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創新構建高質量自主計算機生態體系

2020-12-17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11月3日,以「計算萬物·湘約未來——計算產業新動能」為主題的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召開。大會邀請國內外院士專家、典型企業代表等,共同圍繞創新創造生態構建、工業網際網路與製造生態、5G+超高清與應用生態等主題,分享行業最新創新成果與產業前沿洞察。


  當前,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對計算機技術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中國電子深入貫徹落實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主動把握產業變革趨勢,大力推進全方位超常規創新,創新構建自主計算機生態體系,取得三點突破。


  突破一:創新構建新的自主計算機底座


  中國電子充分發揮計算機產業鏈完備的優勢,著力構建自主計算機安全底座。在CPU領域,中國電子堅持超前布局、換道超車,主動選擇一條效率高、功耗低、開放開源特別是融入移動生態的新技術路線,通過自主搭建微架構、獨立編寫原始碼,成功打造飛騰系列CPU。今年7月,發布新一代飛騰高可擴展多路伺服器CPU,得到業界高度認可。在作業系統領域,全面完成旗下相關企業重組整合,發布麒麟「遨天」行動計劃,計劃五年內投入百億資金,組建萬人團隊,按照「內生安全、融入移動、注重體驗、支撐體系」的發展路線打造「國家作業系統」,今年8月正式推出具備獨特優勢的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版本。依託飛騰CPU和麒麟作業系統,中國電子成功構建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計算機基礎軟硬體「PK」體系,被國際同行譽為「中國架構」。2017、2018、2019年,中國電子「PK」體系自主創新成果連續三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突破二:創新構建新的立體安全體系


  當前世界計算機體系經歷了數十年的迭代和打補丁,尚且飽受「永恆之藍」「熔毀」「幽靈」等問題的困擾。我們的自主計算機體系還很年輕,必然存在大量難以避免和察覺的漏洞。而應用傳統的被動「打補丁」的計算機安全模式滿足不了用戶要求,因此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免疫」就十分必要。為此,中國電子利用自主研發的「可信計算3.0」技術,在「PK」體系基礎架構中創造性加入「S-Security」立體防護安全鏈,成功建立「PKS」安全體系。該體系如同將三大安全支柱打在「基巖」上。一是通用處理器層,通過內置「主動免疫」可信技術,將各類安全功能與計算緊密融合;二是內存存儲控制器層,通過可信審計將訪問控制和各種內存信號融合起來,實現內存訪問和安全隔離有機融合;三是作業系統層,將負責應用的用戶態和負責系統運行的內核態通過密碼技術分隔開,防止病毒越權訪問。檢驗安全的最好方法就是實戰演練。不久前,有120餘支戰隊對「PKS」立體安全防護體系發起共約153萬次攻擊演練,無一成功突破。


  突破三:創新打造新的自主生態體系


  當前世界計算機體系已經具備完善成熟的技術社區、培訓認證體系、運行維護體系、行業應用集成體系等配套生態,這些生態在自主計算機產業中也正在逐步建立。作為自主計算機產業的核心力量,中國電子堅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注重以開放的視野和胸懷廣泛凝聚創新合力,致力於將「PKS」體系打造成同Wintel、ARM+Android及蘋果體系一樣的開放性生態體系。在國內,中國電子與國防科技大學圍繞CPU、作業系統等領域長期深入開展戰略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同時,在北京、湖南等地建立計算機軟硬體適配中心38個,覆蓋19個省24個市,聚集數百家產學研用單位,開展基礎技術攻關、適配驗證和全方位用戶體驗,不斷提升「PKS」體系能力水平。在國際,中國電子聯合ARM、Google、微軟、戴爾等企業制定綠色計算國際標準,與Linaro、紅帽等企業在全球開源生態領域開展合作,與SAP、IBM等企業在企業級應用領域開展合作等。「PKS」體系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計算生態的一支重要力量,展現出了極具潛力的發展前景,努力為全球用戶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應用。中國電子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積極攜手國內外合作夥伴,共同打造高質量的自主計算機生態體系,深入推動全球計算機產業變革發展,加快實現「連結幸福世界」的美好願景。

相關焦點

  • 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 領軍企業統信軟體生態大會召開
    統信軟體將堅持開放、成長的生態理念,致力成為我國作業系統軟體的領導者,與各位同仁攜手共建美好的信創生態。統信軟體: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軟體系統,是信息技術之魂、經濟轉型之軸,更是大國博弈的焦點之一。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揚州廣陵: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服務體系
    我們將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為廣陵轉型升級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陳惠兵說,「點對點的項目申報服務,只是我們科技創新工作的一小部分。」為積極落實創新驅動,該局突出圍繞「智造」廣陵建設,助推校企產學研合作,助建企業研發機構,搭建科技綜合體等載體和平臺,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服務體系,助力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再上新臺階。
  • 自主可控產業體系如何構建
    本報記者 陸聞言 劉加軍 通訊員 黃煒  「無論對企業還是對行業而言,高質量發展一定是自主可控的發展。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無論是原料還是市場,技術還是產品,都能夠有一定的可控性,才是高質量的發展。否則一切受制於人,很難說是高質量發展。」
  • 構建贏創山大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
    在山東大學2019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公示中,《專創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生態體系與贏創山大實踐》獲得一等獎。通過iSTAR興趣、自主、協作、實現、探究多要素創新學習法,在教知識的同時更提升能力和智慧,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構建國內大循環,網信...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致辭:以新技術路線加速帶動國內經濟大循環;以新安全路線加快網信產業自強自立;以新的解決方案加速數字中國戰略。芮曉武提出三點,以新技術路線加速帶動網信產業國內大循環。當今世界主要大國戰略博弈不斷加劇,網信領域首當其衝。
  • 玉溪大力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
    疫情之下的雲南南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之所以拿滿了全年的訂單,一方面源於其搭建起一系列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全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源於其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
  • 重慶構建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特約攝影 鍾志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市經信系統如何搶抓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構建具有重慶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6月17日,市經信委副主任塗興永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專訪。
  • 張廣勝:構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考核評價體系
    用TFP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優勢在於可以相對客觀的反映經濟發展優劣,體現出要素投入既定的前提下所能達到的額外生產效率,缺點也顯而易見,不能全方位多維度的反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個層面。也有學者通過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對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如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為基礎,將測度體系分為高質量供給、高質量需求、發展效率、經濟運行和對外開放五個方面,把全國省份分為三個梯隊進行評價。
  • 張廣勝:構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考核評價體系
    用TFP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優勢在於,可以相對客觀的反映經濟發展優劣,體現出要素投入既定的前提下所能達到的額外生產效率,缺點也顯而易見,不能全方位多維度的反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個層面。也有學者通過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對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如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為基礎,將測度體系分為高質量供給、高質量需求、發展效率、經濟運行和對外開放五個方面,把全國省份分為三個梯隊進行評價。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龍芯創立啟動"龍芯教育"品牌 打造自主創新生態教育聯盟
    至此,晶片產業自主生態鏈人才建設以及我國計算機領域創新人才的培養計劃起到了加速推進舉措,為信息技術領域教育建設指引方向。成立龍芯教育品牌,打造自主創新生態教育聯盟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宣布了&34;品牌發布並作了重要講話,主要圍繞&34;處理器的發展歷史講述了晶片自主創新的重要性,進而引申到目前我國自主創新信息技術方向教育發展的急迫性。
  •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在方法論方面,引領高質量發展和締造高品質生活是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抓手,要強化以人為本的初心和手段,強化多維空間的感知與管控,樹立生態優先的價值位序,強化環境導向的分析方法,創新促進要素流動的政策制度,力求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 匯聚全產業創新力量,推進中國作業系統生態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綠色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梅宏認為,在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泛在作業系統的概念將引領下一次作業系統的跨越式發展,面對巨大創新空間,需要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並對我國作業系統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如下認識和期望:產業發展,生態先行;應用導向,試點先行;創新模式,開源先行;支撐研發,人才先行;產權保護,」嚴」字先行。力爭形成生態聚合效應,共同譜寫軟體發展新篇章。
  • 國產計算機基礎軟硬體行業深度報告:重構中國IT產業生態
    參照PC的Wintel生態以及智慧型手機時代的ARM、Android 生態,我們認為,在核心基礎設施(CPU、作業系統)適配之上,有足夠多的開發者和應用軟體構建的生態體系是自主可控落地關鍵,足夠數量的開發者保證軟硬體的完善,豐富的應用場景保證終端客戶獲取,形成正反饋機制。生態建設是國產基礎設施企業在技術之外面臨的最大發展瓶頸。
  • 多維精準發力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
    蔣健暉 張亞斌開啟湖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正加快由基礎設施驅動的1.0版、優惠政策驅動的2.0版、產業項目驅動的3.0版,向創新生態驅動的4.0版轉變。創新生態系統是創新環境優化與創新要素集聚的疊加與共同演進,是各創新主體協同實現價值創造的共生共享網絡體系,是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重要基礎與主要抓手。
  • 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雲南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出實招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雲南要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規政策標準體系,落實各類主體責任,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積極性,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構建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齊頭並進的綠色發展格局。
  • 構建生態翻譯學理論體系 推動中國譯學國際化發展
    2018年10月26—28日,由國際生態翻譯學研究會和鄭州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國際生態翻譯學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生態翻譯學博士論壇在鄭州大學成功召開。來自英國、美國、德國、愛爾蘭、印度、埃及以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專家學者,以「生態翻譯學的新發展和新方向」為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 國地稅合併之後:下一步將構建智慧稅務生態體系
    從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到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進一步擴大開放,再到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優化營商環境的頂層設計不斷出臺。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