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本很善於拍小清新的劇作,但是其實日版的《小森林》以及原作都是有些壓抑的,這個漫畫的作者,在很早以前,我就有所關注,他在早期的時候,在漫畫家遍地的日本獲得了一個不起眼的新人獎,但實際上他的漫畫賣的並不好,也許是為了調整生活狀態,他帶著一隻喵星人來到鄉下過起了隱居生活,也就是一個人住,一個人種菜,一個人做飯,當然了,還要繼續一個人畫畫,《小森林》大概就是那段時間的作品。
先是看了日版的《小森林》,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了,它把日本鄉間簡素的一餐一飯,拍的很有質感。美感和生活感。有人說是「吃貨妹子」的《瓦爾登湖》,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很閒適,像一篇怡人的散文,拍的不僅是故事,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日版的和原作的氣質無限接近,而韓版的《小森林》節奏比較緊湊,攝影也更加電影化,更專業,總的來說,更像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篇散文,也因此沒有了日版的留白,給觀眾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
日版主角是一名女孩,但實際上原作者就是在記錄自己那段在鄉間生活的日常,偶然看到過一次對他的採訪,他直言非常喜歡鄉村生活以及在那裡時學會的飯菜,並且他是真心實意的對大城市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生活感到厭倦,還是要提到《瓦爾登湖》這部偉大的又閒適的作品,這種「瓦爾登湖氣質」在日版裡體現的很到位,但在韓版裡幾乎沒有得到體現。韓版的女主角回歸鄉下顯得有些任性,不那麼能夠打動觀眾,也就是說,兩版裡的女主,在眉宇間有些不同,韓版的少了一些小敏感。
日版小森林無時無刻都在透露著一種美學,韓版這個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你說它有它的特點我不贊同的,不論那些韓國建築以及人物對話,我都很容易出戲。而最關鍵的食物,竟讓我一點食慾都沒有,是社會積澱文化底蘊問題?韓國文化比起日本太淺了,它拍不了日式生活那種沉靜,淡漠。
日本的物哀,電影每一幀構圖都極其考究。你說韓式是突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看過無數的韓國片,我知道韓國喜歡且擅長拍這類的片子。但是這畢竟是日本漫畫。影片開頭那些鏡頭,現代的水泥路,鋼化棚,都很出戲。你拍不了它的精髓它的魂,你加入自己的理解進去,很遺憾這是不成功的!為什麼對他這麼貶,是因為原作太高了。這部影片你不難看出他前面是在學日式的。
韓語版講述的是宋慧媛從首爾回到小鄉村美城裡開始生活的故事。在日語版中,跟很多日劇一樣,採取了旁白的表達方式,從市子淡淡的娓娓道來中,小森的美景和美食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旁白的藝術展現的不僅僅是市子細膩敏感的內心世界,跟多的是市子潛意識裡對這個世界的觀感,從而在全片瀰漫成一種奇特的感覺,很美好。而韓語版,減少了旁白,加入了很多跟女主角宋慧媛相關的故事性情節,反而跟「」美景、美食、美好的生活「背離了開來,是一次失敗的改編。
通俗一點兒說,日語版很好看,小森景色好,市子漂亮,一眾配角顏值高,美食引人入勝。而韓語版的,效果卻跟日版的完全相反,韓版裡的美城裡是個位置說不清的小村子,女主角的表情很呆,配角也不夠打動人心,食物也無法引起人的食慾。而日版裡將鄉下的寧靜,空氣的清新,夏日裡空氣中的氤氳,秋天裡高高的天空,作為漫畫改編的電影,畫面感更強。而韓版則更多的著墨於惠媛內心的變化,以及和小夥伴們相處的情感的表達。
一如女主惠媛,有多少人能夠在城市裡亦或塵世裡挫敗,能在別處找到另一種安心呢?人是靠滿足感活著的吧。如果能安心此處,大概就是對身處的現狀感到滿足的安心和幸福感,能在別處收穫這樣的「成功」必定身心都要抵到彼處。
關於母女情,日版裡的媽媽是一個隱居在鄉下卻依舊灑脫不羈的女人,她可以不說一句話就離開,對於其他再沒有描述,而韓版裡的母親,是因為讓病中的父親休養身體才搬回鄉下居住,在父親去世後和惠媛也一直沒有離開,而離開的時候也是因為惠媛要離開這裡去上大學了,她才可以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樣的媽媽更真實接地氣,有煙火氣息。
對於成年人來說,小時候的味道和成長的記憶就是根,根在哪裡,走到哪裡,漂洋過海都惦記著,能讓你有「回來了」的感覺也只有那裡。日版的畫面和氣氛太妙了,又珠玉在前的先入先入為主,雖然韓版的幾處畫面、配樂都是復刻日版的,包括洋白菜煎餅、炸天婦羅都是日式美食,但還是給人感覺裡面的美食不叫美食,而實際上韓國在吃這一方面確實不如日本更多樣,更用心,更講究,所以本來是一部美食電影,因為韓國沒有美食而變得失去了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