:數學啟蒙遊戲》,該書共有13冊,從記憶力、運算能力、分類歸納、圖形認知、彩色遊戲、歸納驗算力、空間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八大板塊全面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
還有這套《聰明寶寶階梯數學》,該書將3-6歲的孩子分為3個年齡段,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智力發展規律由淺到深,具象呈現,多角度拓展數學思維,讓孩子在玩樂中逐步體驗數的概念以及相應的運算規律。
數學興趣並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長年累月的灌輸。家長們要堅持對孩子的培養,總會有所收穫的。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