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第一次創業的總結報告 | 獵雲網

2020-12-27 獵雲網

獵雲網注:作為當下中國首富的馬雲,他第一次創業做翻譯社的經歷頗顯「傳奇」。第一次創業何其艱難!為了養活翻譯社,馬雲背著麻袋坐火車去義烏批發進貨,馬雲也常常背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為了掙更多的錢,馬雲甚至還做過一年多的藥品和醫療器材銷售員。為了推銷產品,他跑遍了杭州各家中小醫院及個體診所。馬雲用這些小買賣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這些經歷告訴讀者,創業的路途是艱難的,只有不放棄的人們才有機會獲得成功。

作者:王利芬

創業項目的選擇

1988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當時杭州師範學院500多名畢業生中,馬雲是唯一一個被分到大學任教的本科生,其他的都被分到中學教書。當時改革開放已經10個年頭,人們思想活躍,不會再稀罕所謂的「鐵飯碗」,而更看重如何賺錢。馬雲的活躍在學校是出了名的,為了防止馬雲有別的想法,也為了給學校樹立個好的榜樣,當時杭州師範學院的副校長黃書孟跟馬雲制訂了一個「5年之約」,到了那個學校5年內不能辭職出來。

馬雲不想辜負老領導的期望,便痛快地答應了。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教期間,馬雲是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的講師。馬雲教學有一套自己的辦法,他不喜歡一言堂的死板授課,他更希望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所以,在馬雲的課堂上從不乏歡聲笑語,學生們都很愛上馬雲的課,馬雲的課堂常常座無虛席。

與此同時,他在西湖邊發起了一個「英語角」,在翻譯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氣。當時全國經濟飛速發展,而在杭州乃至全國,既懂英語又懂貿易的人才很稀缺。在杭州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對翻譯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所以,很多老闆找他做英語翻譯。但當時他只能做兼職,不能全職,因為他和老校長的「5年之約」還沒有到期。

馬雲對那幾年高校任教的生涯很珍惜。時至今日,馬雲已經蛻變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但提起當時在大學教書的日子,他還十分懷念:「我是教師出身,我曾經在大學教過6年的書。」2004年,馬雲回到母校杭州師範學院演講時,他對臺下的學生講:「很多人認為創業就是為了賺錢,可是我創建阿里巴巴卻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自己以後有更多的經驗教給學生。在大學教書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東西,我愛教書。但是我想到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20年以後,我馬雲是否還能繼續站在講臺上教書?因為大學生的學習不光是學書本知識,還有社會實踐,不論我創業成功與否,將來我再回到講臺的時候,至少我會比大學裡其他老師多了一些經驗。」

在大學教書的那段時間,是馬雲厚積薄發的階段,不但積累了人脈,還沉澱了心性。在兼職做英文翻譯的時候,馬雲發現身邊很多同事和退休老教師都賦閒在家。創辦一個翻譯機構把他們全動員起來的念頭油然而生。

1992年,還在大學教書的馬雲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這是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諧音,意為「希望」。選址杭州青年路27號,這個近30平方米的地方現今作為海博翻譯社的一個接待部被保留下來。當時的翻譯社就是個小店,所有的員工加起來5個人。馬雲跟同事一起籌集了3000元人民幣,租了一個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譯社的註冊資本是3000元。創業之初並不順利,翻譯社經營起來困難重重,第一個月的營業額不足千元。入不敷出的狀況令翻譯社的員工動搖了,但馬雲堅信翻譯社可以做下去。

與此同時他必須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後來,發現賣鮮花跟禮品可以掙錢,馬雲就背著麻袋坐火車去義烏批發進貨。之後他將辦公室一分為二,一半拿來賣鮮花禮品,一半做翻譯社。而且,馬雲也常常背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為了掙更多的錢,馬雲甚至還做過一年多的藥品和醫療器材銷售員。為了推銷產品,他跑遍了杭州各家中小醫院及個體診所。馬雲用這些小買賣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

新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賣禮品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翻譯社僅能掙幾百元,為什麼還要繼續做翻譯社呢?馬雲的同事就建議只開禮品店,將來成立一家禮品公司,但馬雲拒絕了。他陳述了自己的看法:當初成立翻譯社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並解決老師們的問題,還是為了掙錢?既然是為了前者,那就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下去,熬過去,光明就會到來。

在經營翻譯社的過程中還出現過另外一個問題。當時他們請了一個有出納經驗的女孩子收錢。後來不斷發現當天實際的營業額跟他們預想的不一樣。但是當時大家都是抓大不抓小,沒有太在意。直至三四個月後才發現,那個女孩每天從翻譯社的收入中拿走一兩百元。這個事情讓馬雲得出一個教訓:小公司也需要制度,也需要體系。

1995年,虧損3年後,海博翻譯社開始盈利。這時5年之約已滿,馬雲向學校提出了辭職。學校領導,還有馬雲的朋友紛紛挽留他,但馬雲卻意志堅定,他說:「我在學校裡接觸的都是書本上的知識,所以很想到實踐中去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工夫創辦一家公司,再回到學校教書,把全面的東西再傳授給學生們。」辭職之後,馬雲全職經營翻譯社一段時間。他發現翻譯社在實現盈利之後,逐漸走上了正軌,馬雲就放手讓其他同事打理,不再過問翻譯社的具體事宜了。他開始尋找新的創業機會。今天,海博翻譯社已如當年馬雲所願,成為杭州最大的翻譯社。多年後,關於這段創業經歷馬雲輕描淡寫地提到:「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現在打開海博翻譯社的網頁,還能看到馬雲手寫的一句話:「永不放棄!」在這句話旁邊配了一張馬雲食指輕輕靠在嘴唇邊的照片。現任的海博翻譯社社長張紅回顧馬雲當年的創業經歷時,感慨地說:「當大家都還沒想到這個行業的時候,當大家都還沒有看到這個商機的時候,馬雲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時我們杭州沒有翻譯社,我們是第一家獨立存在的這樣一個公司,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開始也不賺錢,但馬雲堅持下來了,沒有放棄。所以,我很佩服馬雲,他說的話會讓你振奮,沒有希望的東西在他看來也是充滿生機,他能帶給他身邊的人生活的激情。」

關於創業的問題,馬雲在參加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青年人創業」大會上講過這樣幾句話:「作為一個創業者,首先要給自己一個理想。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機會到了美國,然後我看見了,發現了網際網路。發現網際網路以後,我不是一個技術人才,我對技術幾乎不懂。到目前為止,我對電腦的認識還是部分停留在收發郵件和瀏覽網頁上。我今天早上還在說,到現在為止我還搞不清楚該怎樣在電腦上用U盤。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理想到底是什麼。」

創業項目的選擇無法規模化

這是馬雲第一次創業項目的選擇,此時的他還是一個大學教師,是在用業餘時間創業。他那個時候會的,其實就是英語,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很多人要翻譯一些東西,他們找到他,他在這個需求中看到了創業的可能性,索性成立了一個翻譯社。那時的馬雲與我們今天看到的絕大多數創業者選擇創業項目的方式並無實質不同,多半在自己正在從事的領域或者相關領域進行。這樣的選擇有很多好處,一是容易進入,二是有一些資源。但這樣選擇的項目一般來說照顧了自己過往的經驗,往往無法兼顧其日後規模化的發展,更多時候也無法與引領時代前進的科技浪潮相對接。

馬雲選擇的翻譯社就是這樣一個項目,後來這個翻譯社還賣過鮮花、禮品,這些項目也都是無法大規模擴張的項目。如果馬雲沿著這個項目往下走,即使再努力,領導力跟今天一樣,他的企業也只會是個有價值、也許有特色,但長不大的企業。因為一個公司要長大、要規模化,必須裂變,而裂變的大體手段只有四個:一個是流程的標準化和優化,一個是運用品牌的力量,一個是技術的手段,一個是資本的介入。如果是翻譯社的話,頂多可以把口碑做好,在品牌上發一些力,但因難以運用技術手段,流程也無法標準化,其規模就無法擴大,沒有規模的公司,資本不會有興趣。所以這個翻譯社,會像中國幾千萬個公司一樣,停滯在一定的規模而進入一種自轉的狀態。

創業項目的選定如同種子的選定,你選定的是芝麻,即便你再努力也無法收穫西瓜。在這裡我們並不是說翻譯社這個項目不好,世上的項目無好壞,只是是否適合自己。我的角度只是從公司可規模化和可裂變的程度做點評。

初次創業獲得的歷練

馬雲創業的第一個項目,應該是兼職創業,教書為主,創業為輔。這個第一次,讓他初步嘗到了商業的滋味,這一點對一個曾經在教師崗位的人來說很重要,此前所學所做都與買賣無關。在這點上我有著較深的體會。2005年,《贏在中國》實行制播分離,當時央視只給一個播出平臺,節目製作費和人員的工資勞務費都要自己去找贊助,也就是說,我要把節目寫一個PPT,去跟人家說節目會如何如何吸引人,然後希望人家投廣告。我把PPT做成後始終走不出門,此前在央視我們做節目有預算,有沒有廣告完全不用考慮。在《對話》節目任製片人期間,我常常因為廣告過多而給廣告部門提意見。作為一個製作人,我對廣告是非常牴觸的,而如今我要自己去拉廣告,我實在不知如何是好。為此我還跟一位商業中的好朋友請教,他認真地對我說,你如果走不出這一步的話,你就永遠不可能成事!這一句話非常刺激我,我硬著頭皮去了一家保險公司。儘管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我還認識,但就是這樣,我的PPT還沒講到一半,就渾身是汗,襯衣已溼透。我覺得很難為情,開口要錢讓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但如果沒有人贊助我就沒法開始製作節目,無奈之下,我還是堅持講完了。

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商務合作,但對於一個以前只在事業單位工作,家中並無商業傳統的人來說,仍然是個要過的坎兒。馬雲以前只是個大學教師,他的家中也無做商業的父母,此時的他離商業其實很遠。也許出生在浙江這樣一個民營經濟發達的地方比我的情形要好一些,但進入商業的買賣環節仍然會有諸多的不適。在翻譯社不景氣的時候,他還去義烏批發小商品回來賣,這點對我來說有些難以想像,創業之初更無法做到(現在一點兒問題也沒有)。我沒有問過他心理的落差,但我想這樣的實踐應該是拉近了他商業本土化的過程。

二是知道了成本與利潤。這一點從他在《贏在中國》現場的演講來看,他當時真的不知道在做一個公司時要考慮成本費用以及與收入之間的關係。他說這個翻譯社第一個月收入不到600元,房租卻是1500元,虧損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原計劃6個月收支平衡,但幾個月下來都不可能,4個月後他們發現到義烏去進貨回來賣鮮花和禮品可以賺錢,至少可以把房租付了。也許讀者會不理解一個創業者不知道這個道理。其實,在創業過程中很多簡單的事情都是從試錯中獲得的。好在馬雲開始的這個翻譯社的規模是一個不足萬元的小公司,試錯的成本比較低,如果開始創業讓自己知道成本費用和收入這幾項的關係,只是用幾千元人民幣的損失搞定的話,這太划算了!有許多創業者,在啟動幾百萬元的項目前連這幾者的關係都還未弄懂。

三是知道了商業中用人和管理的重要。當時海博翻譯社用的一個出納每天從公司的進帳上拿走一兩百元錢,持續三四個月都未發現。後來馬雲說,一個公司制度不好或者沒有都會把一個好的人變成壞的人,即使公司只有四五個員工也需要管理,制度不行公司走不了長路。同樣地,他在這樣一個小的損失上竟然得出了這樣的道理,獲得了關於公司制度的認識和心得,成本是何其低!

被忽略的開始

絕大多數人會將馬雲1995年創辦中國黃頁視作他的第一次創業,而忽略他之前其實已經有過一次創業經歷。

原因很簡單,首先海博翻譯社涉足的領域,同今日阿里巴巴集團實在相距太遠。阿里巴巴集團涉足電子商務、金融、物流、大數據、雲計算和數字娛樂,按照市值計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這是一家體量龐大的公司。而海博翻譯社的業務,如其名字所示,是翻譯。它同網際網路相距甚遠,跟電子商務和大數據之類更是毫無關係,看不到一點兒日後阿里巴巴的影子。

其次,馬雲在創立這家公司時,並沒有離開自己供職的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而是兼職在運營這家翻譯社。它的性質,有點像今天很多高校老師還在做的事情:利用業餘時間,在校外註冊一個公司,賺一點兒小錢,彌補本就不高的工資。

如果硬要找到一些後來阿里巴巴的影子的話,倒是也有。

第一,海博翻譯社也是服務於中小企業的,而且跟後來阿里巴巴B2B一樣,服務的是面向海外客戶的「中國供應商」。海博翻譯社的目標客戶,那些做外貿生意的浙江民營企業,也是後來阿里巴巴B2B業務的目標客戶。我不知道,後來當馬雲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時,他有沒有想到回過頭來找自己在海博翻譯社時期的那些「老客戶」。幫助中小企業,這句話馬雲到今天還在講。他倒真的是從第一天創業開始,就在幫助中小企業,只不過是在語言溝通上。

第二,他是以解決問題的態度開始他的第一次創業的。馬雲創立翻譯社的目的,不是賺錢,或者至少不是以賺錢為唯一目的和最終目的——否則,當他發現從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買來禮品、玩具到杭州賣比翻譯社更賺錢時,就應該立刻轉變創業方向。他的目的是,創辦一個翻譯機構,將賦閒在家的大學同事動員起來,讓他們的外語能力有用武之地,同時也賺點錢。後來馬雲總是說,今天的公司,應該是能夠發現和解決社會上存在的問題的公司。那時候,他已經發現了自己身邊的問題——一方面同事賦閒在家,另一方面貿易公司也需要翻譯工作,並且嘗試去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是中國商業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年初,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重新激發了中國人對改革開放抱有的希望。為數不少的人在鄧小平南方談話的鼓舞下,開始創業。後來,泰康人壽的創始人陳東升專門創造了一個詞「92派」,用以描述1992年後創業的企業家。

除了陳東升,當時在復旦大學做老師的郭廣昌和他的幾個同學在那一年註冊了公司;河南省外經貿廳的公務員胡葆森辭職創辦了一家叫「建業」的公司;馮侖和潘石屹、王功權等六君子在第二年創立了萬通;俞敏洪已經是一個成功的英語培訓老師了,不過他在1993年才創辦了新東方。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後來也成為了馬雲的朋友。

不過,那一年中國最著名的商人是牟其中。他在1992年8月用幾個火車皮的罐頭從俄羅斯換回來4架飛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一下子成為轟動全國的人物。媒體的眼光全都被他吸引了。

天下尚無人識得一個名叫馬雲的大學英語老師。

 

相關焦點

  • 馬雲是如何用人的? | 獵雲網
    獵雲網註:馬雲和18羅漢創業的公司被廣為傳播,從十幾個人到數萬名員工,馬雲是是如何管理員工的?本文分享馬雲的用人之道。 獵雲網註:馬雲和18羅漢創業的公司被廣為傳播,從十幾個人到數萬名員工,馬雲是如何管理員工的?本文分享馬雲的用人之道。
  • 貧民窟的創業青年:智能健身鏡Smartspot的誕生故事 | 獵雲網
    獵雲網4月2日報導  (編譯:阿信)童年的Moawia Eldeeb和家人住在尼羅河畔的一個小農場裡。和絕大多數農民一樣,他們辛勤勞作,過著安逸恬淡的生活。這樣美好的日子長此以往,不知不覺持續了幾十年。
  • 觸漫創始人兼CEO黃躍中榮膺獵雲網2019「年度創業新星」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觸漫最新資訊 > 正文 觸漫創始人兼CEO黃躍中榮膺獵雲網2019「年度創業新星」
  • 鯨擺擺,臺灣民宿預定,給你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 獵雲網
    如果你是第一次,又不願意跟團走,來鯨擺擺是不錯的選擇。 獵雲網4月29日報導 (編輯:衛閆森)鯨擺擺,臺灣民宿預定,給你不一樣的旅遊體驗。去臺灣,自由行。
  • 見證1000家創業公司的生死後,她總結出6條創業者忠告 | 獵雲網
    獵雲網註:本文摘自 Y Combinator(以下簡稱YC)創始合伙人 Jessica Livingston 在女性創始人年度會議上的分享。Jessica 見證了 YC 1000 多家公司的起起伏伏,從中她總結出創業者要想成功的六條法則。這也是她對 YC 創業者反覆強調的忠告。
  • 青山資本編譯:老司機們怎麼找回創業初心? | 獵雲網
    獵雲網註:本文由青山資本(微信號:cyanhillvc)投資經理孔萌編譯,譯自Medium,作者rob go,系NextView Ventures聯合創始人。投資人往往喜歡投二次創業者,尤其是那些已經創業成功過的二次創業者。理由很明顯:很容易查找了解二次創業者的過往創業經歷;他們已經踩過無數的坑,因而更可能從中吸取教訓並不會再重蹈覆轍;他們在融資和花錢方面更有經驗,因而財務風險更低,等等……此外,我聊過的許多創業者都說,他們從第一次創業中吸取了太多經驗和教訓,下一次創業一定會把事情做的更好。
  • 【創業英雄匯】專訪遊戲茶館王佳倫:立足成都,放眼全球 | 獵雲網
    獵雲網:創業中歡樂的時刻可以分享一下嗎?王佳倫:就是取得階段性成功的時刻吧。比如去年舉行的CEO年會,以及2014年12月去美國舉辦DEMO SHOW等等,都非常成功。獵雲網:「遊戲茶館」下階段的發展是怎麼打算的呢?
  • 乾貨:2015年成都網際網路創業指南 | 獵雲網
    獵雲網註:筆者認為,單就網際網路創業氛圍來說,成都算得上除北上廣深杭之後的「第六城」,不論是政策、創業服務機構、VC、人才等各個方面都算是全國排名靠前,尤其是政策方面,扶持力度之大超出預期。
  • 12本創業者今年必讀的書 | 獵雲網
    獵雲網1月29日報導 (編譯:Colin)獵雲網註:要想在創業的世界混得風生水起,一定的知識儲備是必不可少的。
  • 研究了100多個創業失敗案例後,這裡有7個血色教訓 | 獵雲網
    獵雲網註:成功者的傳記人們爭相閱讀,失敗者的故事卻少人問津,甚至當事人也希望越快忘掉越好。Anastasia Mudrova曾是一家創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在項目失敗後,她發瘋似地閱讀和思考了100多個創業失敗的案例,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式,總結了7個血色教訓。
  • 王功權也要參與創業,稱VC行業亂了陣腳 | 獵雲網
    獵雲註:在近日舉行的2015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風險投資家王功權在主題演講中首次透露了將作為首席戰略官(CSO)和幾位青年一起創業的消息,但並未透露公司具體細節。
  • 來看看Echelon大會中湧現出的9大金融技術創業公司 | 獵雲網
    Echelon亞洲峰會的剛剛落幕,9家金融技術創業公司從地區賽中脫穎而出。不論你是創業者、投資者或者只是個打醬油的觀眾,都該了解金融技術,因為它是今年全球創業生態圈的熱點。就讓我們一睹這九位出類拔萃的創業公司的風採吧。
  • 正善鮮生:讓舌尖上的奢侈品變成家常菜 | 獵雲網
    【獵雲網上海】11月10日報導(文/姜嵇雪)「馬雲說過,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媽媽。」這是初識牛肉哥時,他對獵雲君說的一句話。牛肉哥告訴獵雲網:「生鮮平臺的商品自然都是生的,生的東西,鮮最重要,所以取名正善鮮生。」談到做正善鮮生的原因,牛肉哥說到:「我想讓百姓知道什麼是好的食物,想要推動進口食材進入尋常百姓家,我要讓舌尖上的奢侈品變成家常菜。」可以想像到,這句話好說,卻難做。隨著社會的進步,國人對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許多媽媽為了家人健康,進口食材現在備受青睞。
  • 新一代在美創業,華人將以何種姿勢崛起? | 獵雲網
    【獵雲網杭州】9月17日報導(文/覃怡 王曉平)在美國開放的文化境遇裡,被沉澱過的創業理想和大肆宣揚的美國夢養成了一批優質IT人和創業公司。上世紀80年代早中期起始,國人赴美。
  • 盤點:深圳那些牛逼的創業公司 | 獵雲網
    獵雲網註:且不談騰訊華為中興招商萬科華僑城順豐富士康平安等等這些深圳的名片公司,深圳在每個領域,尤其是TMT和其他高精尖行業,都有很多低調但牛逼的公司或者創業團隊。
  • 灰機wiki:滲入輕社交,如何打造興趣維基 | 獵雲網
    【獵雲網杭州站】7月27日報導(文/覃怡)在Sue Gardner的報告中顯示,維基百科的活躍編輯數量,以及一年後仍保持活躍的比例,都出現下滑趨勢,社區在縮小。
  • 徐小平:創業者要像頭牌按摩師,按到行業痛點 | 獵雲網
    獵雲網註:7月28日,剛剛見完創業者的徐小平在真格基金位於北京國貿的辦公室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專訪,分享他眼中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風口和成功。本文轉自21世紀經濟報導,原文連結。
  • 天眼:讓AR技術更接地氣 | 獵雲網
    【獵雲網成都站】4月21日報導 (文/何玉影)獵雲網註:AR(增強現實)技術是在虛擬實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獵雲網在之前的報導中有介紹過AR在動漫行業的應用——次元之門。
  • 字典+查詢功能 「快快查漢語字典」專注打造K12教輔工具 | 獵雲網
    獵雲網了解到,「快快查漢語字典」已啟動天使輪融資計劃。根據騰訊課堂發布的《2014年K12教育市場分析報告》,中國K12教育市場的規模達到2549億;其中輔導機構佔21%,在線教育佔18%。針對K12的在線教育產品競爭激烈,就字典這一塊來說,已經有「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有道字典」等產品,甚至還有一些出版社自己出的字典APP。
  • 獨家:婚禮預訂平臺「找我網」獲數百萬投資 | 獵雲網
    婚禮人在線預訂平臺找我網向獵雲網獨家透露,已於4月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北軟天使、合一天使聯合投資。融資後,找我網一方面將籤約更多優秀婚禮人入駐,將每月預定的婚禮場數突破100場;另一方面,我們在做好成都和重慶市場的同時將開通更多城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