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活出本來的樣子,該放手的就是要讓他自己去經歷。

2020-09-05 興言禾呈

孩子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沒有人知道,即便是那些可以將孩子的路設計得完美到天衣無縫的人,也不能保證孩子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人總是希望有好的結果,但是,事物從打一發生,就會涉及到無數個變量的影響。也就是說,事物的走向隨時都在發生變化,更不用說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了。孩子一出生,就會不斷地接觸新環境,新朋友,新問題,新挑戰,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每一天都應該是新的,都是充滿希望和變化的。我想,他的路不應該是被鮮花鋪就的,舞臺也不應該是被人提前布置好的。

如果是那樣,孩子來到這世上,就僅僅是完成父母的旅途,不過是別人舞臺上的角色,即便是主角,也不是自己的戲。演得再好,也是別人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突然之間,我想明白了,無論是誰,無論是什麼事,還是要隨著他的節奏走,這樣呢,人順了,事也順了,就如同他們本來的樣子。不管怎麼樣,只要是順流,就是順境,發展得就會順利,萬事順意。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就一定會出現問題嗎?聽了父母的話,又有多大的機率會獲得成功呢?聽話,就是被控制,將來的孩子就會出現習得性無助,做事就不會有主見,對事物也缺乏準確的判斷。那不是孩子本該有的樣子,父母相當於用言語和規矩給孩子套上了一層層網,一道道枷鎖,外加一個緊箍咒。

任這孩子是何方神聖,這樣的束縛也難成英雄氣,即便是七十二變的孫大聖,也只能窩在家裡,哪裡也走不出去。

放手,就要讓孩子獨立生活,自己走路,連扶都不用扶。阿貓阿狗從小也沒有誰幫扶一下,也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自己長大。孩子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只不過,是父母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和機會。

孩子該經歷的,做父母的就要讓他去經歷,也許本來他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父母的幹預反而會讓他走錯了路。說得再直白一點,孩子是什麼樣子的,就要走什麼樣的路,你把他逼到另一條路上,他一定不適應,也不一定適合,我們看看這一樁樁鬧劇,一幕幕悲劇,我們遭遇的太多了,應該醒醒了。

相關焦點

  • 遵從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生活從來都是自己經營的,別人說的話,在我們眼中只是建議。可是,生活的主角是你,所以,凡事還是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從小到大就是父母的驕傲。有的人從小就頂著「優秀學生」「好孩子」「乖乖女」的頭銜。
  • 一年級,該放手了,總有一天孩子要學會自己撐傘
    當家長們還在焦慮孩子獨立性差的時候,殊不知也許他已經悄然長大,只是你還渾然不覺。儘管外面有風雨,也要慢慢放手,讓他們學會獨自去撐傘,畢竟我們也曾經孩子過,不是嗎?看著小小的他,獨自撐著傘,在風雨中進學校的背影,我回想起這入學2周以來和他之間的衝突和博弈,突然無限感慨,這种放手有點失落又有點欣慰。翻看自己的成長經歷,能有如今的獨立和堅強,不也是父母慢慢放手,自我慢慢成長的過程麼。
  • 許添盛 | 寶貝,願你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
    因為人一輩子待在家裡的時間最長,跟自己的家人相處的時間最多。許多父母帶著孩子找到我,要我幫助他的孩子,而我總是說:「我不只要幫助你的孩子,我還必須幫助你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與孩子的關係,也可以幫助你將孩子的個性與人格整合到你的內心。」當家中有了孩子時,你會發現孩子具有許多作用,他不僅代表新生命的開啟,有時還會演出父母個性中不曾展現的黑暗面。
  • 餘生一定要好好愛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女人這一生,總是在扮演著很多角色,別人的妻子、女兒、母親,卻不曾有多少時間,為自己而活。這三句話,不管你奔幾了,都應該好好看看,也許就會想明白很多!不要聽他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曾經有人說過,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個真正愛你的人,不要聽他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千萬不要看他在眾人面前做了什麼,而是要看無意間做了什麼,生活是過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日子是兩個人關起門來過的而不是演給大家看的,人生不是演戲,很多東西都要經歷了才明白。
  • 黛安娜王妃: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哈裡說:在20歲的時候,他只想做自己、過自己的人生;但現在他長大了,他更想去做母親未完成的事……黛安娜王妃短暫的一生都在不斷的成長,她的內心也不斷強大。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她選擇平凡而真實的生活體驗,與孩子建立輕鬆快樂的關係。而且,王子們潛移默化的活成了她期待地樣子。
  • 他堅持要放手,就隨他去吧
    人生一步步,看著你唇角的笑,那就是我的甜蜜。但是,這份甜蜜卻不是那麼簡單就握在手中的,因為我們只是一個人,塵世間行走的微不足道的一個人,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無數的挑戰,我想要每時每刻的溫暖,那就是我的小心翼翼向前。但是,我們終究在美好的愛情中丟下了自己,我們終於成了彼此的過往。你要知道,他堅持要放手,就隨他去吧。
  • 孩子大了 ,該放手時要放手
    兒子該上高中了,我早早的就開始擔心孩子住校能不能適應。高中那麼多人,兒子能不能吃嘴裡飯,如果分到上鋪,能不能爬上去,這種擔心從兒子九年級下半期就開始了。誰知道越擔心越出事,不知道人家咋都去那麼早,兒子去的晚了,到了班裡的時候只剩最後一個座位了,而且他班寢室住滿了,他老師讓他班同學幫他把行李先拿到他班寢室,說到晚上再給他找睡的地方。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可能我們這一生會經歷很多事情,有無奈,有委屈,甚至為了得到大眾的認可去取悅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邊迷失,一邊在尋找自我。就像書中,艾略特一樣,在8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黑影一樣的怪物,但是沒人相信他,始終覺得他是喜歡撒謊的怪胎。
  • 一個媽媽最大的成功,就是學會放手,讓孩子成功離開自己
    但是他們卻沒有想過,孩子會長大,自己會變老,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孩子又該怎麼辦呢?有人會說,中國的父母也許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父母,從孩子出生起,他們就在操心,一直到孩子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成功離開自己1、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能力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是會不斷增加的,確實他們在嬰兒時期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依靠父母,就是當他們兩歲之後,三歲之前,便會掌握一些生活中的技能
  • 健玲:NLP課程心靈重塑,願你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
    對我來說,它就是記錄初心,它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個必要習慣;具體來說,就是在開始做一件事時,充分找出這件事的意義即價值感,以確保自己所投入的所有資源獲得最大化的效果。而這門學科就是---NLP課程,也是讓你讓你活生命本來的樣子
  • 真正的母愛:給孩子無私的愛,更要學會適時放手
    「他都快成男子漢了,他能做的事,還是讓他做更好。遲到了,老師會罰他,下次他就不遲到了。」 我非常贊同那位老爺爺說的觀點,上學就十分鐘的路程,早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了。 北大才女趙婕說:「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 徹底放下對孩子的期待與控制,讓他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今天的分享,就是一位媽媽在參加完鬱金香家長成長大課堂後的感悟,曾經的她,對女兒充滿了焦慮與擔憂,而如今,她已經徹底放下了對女兒的期待與控制,允許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自己要求的樣子,不再焦慮和不安,全然接納與釋放。 她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也許你能從文章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別為拒絕深感抱歉,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有沒有過被強迫著,去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的經歷?有沒有想實現的夢想,還沒開始就不得不把它終結的故事?生活中因為很多不能拒絕的人,不敢拒絕的事情,不願拒絕的情義,一不小心就讓我們活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 82年生的金智英:你要在愛情裡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金智英在丈夫眼裡,是無條件支持他的決定的妻子,在婆婆面前是愛護丈夫又勤快懂事的媳婦,在孩子面前是無所不能又堅強好脾氣的媽媽,可是,她唯獨不是她自己。(一)在婚姻裡,你要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 楊瀾:一個媽媽最大的成功,就是學會放手,讓孩子成功離開自己
    孩子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意識,只有認清這一點,父母才能培養出真正獨立、優秀的孩子。但是他們卻沒有想過,孩子會長大,自己會變老,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孩子又該怎麼辦呢?有人會說,中國的父母也許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父母,從孩子出生起,他們就在操心,一直到孩子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
  • 高二的孩子不去上學,不妨放手讓其經歷社會生活的礪煉
    非義務教育意味著孩子自己的一切都是靠他自己選擇和決定的,也是靠他自己用實際行動積極主動創造和創設。這就是說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靠自己做的,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自理、自立、自強以及自食其力,所以父母要把孩子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統統交給孩子自己去做,不再給孩子代勞和替代了。
  • 母親帶孩子要學會放手
    孩子一出生就學會了哭,他會用哭聲告訴我們他的需求,比如說餓了他會哭,渴了他哭,拉了會哭,身體不舒服了會哭,他用哭聲提醒我們,當母親的會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可以說無微不至的照著嬰兒,慢慢的孩子學會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說話,這個時侯孩子就能用簡單的話和我們溝通,當母親的在孩子幼兒期多陪伴、多引導、多示範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有模仿的對象,你就是孩子的老師。
  • 15歲退學,16歲開個人專場,他活出了星二代該有的樣子
    雖然是首次合作,但他們卻呈現出了鮮有的默契,從古代版「走馬觀碑」的典故到現代版「坐火車觀碑」,一唱一和之間他們讓舊典故有了新味道。除了千璽表現出的超強操控力讓人印象深刻外,本期的助播郭麒麟表現出來的穩重感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在表達自己對教育的認識時,他直言把握好尺度是教育孩子的一大難題,只有在兩個極端下找到平衡點,讓孩子真正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來源:小寶育兒課堂小鋒是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可是老師卻發現好多問題,比如:在學校的小鋒自己不會穿衣服,有事情馬上喊老師,甚至連上個洗手間都要老師的幫忙。老師將這個情況告訴了小鋒的媽媽,小鋒媽媽表示她也很煩惱,因為小鋒從小就是這樣子了,平時在家裡也擔心他會做不好,所以乾脆全幫他做了。
  • 媽媽,請不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有,媽媽的愛就這樣,為子女能付出自己的所有。這樣的愛,孩子喜歡嗎?不喜歡。無縫隙的愛讓孩子壓抑,讓自己失去自我,最終彼此都難過。兒子的人生該由兒子做主。我強插手的人生是我想過的人生。我知道我們兩人不能這樣下去了。我和老公商量了後,決定放鬆一部分兒子的管理。收拾一部分自己的生活。我報名了弘丹老師的課,開始學寫作。不要求寫得多好,最起碼我有事做了,而且是我童年的夢想。我和兒子談了一次,我向他道歉說,不該撕掉他的書,不該催著他寫作業。以後,我漸漸的放手,他漸漸的安排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