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八年前,寫下這句話的時候,那個叫「走飯」的女孩離開了這個世界。
八年來,這條微博已成為一個樹洞,一個有著一百多萬條留言的樹洞。
來到這裡的人,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抑鬱症患者」。
他們聚集在這裡,留下各自的脆弱、孤獨與崩潰。
在這條微博底下,有這樣一條留言: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
這句話,是華晨宇的一首單曲,也是寫給抑鬱症患者的獨白:
世界很黑,但我想陪你愛這個世界。
我們總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但華晨宇的這首歌,卻用直白的歌詞,擊中了我們的軟肋。
在這首歌的評論區,看到這樣一句話:
「世界有多熱鬧,我就有多痛苦。」
一句話,道盡了抑鬱症患者的心酸和不被理解的孤獨。
看過一個視頻:
組織者選了幾個來自不同職業、不同社會階層的年輕人,並且給了他們一些紙條,讓他們在鏡頭面前讀出來。
紙條上寫著的,是這幾句話:
「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其中鬧了27天,等了825天,現在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我經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
第一條內容,還沒有讀完,參與者就已經笑出了聲。
矯情、幼稚、尷尬……是這些年輕人做出的評價。
但其實,這些話,是抑鬱症患者在生前寫下的。
是他們,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
可遺憾的是,我們忽略了這種信號。
我們誤以為,他們只是太累了,只是心情不好,只是有些矯情……
而沒有發現,他們其實生了病,生了一場很重很重的病。
就像歌中唱得那樣:
無論我,在這裡,在哪裡
仿佛失魂的蟲鳴
卻明白此刻應該做些努力
知乎上有個問題:「抑鬱症的表現有什麼?」
高贊回答是: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當痛苦不被理解,當求救得不到回應,於是他們便慢慢放棄了。
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放棄了這個世界。
「當你們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我已經走了。我熬過了1584天,終於在今天凌晨結束了,謝謝各位,我熬不下去了。」
2018年12月12日,@旅行的孤獨風,選擇了和世界告別,時年23歲。
同一天,21歲的女孩 @yan428,也因為抑鬱症,和世界說了再見。
作為告別,她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我以為時間會讓我好些,但這幾年就算出來了,我還是擺脫不了這個想法。抱歉,我不期望有人能原諒我,再見。」
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像是一座孤島,他們渴望被理解,被真正地關心和傾訴。
但沒有人願意走進他們的內心,願意了解那個脆弱敏感的自己。
於是,他們絕望地選擇了放手,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朋友分享過她自己的故事:
在大學時,她曾交往過一個患有重度抑鬱症的男友。
本來是個很開朗很陽光的人,但抑鬱症發作時,男友經常沒來由地哭,甚至還對她各種說狠話。
「我知道,你根本就看不上我,你早就想離開我了是不是」;「我不需要你的可憐,你走,你現在就滾」;「活著怎麼這麼痛苦,我好累,好想去死……」
也許是,受夠了這樣的生活,朋友選擇了分手。
分手後的某一天,她收到了男友發來的一條微信。
沒有任何文字,只有一段視頻,一段海水湧動的視頻。
朋友沒有回覆,選擇了無視。
她以為,這只不過是很平常、很不值得在意的一條微信,卻沒想到,這是他留在這個世上的最後一條信息。
之後,他用跳海的方式,與大家說了再見。
聽到他的死訊後,朋友自責不已。
如果當初,她不是選擇了無視,而是再和他聊聊天,再多關心關心他,說不定他對世界,也不會那麼絕望。
沒有一隻飛蛾不渴望光明,每個抑鬱症患者都在苦苦求救。
或許,在他們快要對世界喪失希望的時候,我們伸出的手,就成了他世界裡的光。
就像華晨宇在歌中唱得那樣:
不想離開
當你的笑容綻開
這個世界突然填滿色彩
抱著沙發 睡眼昏花 凌亂頭髮
夕陽西下 接通電話 是你啊
作家三毛在選擇自殺之前,曾一一撥打好友的電話。
但遺憾的是,因為在上班時間,電話並沒有被接通。
「你不在家,好,我是三毛。」
這是,她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我們無從得知,掛掉電話的那一刻,她經歷了怎樣的失望與決絕,才會選擇與這個世界告別。
但我始終在想,如果電話的那頭不是冰冷的忙音,而是有人說了一句:你好,我在。
那麼,三毛的結局,會不會是另外一種可能。
在《好想愛這個世界啊》,看到這樣一條評論:
「當他告訴你他生病了,說明他把你當作很重要的朋友。請用心關愛他,陪他一起走出陰霾,讓他的時間充滿色彩。」
大多時候,真正讓抑鬱症患者走向死亡的,可能並不是他們世界裡的黑暗,而是他親眼看到,自己所在乎的人,親手關掉了自己的燈。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生病了,請別覺得他矯情,也不要做冷漠的旁觀者。
而是靜靜地陪在他身邊,聽他說說壓在心底的悲傷,認真地告訴他:
別怕,我在。
90後女孩左燈,在抑鬱症發作時,問過自己的爸爸:
「你是不是很後悔生了我?」
他爸爸滿臉堅毅地說:
「不後悔。二十多年,你從來沒讓家裡人擔心過,也沒麻煩過家裡人一點。你會得這個病,就是因為實在太乖了。」
有人說,得抑鬱症的人,都是溫暖且善良的人,他們寧肯傷害自己,也不捨得傷害他人。
就像女孩左燈,明明被抑鬱症折磨得那麼痛苦,明明感覺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卻還是在跟家人道歉:
「對不起,對不起,我從小到大,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你和媽媽能開心一點……我不該得這種病的!都怪我!……我覺得,沒有我,大家會過得更好……」
抑鬱症患者的世界裡,沒有陽光,只有無盡的黑暗。
但幸好,她家人的存在,給了她驅逐黑暗的力量。
左燈的爸爸說:
「我不需要你功成名就,我不需要你做高管要職,不需要你做到才華橫溢,不需要你做到出類拔萃,你什麼都不用做,你就做我的女兒。」
聽過一句話:
「抑鬱症患者能夠活下來,離不開背後拼死拉住他們的親友。」
因為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左燈漸漸擺脫了抑鬱症的困擾,重新恢復了正常生活。
華晨宇在歌中唱道:
想過離開,以這種方式存在
是因為,那些旁白,那些姿態,那些傷害
不想離開,當你說還有你在
忽然我開始莫名,期待
網友說,在她抑鬱症犯病時,曾對媽媽說過很重很重的話。
「你一直一直都看不起我,根本就不關心我,就算我死了,你也不會關心我……」
但這些傷人的話,並沒有推遠媽媽。
媽媽還是在堅持,堅持陪著她,試著去理解她。
「媽媽一點不怪你,因為你這樣認為,也不是你的錯。有什麼話可以跟媽媽交流的,哪怕媽媽理解不了,也會儘量去傾聽的,別把媽媽推得太遠,好嗎?」
對於很多抑鬱症患者來說,他們需要的除了常規的治療之外,更多的還是陪伴、理解以及關愛。
而這些,才是他們對抗病痛的勇氣所在。
在《好想愛這個世界啊》的推薦語裡,華晨宇寫道:
「如果你現在是快要生病或已經生病的朋友,好希望這首歌可以溫暖一下你;如果你過得很好,好希望你能關愛你身邊即將或已經生病的朋友。」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3.4億人患有抑鬱症,每年高達100萬人因為抑鬱而自殺。
2009年《柳葉刀》上一篇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
而這些抑鬱症患者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接受過專業治療,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掙扎著向我們求救。
這些人裡,可能有我們的父母、朋友、伴侶、甚至我們自己。
我們忽視掉的每一個求救信號,都變成了一隻藤蔓,將他們再一次束縛在黑暗之中,無法自拔。
如果有一天,有人向你伸出了求救的手,請你一定要抓住他,用盡全力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
我和這個世界一樣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