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怎樣從固定事實推測真相
176、「溯因推理」:是尋求事實的原因、解釋和背後的機制的方法。
如何從有限的事實證據出發,提出一個能解釋這些事實的、最合理的假說。
177、演繹法是從原因推導結果。
歸納法能驗證原有的理論,對新的理論,則只能告訴你一個簡單的、近在眼前的規律。
溯因推理是從結果推導原因。
178、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個據還原犯罪現場,從歷史記錄推測歷史事實,這些也是溯因推理。
180、溯因推理是一個非常不嚴格的思考方式。從一個人的意圖推測他的行為,這是演繹法。從一個人的行為推測他的意圖,則是溯因推理。
181、溯因推理非常有用,但是它提供的只是假說。
182、如何誠實地、明智地從中選擇一個假說:
第一個標準是「通融性」,也就是這個假說能解釋的資料越多越好。
第二個標準是「簡潔性」,也就是這個假說需要的輔助解釋越少越好。
第三個標準是「類似性」,也就是這個假說跟我們知道為真的那些事實越相似越好。
第四個標準主要用於推測歷史事件,它說的是「從結果到原因的解釋,總是優於從原因到結果的解釋」。簡單地說就是你要儘可能地從後往前推,儘可能不要從前往後推。
183、如果有什麼事是比從一個人的行為推測他的動機更可怕的,那就是從人的動機去推測他一定有過什麼行為。
184、我們要找一個最符合程序正義的——推測
二十一、神來之類比
185、思想家的每一件武器都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東西。我們講的技術是「非線性」的,你既要掌握很多流程,又要能夠從流程中跳出來,去審視流程本身。
186、所謂類比,就是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同點的思維。
187、一個類比好不好,不在於它夠不夠精確,而在於它能不能給你帶來好的啟發。
188、對於科學思考者來說,類比最重要的的作用是幫你提出假設。
189、提出假設是整個科學實驗中最關鍵的一步。
190、創新也是一種假設和檢驗,而類比最能提供創新。類比的創新思路就是把一個熟悉領域的東西,應用到新的場景之中。
191、做好類比要求我們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質,那怎麼知道一個事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答案是事物根本就沒有內在的、唯一的、本質的本質。你看到什麼取決於你怎麼看,也就是你的視角。
192、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愛用類比的。類比功夫是你學問和經驗的積累,是你聰明才智的發揮。這是一門一輩子的功夫。
二十二、兩條歧路和一個心法
193、《科學思考者》這個系列目的是激勵你學習如何明辨是非。
194、所謂明辨是非,就是在模糊、爭議和兩難的局面下,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或者知道該如何判斷。
195、面對一個不熟悉的、甚至可能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事物,人們會被情緒和視野所限制。
196、科學思考會跑偏:一條歧路是教條主義。
另一條歧路是虛無主義。第一個錯誤是「滑坡論證」第二個錯誤是「涅槃謬誤」也叫「完美主義謬誤」
197、科學思考者相信世界是講理的,但是不認為人可以容易得到絕對的真理。
198、科學思考者的心法:「總是研究有具體情境的問題」有具體情境的問題才是真問題。
199、教條主義者自己不會考慮情境,虛無主義者不知道別人考慮了情境。
200、除了數學和在我們這個宇宙裡談論自然科學之外,真問題都得有具體的情境,你才能有立場和視角。立場提供了思考的出發點,視角提供了假設的思路。
201、有時候你得兼顧別人的立場,換位參考別人的視角——但是世界上的事大多沒有絕對的客觀:總要先有立場和視角,思考才能展開。
202、出了什麼事兒,別人找你拿主意,你積平生之所學,也許就是為了做判斷這一刻。為了高水平負責任的判斷,你必須——
既要有堅定信念,又要有開放頭腦;
既要堅持立場,又要勇於妥協;
既要依靠理性,又要藉助感性;
既要大膽假設,又要小心求證;
既要遵循一般規律,又要考慮具體情境;
既要有謹慎保守的作風,又要有果斷決斷的氣質
我要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中明辨是非,並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