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解廣瑩 徐旭 記者 霍營)近日,哈醫大一院產科病房收治了一名「熊貓血」產婦,在冒著風險剖宮產下一名男嬰後,由於產婦體內有兩種特殊的血清抗體,導致新生兒在出生幾個小時候出現新生兒溶血,全身黃染。經過輸血科、產科、新生兒聯合協作,為男嬰進行換血、藍光照射等半個多月的治療,最後這對稀有血型母子順利出院。
熊貓血媽媽血清中有兩種特殊抗體
孩子剛出生就得了溶血症
產婦吳女士(化名)是一名高齡產婦,血型還是稀有的熊貓血,因此生產的風險較正常孕婦要高出血多。不久前,吳女士預產期臨近,住進了哈醫大一院產科,醫生為她進行血液檢查時發現,吳女士不但是A型Rh陰性稀有血型,而且其血清中還存在兩種特殊的抗體,必須輸注與其匹配的血液,否則就會出現溶血性輸血反應,而危及生命。
輸血科值班人員楊爽收到產科的備血申請後,楊爽立即按照危急值報告程序,將檢測結果報告給產科主管醫生,提醒醫生新生兒存在高危溶血病風險,在分娩時留取胎兒臍帶血並進行新生兒溶血病相關檢測,且嚴密關注新生兒臨床表現及各項溶血指標的變化並緊急聯繫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在第二天上午調配到與產婦血型相同的4個單位的紅細胞,確保產婦生產順利。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產科醫生為吳女士進行了剖宮產手術,安全的產下一名男嬰,產科醫生將新生兒臍帶血標本送到輸血科,值班醫生趙琳琳在新生兒溶血病檢測時發現孩子的血型是A型,與母親相同,但是Rh血型有2種抗原與母親不同,並且來自母親的抗體已經破壞新生兒的紅細胞,導致新生兒溶血病,血清顏色黃疸,溶血較重,趙琳琳立即將危急值通知臨床醫生,並提示對該男嬰儘快進行換血治療,若神經毒性膽紅素入腦,將會造成不可逆的後遺症,嚴重者可發生腦癱。
果然,剛出生幾個小時的男嬰,開始出現周身黃染並進行性加重,化驗結果顯示發生了新生兒溶血病,並進行性加重,男嬰被緊急轉入新生兒病房進行治療,新生兒科主管醫生根據患兒狀況決定當晚立即換血,輸血科夜班醫生齊喆也提前到達科室。
兩次換血治療孩子終轉危為安
為了搶救患兒生命,醫護人員開始了與死神的較量。經過第一次緊急換血治療,患兒第二天黃疸雖然有減退,但是黃疸指數仍然偏高,新生兒科醫生決定再為孩子換一次血。經過2次換血之後,新生兒黃疸症狀開始逐漸減輕,貧血狀態逐漸改善,在藍光照射、綜合治療後的第10天,孩子的各項指標已經正常,終於可以回到母親的身邊,已於近日康復出院。
據哈醫大一院輸血科主任劉鳳華介紹,Rh血型系統溶血病是由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胎兒從父方遺傳所獲得的血型抗原為母親缺乏,分娩過程中胎兒的紅細胞進入母體,使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當母親再次妊娠時,該抗體就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使胎兒在宮內或出生後發生大量紅細胞破壞,進而溶血。該病進展快、症狀重,如不及時治療,極易引起膽紅素腦病,出現神經系統併發症,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該高齡產婦孕三產一,其新生兒所檢出的抗體正是來源於其母,而且是罕見Rh血型系統抗-D、抗-C聯合抗體引起的溶血。
專家提醒,Rh陰性血的女性,應該儘量避免多次妊娠和流產,因為懷孕次數越多,母體致敏就會越來越嚴重,這對後面的胎兒來說,溶血的風險就會不斷增加,而母體也會受到損傷。Rh陰性血的女性在生二孩時,最好在孕前詳細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