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熊孩子在朋友周周家大搞破壞,被訓誡後變本加厲,周周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將他們揍了一遍。結果熊孩子的父母罵罵咧咧的走了,周周父母顧及面子,將她罵了一頓。
事後談及此事她表示並不後悔,遇到熊孩子就是要打。
無獨有偶,一網友也遇到同樣的情況:熊孩子推搡懷孕四個月的嫂子。小麗將熊孩子暴打一頓才得知,他想看看孕婦摔倒是不是真的會流產。
收拾熊孩子在大家看來是一件極其痛快的事,但他們的存在又令人苦惱,到底有什麼辦法整治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熊孩子。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是網友給出的界定,此話一出口口相傳,熊孩子成為不被待見的人。
熊孩子真的是打娘胎裡就惡毒嗎,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孩子的長成和周圍環境密不可分,所以他們的形成大多分為兩類:
①受到環境刺激,逼不得已才叛逆
如著名電影《少年漢尼拔》,漢尼拔可謂熊孩子的巔峰,殺人放火樣樣行,觀眾感嘆他的殘暴,也同情他的遭遇。漢尼拔原有一個幸福的家,後來戰爭爆發使他失去一切,他的人生發生巨變,一路被鮮血鋪滿,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敵國軍人殺害了他的家人。
電影《少年的你》中,由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熊孩子,他的存在被世人不認可,被社會否定。但小北之所以變成一個愛打架的小混混,還是因為家庭。
②父母溺愛,沒有正確引導價值觀
漢尼拔和小北是悲慘的,和他們相比,另一類熊孩子幸運得多,這群熊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天上的星星也會被父母滿足。所謂慣子如殺子,熊孩子們被寵得無法無天,認為全世界圍著他們轉,不知不覺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沒有經過時間的考證,由他們自己思考出來,做事不考慮後果,等可怕的事情發生,父母會拿『他還是個孩子』做擋箭牌,一次次幫熊孩子脫險。由此熊孩子更加有恃無恐,養成了惡劣的個性。
熊孩子多數以自我為中心,用俗話說就是『沒心沒肺』。
他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或自己造成多大傷害,就比如:
①經濟傷害
熊孩子對東西的破壞能力到底有多強?熱愛手辦的大朋友們對此深有體會,過年時候一聽到親戚帶孩子來玩就聞風喪膽,有的將展示櫃鎖死,有的直接連房門都不開。
他們畏懼熊孩子,不解為什麼熊孩子每次總能找到貴的砸,心疼自己的收藏,害怕出了事又要聽『他還是個孩子』之類的話,也怕自家的父母不理解,怪罪自己小氣。每次過年就像受刑一樣,心驚膽戰。
被熊孩子『欺凌』過的人都知道,『犯罪現場』慘不忍睹,經濟損失不可估量,有人一生的收藏因此毀於一旦。
②人身傷害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熊孩子下公交車時推搡正在下車的孕婦,害她差點流產,幸虧孕婦的丈夫及時發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相比這位孕婦,另一位孕婦就不是那麼幸運了。在萬達廣場,一熊孩子將孕婦推下電梯,致雙胞胎流產。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熊孩子們無一例外,為了一時之氣或者好奇而置他人的性命於不顧,對他人及家庭造成無法磨滅的人身傷害。
③自我放逐
如果放任熊孩子一直熊,後果可想而知,他們有的固化暴躁和愛破壞的個性,成年後終究犯事踏進監獄,有的因此失去朋友和信任,失去父母的庇護後逐漸變成混混,有的錯過青春,徹徹底底掩埋在社會底層。兒時的劣性,終究造成長大後的自我放逐。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小編相信所有家長都望子成龍,只是因為愛意暫時蒙蔽雙眼。
如果您真的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請記住以下幾點:
①端正自己的態度
要對付熊孩子,先修正熊家長,要想孩子擺脫『熊樣』首先家長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前段時間網上一張紙條火了,以一個幾個月大的小寶寶的口吻向同乘飛機的乘客致歉,表示飛機升降時寶寶可能會哭鬧,希望乘客們諒解,且每張紙條附上一副耳塞。
幾個月大的小寶寶當然不會說話,紙條的書寫人其實是爸爸和媽媽,飛機上的乘客表示有這樣懂禮貌的爸爸媽媽,寶寶長大後性格並不會差。
中國有句老話叫『有種像種,無種草不生』,有什麼樣的爸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家長們要學會端正自己的形象和態度,給孩子做榜樣。
②不要一味維護
小編上面舉例的幾個反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熊孩子被責罵時家長都愛說一句:「他還是個孩子。」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單拿出來沒有一點殺傷力,組合起來卻是熊孩子厚實的盾牌。他們有了大人的維護,做事更加有恃無恐,而這句話也會引起其他人的鄙視。孩子犯錯時堅決不維護,杜絕他們拿孩子的身份為所欲為。
③虛心接受管教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小孩子犯錯被大人說教時,家長一定要學會虛心接受而不是一味維護自己的孩子並進行反駁。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只有接受不同性格的薰陶,優勝劣汰,才會塑造更完美的性格。不管孩子與他人交往還是被長輩管教,家長一定教會他們虛心接受。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被描成彩色還是黑色大部分由父母決定,做父母的應該自我反省,堅決不做『熊父母』,社會其他人職責熊孩子時也該分清對象,與父母交流往往更管用。總之對於熊孩子問題,需要所有人理性對待。
你有什麼辦法對付熊孩子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