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獨特的透明瓶包裝,飲用時添加檸檬片的特別風味,對於喜歡閒暇時刻小酌一杯的人來說,風靡全球的墨西哥啤酒品牌科羅娜一定不會陌生。不過,在新冠疫情暴發後,這個著名的啤酒品牌卻不幸躺槍。原來,新冠病毒的英文名叫做coronavirus,與科羅娜啤酒(Corona)正好「同名」。
據央視財經報導,受「撞名」影響,科羅娜啤酒銷量大減。儘管該公司高管否認了這一影響,但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帳,科羅娜品牌的母公司美國星座集團股價從2月下旬開始跳水,至今累計跌幅約37%。日前其製造商莫德洛集團也宣布,從4月5日起暫停生產包括「科羅娜」牌在內的多種啤酒。有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北京市場多渠道科羅納啤酒供應充足。不過行業專家預計,國內庫存約在3-5個月內消化完。
新冠疫情蔓延,給每個人的心理都蒙上了一層陰影,甚至聞「新冠」色變,鬧出了不少類似哭笑不得的事情。此前成都有一家三十年歷史的食品公司,因企業商標含有「新冠」二字,被不少網友建議改名。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搜索企業名稱帶有「新冠」的公司,國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就有800多家。不過,也有企業逆勢而立。天眼查數據顯示,2月24日,東莞新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業務範圍包括研發、產銷第二類醫療器械(醫用口罩)、日用口罩(非醫用)等。
作為啤酒生產大國,啤酒產業在我國的表現如何?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營範圍或企業名稱涉及「啤酒」的相關企業共有接近6.4萬家,近7成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另外,過半企業註冊資本位於0-100萬之間,同時超過62%的企業成立於5年以內。
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甘肅省、黑龍江省和山東省。其中,甘肅省的企業數佔全國的11.39%,黑龍江省和山東省的啤酒企業則分別佔了全國的9.70%和7.56%。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本該是啤酒業的一個「大年」,歐洲杯、奧運會等體育賽事將大大刺激餐飲及啤酒消費,但隨著疫情全球化蔓延,這些對啤酒行業的利好因素都將消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實現產量315.9萬千升,同比下降40%。相比去年同期,產量減少了約223萬千升。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涉「啤酒」相關企業已註銷或吊銷了近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