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堰市一位名叫朱穆朗瑪峰的一年級小朋友上了好幾個大網站的熱搜,只因「朱穆朗瑪峰」和「珠穆朗瑪峰」中的朱~珠一字之差,引起廣大網友的熱心關注。
情景交融的天堂
雖然孩子的媽媽回應記者說,孩子的名字緣於一個玩笑,孩子父親姓「朱」,取同音字「珠」,一下子就能聯想起「珠穆朗瑪峰」這高大尚的名字,也著實證明這位朱姓爸爸對珠穆朗瑪峰情有獨鍾,看似隨便的一個玩笑,卻流露出這位爸爸對這座地標精典的潛意識嚮往,隨口把自己的寶貝兒子叫作朱穆朗瑪峰,也想必是期望兒子能像珠峰一樣頂天立地,大名鼎鼎。不愧為是新時代的父母。
神奇的嚮往
以前,家業大的人家,生活殷實,有追求,有文化儲備,起名都有家譜,家譜是由「聖人」精心編撰的,很有文化考究的。
普通老百姓,生活平淡,文化底蘊粗淺,給孩子起名也簡捷明了,好叫即可。比如,大頭、二蛋、仨子、嘎子,……民間俗語,還有以孩子出生時祖輩的年齡命名,一則為便於呼叫,二則為託祖輩的宏福,希望老祖保佑孩子健康平安,把孩子出生時祖父或父親的年齡作為為孩子乳名,如五八、七七、八十一、,八十八等,像黃大頭、張仨、王六子,馬七這類加上姓氏變成官名,隨便又簡單,呼應很方便,明顯反應了那代人簡單純真的文化素養。
我是二蛋,我快樂
再後來,新中國成立後,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起色,國家進行了識字掃盲運動,適齡人也都有了念書的機會,人們的文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孩子們的名字也開始有了新的趣向。如男孩多以「國、軍、兵、強」等較硬氣的字為名;女孩多以「花、梅、蘭、枝、英、清等字做名字」,「李鮮花、王青梅、劉翠蘭等類女名習以為常。這時段的人名就有了時代的文化氣息,都願男兒當自強,願女兒如花似朵,人們都有了剛柔並濟的美好心願。
憧憬美好--芬芳美麗
如今,社會在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素養有了質的飛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成了人們心中的急切夙願。給孩子起名字有更新的創意。就連之前有家譜的人家,也在與時改進,很多父母也另立門戶,避開家譜,緊跟時代步伐,按自己的意願給孩子起響亮的名字,殷切期望孩子的名字能如虎添翼,一鳴驚人。
男兒當自強--剛
「王清華、尚北大、張金鳳、馬玉龍……」這類名字明顯折射出父母的非凡理想。
我家給倆寶貝女兒起名字時,當初也有個小插曲。大女兒出生不久,他爸也是隨口要給孩子取名夏清華,說將來要她上清華大學,讓我攔住,感覺太狂妄了,可是我也不甘心,也是不想讓孩子平平淡淡,隨手翻了翻字典,第一眼看見佼佼者三個字,後就給孩子取名佼佼,也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佼佼者」,而後,確實成了我們全家的佼佼者。
二姑娘出生屬於違規超生的,被處罰了工資和獎金。我們尋思一定要讓她超人一等,就給她取名夏超。果然,二傢伙超越了她姐,成為了夏許倆大家的驕傲,挺欣慰的。
我家那口子就很文質氣,也很幽默。我外甥出生後,他爸姓鄧,我的那個天呀,他又是隨口說「叫鄧小平哇,沒準兒也能真正成為下一個鄧小平的」。
呵呵,玩笑而已,雖然是故意搞笑,但也能感覺到我家那口子,骨子裡透露著嚮往美好,崇拜名人的思想。
無奇不有
名字雖然是一個人的社會代號,名字與孩子的成長和成就並沒有直接關聯,能從各個名字的字裡行間領略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信仰,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普通人們為孩子起名的韻味也在不斷演變,由粗俗叫法變親暱稱呼,再到別出心裁的冠名,充分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帶動了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追求美好,嚮往未來的願望自然而然地傾注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取什麼名字,體現父母的什麼心願,孩子的名字,蘊藏著父母的文化底蘊,的確很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