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正獨自朝銀河系中心進發,它會觸發黑暗...

2020-12-11 極客公園

在深邃幽暗的星際空間,孤獨的「旅行者」1 號繼續向著銀河系中心前進。現在,它在 130 億英裡外,是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

1977 年 9 月 5 日,「旅行者」1 號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離開地球。原本,它的目標是觀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1980 年,由於發現土衛六擁有濃密的大氣層,研究人員決定讓它駛近土衛六進行研究,同時終止了它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旅程。隨後,「旅行者」1 號受到土衛六的引力影響,最終離開了黃道,探索行星任務就此終止。

不過,「旅行者」1 號接下來的使命更加讓人興奮。它開始探測太陽風頂(太陽風圈的外邊界),以及對太陽風進行粒子測量,美國太空總署形容其正在進行星際探索任務。

2014 年 9 月 13 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旅行者」1 號已經離開太陽系,正在飛向其他恆星。「旅行者」1 號」由此成為首個衝出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

剛剛過去的 11 月 2 日,NASA 在官網宣布重啟「旅行者」1 號的「軌道校正操作推進器」(下稱 TCM),以便讓它的天線繼續指向地球,保持和地球間的通訊。這種推進器自 1980 年以來就一直處於休眠狀態。

「旅行者」1 號在探測任務早期,當飛臨木星、土星和土星的重要衛星時,都要使用 TCM,以保證自己飛行的精確度。1980 年 11 月 8 日,「旅行者」1 號告別土星,TCM 就此停用。

之後的很多年,「旅行者」1 號一直用一種名為「姿態控制推進器」的小型推進器來修正自己的飛行姿勢——這種推進器以微小的噴射,只需幾毫秒就能巧妙旋轉飛船。但從 2014 年開始,工程師們發現姿態控制推進器的功能正在衰減,需要越來越多的噴射才能釋放出等量能量。專家們被召集來研究解決問題,得出的最終方案是,喚醒已經沉睡了 37 年的 TCM。

「旅行者」1 號攜帶了一張名為「地球之音」的銅質鍍金雷射唱片

2017 年 11 月 28 日,工程師們重燃 TCM,用一個 10 毫秒的脈衝來測試航向修正能力。19 小時 35 分鐘後,測試結果穿過太空,到達加利福尼亞。一切正常。

工程師們對此興奮異常,看到這些沉寂許久的推進器完好如初,很多人想起了 1977 年「旅行者」1 號升空的日子。那時,他們年少青蔥。

「我們欣慰、狂喜、不可思議,就好像時間從來沒有流逝。」一位名叫巴伯的工程師說道。

明年一月,「旅行者」1 號將正式切換使用 TCM。在此之前,它必須打開每個推進器上的加熱器,這會加速消耗那有限的能源。當沒有足夠的能源來進行加熱時,「旅行者」1 號只能再次用回姿態控制推進器。

NASA 推進實驗室的項目經理多德說:「TCM 能夠將旅行者 1 號的壽命延長兩到三年。」

按照之前的預測,「旅行者」1 號的電力能夠讓它和地球保持聯繫最晚至 2025 年。之後,它將繼續獨自向銀河系中心進發,杳無音信。

如果黑暗森林法則真的能生效,會是它觸發的嗎?

責任編輯:雙通獵槍

圖片來源:NASA

相關焦點

  • 歐洲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3D地圖,發現:我們的地球正朝黑洞前進
    不僅如此,我們整個恆星系在大家長太陽帶領下,也在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速度大約為220公裡/秒,如此神速也要2.5億年才能繞行一周,上次處在同一位置時,地球上還是恐龍橫行的中生代。最近,科學家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探測器的數據,創建了銀河系3D地圖。該探測器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掃描恆星,發現銀河系不是一張切面,而是有厚度,地球也正在朝黑洞前進,日近一日。
  • 5艘星際飛船正飛離太陽系,最遠已飛228億公裡,NASA要幹什麼?
    為此,在1972年,NASA發射了試驗飛船——先驅者10號,它承載著人類的期望飛向宇宙。這艘無人太空飛船猶如太陽系拓荒者,創向了當時的很多世界第一。當時,先驅者10號是飛得最快、並且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它首次穿過了小行星帶,飛向太陽系深處,先後探測了木星和土星,並且也率先飛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範圍。
  • 銀河系最中心的亮點是什麼?
    銀河系最中心的亮點不是一顆大太陽,要知道,銀河系照片的跨度代表一二十萬光年(1光年將近10萬億公裡),而太陽的直徑也只有140萬公裡,如果銀河系照片能夠顯示出某顆恆星,那這恆星的尺寸將會是光年尺度,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 已經飛行兩百億公裡,離地球最遠一張照片,為什麼令人深思?
    旅行者一號是NASA目前已經發射的五顆星級探測器之一,同時也是距離我們最遠的人造物體,1977年在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順利深空,它的主要探測任務是四顆遠日行星。最終旅行者一號完成了對木星、土星以及它們衛星的探測,之後軌道不允許放棄了探測天王星和海王星,直接向太陽系外飛去。
  • 五分鐘讀懂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科學家因為他們對宇宙中最奇特現象之一——黑洞的研究,而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oger Penrose發明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的研究揭示了廣義相對論如何預測了黑洞的形成。這些時空和空間的怪物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
  • 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揭開銀河系中心最黑暗的秘密
    如果說彭羅斯的工作為我們認識黑洞提供了理論基礎,那麼另外兩位獲獎者根策爾和蓋茲則是直接觀測到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這很可能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但通過其巨大的引力,我們可以間接感知這種神秘天體的存在。根策爾和蓋茲就領導獨立的研究團隊,分別對銀河系中心進行了探索。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如同一個近乎平坦的圓盤,包含了數千億顆恆星以及大量星際間的氣體、塵埃。
  • 新的銀河系地圖表明,地球更靠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看來地球已經放錯了地方。根據銀河系的新地圖,太陽系的位置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位置。它不僅更接近銀河系中心,還更接近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Sgr A *, 它的軌道處在一個更快旋轉速度的軌道上。沒什麼可擔心的。
  • 從地球上看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
    科學家們一直在利用哈勃的觀測結果來預測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的未來,想知道對於地球而言兩個星系碰撞時會是什麼樣子。通過預測仙女座的恆星在未來80億年的運動,天文學家們現在知道了它穿過太空的路徑。用哈勃望遠鏡觀測結果建立的計算機模型顯示了這兩個星系在大約40億年後將碰撞在一起的樣子,它正朝我們飛來!
  • 人類深空宇宙飛行探測器最遠飛到什麼地方?飛出太陽系了麼?
    在探索深空宇宙奧秘方面,美國早早的就以強大科技做後盾,對人類認知宇宙,了解宇宙,尤其是對太陽系內的各大行星的探索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他們早在上世紀末就真正開始了宇宙探測計劃,分別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把深空宇宙探測飛行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發射升空。這兩個探測器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
  • 名字迷人,行為卻恐怖的星系,正緩慢地朝銀河系移動,會遭殃嗎?
    名字迷人,行為卻恐怖的星系,正緩慢地朝銀河系移動,會遭殃嗎?仙女座與銀河系最大的區別就是——銀河系相對來說要更密一點,而仙女座大星系就要鬆散一些。在20億年前,在銀河系的附近就發生了一次「重大事故」,而罪魁禍首就是仙女座星系。當時,銀河系原本還是有著一些小星系的,但是由於仙女座星系需要「進食」,於是那些星系就成為了它的盤中餐,而下一個。很有可能就是銀河系。仙女座星系要比銀河系大得多,所以能吞噬的星系也遠要比銀河系的多。
  • 史上最全銀河系地圖出爐
    通過這幅地圖,人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在宇宙中的坐標。帶著「全面描繪銀河系」的使命,蓋亞太空望遠鏡於2013年12月發射升空。這臺價值10億美元的望遠鏡在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第二拉格朗日點軌道上運行。在那裡,地球引力和太陽引力達到平衡,天空景象也能一覽無餘。蓋亞每分鐘可以測量大約10萬顆恆星,每天可以測量8.5億個天體,兩個月可以把整個天空掃描完畢。
  • 銀河系中心非常明亮,為何晚上沒有把地球照亮?科學家告訴你原因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所屬的本星系叫做太陽系,太陽系所在的上一級星系叫做銀河系,銀河系是宇宙中一個相對龐大的星繫結構,根據科學家們測算,銀河系的直徑長達10萬光年,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即使人類以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飛行,穿越完整個銀河系需要花費整整10萬年的時間,而人類文明發展時間不過
  • 銀河系中心區域為什麼這麼明亮?這裡告訴你原因
    人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所屬的本星系被稱為太陽系,太陽系所屬的上等星系被稱為銀河系,銀河系是宇宙中一個相對巨大的星繫結構,根據科學家的估算,銀河系直徑可達100,000光年,這是個什麼概念?星系中央很亮看到銀河系全景圖時,我們深深地感到了震驚,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全景圖中只有一個小點,除了受到震動之外,我們還發現它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它位於整個星系全景圖的中心,非常明亮,而且亮度越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 黑洞吞噬範圍小 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宇宙中兩隻巨大的「猛獸」相互吞噬,這一驚人的發現,最初的線索卻來自星系中「弱小」的恆星:該星系核中恆星數量遠遠大於理論預期;星系中最密集的恆星距離星系中心超過2000光年(1光年約為94600億千米)。研究人員認為,正是由於兩大黑洞併合,與周圍恆星發生相互作用,才造成了這一現象。
  • 5個探測器突破太陽系「屏障」!但地球的坐標或許早已暴露!
    它的半徑大約為120個天文單位(1AU,即1.5億公裡),突破這道「屏障」就意味著擺脫太陽磁場,進入星際空間。日球層到底有多大?由於太陽活動以22年為一個周期,日球層的大小也會隨之變化。另外隨著太陽在銀河系中的運行,日球層在太陽前進方向上會出現收縮,在相反方向則相應延伸。
  • 銀河系全貌圖怎麼拍出來的?原來這麼多年都誤解了
    我們身處銀河系內部,可以說非常的渺小,但是我們卻看到了關於銀河系的全貌圖,看起來非常絢麗,比如下圖,這樣?其實這都是照「騙」,並非是銀河系的真實圖像。因為,銀河系的直徑超過10萬光年。目前的技術無法從外部對其進行成像,我們不能從「高於」銀河系的角度拍攝關於銀河系的任何照片。
  • 目前,人類的太空飛行器飛到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很多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是人類科技文明的最高結晶,也滿載著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終極渴望。那麼它們,最遠到了哪裡呢?下面,小編帶你一起看看,人類最遠探測到的地方吧!先驅者10號在1972年3月3日被發射升空,原本設計的使用壽命只有12個月的它持續向NASA發射信號長達30年之久。「離地球最遠的飛行器」這一紀錄一直由美國先驅者10號保持到1998年2月17日。那天,旅行者1號與太陽的距離和先驅者10號相同(都是69.419AU)。
  • 刷新銀河系「認知」!第一個精確的3D地圖曝光,地球或出現扭曲
    科學家們對這個「圖像」的出現也算是意想不到的,對於DECADES來說,最初部分科學家對銀河系的認識,它可能更像「薄餅」一樣穩定而平坦,但是一項令人震驚的新研究為這一理論增添了一種「扭曲」,改變了我們對銀河系初始情況的認知,科學報告指出,這種彎曲的形狀是由銀河系巨大的恆星內盤旋轉產生的極端力量引起的。
  • 宇宙中穿行了43年的探測器,曾拍下一張照片,劉慈欣:地球太渺小
    1977年,英國向太空中發送了「旅行者一號」探測儀,這枚探測儀的重任,不僅限於太陽系行星內,專家期待根據「旅行者一號」,去探尋外太陽系的秘密。依照地球上的測算,太陽系行星的直徑大約在2-3億光年中間,以「旅行者一號」現階段的前行速率來測算,要想飛出太陽系,最少必須17600年。
  • 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當我們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的時候,心中不禁有了一個疑問,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和地球有關,地球的位置恰好處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區域,從地球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地帶的距離是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自然就是930億光年。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宇宙一直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