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版小森林期待了好久了,看完感覺和日版風格確實很不一樣。雖然是以食物串聯起整部電影,但感覺美食比重沒有那麼大,更多感受到的是髮小間的情誼,以及女主的個人成長曆程吧。失敗了不敢面對選擇逃避,這點,和我確實有點像…
記得當初,日版小森林看完,驚豔到讓我激動,太愛這種精緻寡淡的風格了,每一道美食都想去嘗試做一做。但是韓版給人感覺完全不一樣,更有煙火氣,熱鬧的不得了。影片並沒有側重於食物本身去詳細的講解,更多的是通過食物去呈現母女、朋友之間的羈絆以及女主的個人成長。
電影《小森林》的開頭,展示的是一個孤獨女孩的生活狀態,讓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孤獨的堅持自我的自己,也或者是踏上了不歸路的自己。電影很細膩,寒冷冬天的面片,溫暖了一個少女的心,這種精神狀態也是如此熟悉。慢慢的人物一個個登場,女發小,姑媽,男發小,還有那個神秘的媽媽...
電影中美食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在友情的飯桌上,在母愛中,看到最後你才發現,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媽媽,她把美好種植在了女兒心中,真正教會了她獨立與堅強。也許這個村莊是一個真正的烏託邦,一個淨化心靈的地方,男發小在與上司的爭吵中毅然離開,也是被這個烏託邦所呼喚,儘管肉體很辛苦,可是心靈卻很輕鬆,是的,比起精神上的痛苦來講,肉體之痛又算得了什麼呢?
103分鐘的電影少說有60分鐘的鏡頭是金泰梨飾演的宋惠媛種菜、收菜、做菜、吃菜,整部電影就好像是宋惠媛的「四季吃播」。很神奇,花了這麼多篇幅講食物,食物卻不是電影想講的重點。
食物只是介質,讓味蕾串聯起過往與當下。
春天裡洗著捲心菜,想起媽媽說:專心點,料理是能映照你內心的鏡子。因為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做出來的料理,品嘗出來的也是那樣的心情。專注的當下,惠媛逐漸理解了媽媽的話語。
媽媽還說:雖然生吃最好吃,但還是做點不一樣的料理吧。於是媽媽做了捲心菜綠豆煎蛋餅。而惠媛做了一個捲心菜三明治。
在不同的時間,相同的食材可以做出不一樣的味道。
而即便是外表相同的料理,也會有不一樣的味道。長大了的惠媛依然記得媽媽的食譜,卻不會完全照搬。她會嘗試著放多一點點鹽,不做土豆泥而是切成丁。
升騰的煙火氣裡,惠媛終於釋懷。她漸漸明白了媽媽的心意。
看的過程中,不斷回想起自己童年時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大自然在田野間肆意長大的美好時光。春天,我們一起看碧綠的麥浪,看伸進教室的芙蓉樹,下課一起爬上枝頭眺望遠方;夏天去小河淌水摸魚,在麥垛這個天然蹦蹦床上玩兒成小瘋子;秋天逮螞蚱冬天滑冰,現在想想,我這爽朗外向的性格和這樣的童年成長經歷不無關係吧。
度過春夏秋冬,每天的生活都如此平靜充實。白天認真挑選每一個食材,製作鮮美的食物,晚上打著小油燈,看看書寫寫筆記;夏天還可以躺在小房子裡,透著門帘玻璃聽著雨聲,冬天窩在被窩裡暖氣洋洋,偶爾和好友坐在房裡喝喝小酒打打鬧鬧。真的是很愜意的生活了。
媽媽說,在爸爸死後還不離開的原因就是希望她把根種在這裡,讓她感受這裡的空氣,這裡的泥土,讓她再摔倒之後還可以站起來。
我們生活在城市裡,在看著這麼多媒體推送的消息,給我們塑造一個個"大家所嚮往的生活"裡充滿著焦慮,若是內心有這麼一個小森林真的是很美好了,至少內心可以如此平靜。
騎著小單車穿過綠風吹過的田野,還有黃金的麥田,呼吸著霧氣滿滿的空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