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都會有流口水的情況,有些寶寶會在長牙期間流口水,還有些寶寶則「長流不止」。面對不同的狀況,家長也要分辨清楚,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護理寶寶、呵護寶寶健康成長。寶寶流口水一般由7種情況引起,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圖源網絡)
首先是出牙期流口水。一般在流口水前後,都會伴隨著乳牙萌出;同時,寶寶還會出現磨牙的行為傾向,這種流口水的情況一般出現在6個月之後。護理方式也只有及時清理。
其次是由於寶寶的口欲期,頻繁吃手指頭而陰氣的口水增多。這種情況下,需要注意及時把口水擦掉。
另外,則是由於吃輔食引起的流口水。如果寶寶在吃輔食之後口水增多,則要考慮給寶寶增加圍嘴,等待寶寶口腔肌肉發育成熟之後,觀察流口水的情況是否有所減輕。
第四種原因,是由於寶寶被大人頻繁揉捏臉蛋。這種行為容易導致寶寶面部肌肉受損。如果發現有親朋好友習慣性地揉捏寶寶的臉蛋,家長要及時制止。
第五種原因則是寶寶的口腔發育不成熟,導致寶寶無法正常吞咽口水。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讓寶寶適當吃一些有「嚼勁」的食物,讓寶寶自主進食,促進寶寶的咀嚼能力及吞咽能力,這樣能有效減少寶寶流口水的情況。
第六種情況則是寶寶出現了口腔疾病。比如當寶寶出現口腔潰瘍、扁桃體炎、手足口病等病症時,由於吞咽會帶來痛苦,寶寶不敢吞咽口水,口水自然順流而下從嘴邊流出來。
最後如果是在睡眠時有口水流出來,可能是因為寶寶的睡姿問題,建議及時矯正寶寶的趴睡姿態,改成仰臥或側臥姿態,避免寶寶流出更多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