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倒後,清華媽媽這麼做,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2020-08-27 兔媽媽輕鬆育兒

現在處於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同事小寧和婆婆吵架了,沒地方去只能躲在陽臺哭。因為小寧的女兒摔倒了,婆婆趕緊抱起來說:「寶寶乖,我們打這個桌子,把我們拌倒了!」

小寧說:「媽,人家書上說了,不讓扶孩子,要讓她自己起來。」婆婆說:「我家兒子,從小就扶,不是照樣考上研究生,養著你們娘倆。」小寧因為是全職媽媽沒有工作,只能一個人偷偷躲在陽臺哭。



寶寶摔倒扶不扶?媽媽第一句話說什麼?似乎永遠分成兩大派,一派主張不扶,鼓勵寶寶自己爬起來。一派主張扶起來後安慰。到底哪一派才是對寶寶最好的呢?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摔倒這麼一件小事,媽媽們這麼重視摔倒後處理的處理方式呢?因為摔倒的背後是挫折,我們都知道人一生要經歷無數挫折,我們希望孩子以後可以樂觀的面對挫折。所以我們特別重視孩子摔倒後處理方式。


挫折是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的阻礙。心理學上指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必然的情緒反應,會給人帶來實質性傷害,表現為失望,痛苦,沮喪不安等。

孩子在摔倒後,他的內心是極為希望有人安慰的,當孩子摔倒後不起來,有的家長會說:「哎呀,不疼,這麼嬌氣,要勇敢,快站起來!」其實這些家鄉的反應都是錯誤的,不要諷刺,嘲笑。


我表姐家的兒子樂樂從小接受挫折教育,打小摔倒沒人理他,哭的很厲害也讓他自己起來。後來他上了小學有一次上體育課摔傷了,回家都沒有說,直到傷口感染了發燒去了醫院,表姐問他,為什麼不告訴家長?樂樂回答說:「說了也沒用,你們只會嘲笑我膽小,我才不說呢!」這就是孩子受到挫折,長期沒人關注的後果。

寶寶摔倒後關鍵的第一步,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學會使用「共情」。

共情是什麼? 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所闡述的概念。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簡單來說,共情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共情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對他人情緒情感具備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歲的樂樂摔倒了躺在地上哭了起來,媽媽走過來開始問:「祖宗,你還嫌我不夠忙,你看看你衣服都髒了,快,起來,要不然又該著涼了!」

樂樂通常會哭個不停。

那媽媽這時抱起樂樂這麼問:「樂樂,摔倒了是不是有點不開心?媽媽給你吹一吹就不疼了。」

然後抱抱孩子再問:「樂樂為什麼會摔倒呀?」

樂樂會停止哭泣說:「被小凳子撞倒了!」

媽媽說:「樂樂疼,小凳子也疼,樂樂幫小凳子吹一吹好嗎?」

樂樂就會忘記自己的疼痛停止哭泣了!



這就是共情,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幼兒期的孩子都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所有的事物在孩子眼裡都是有生命的,比如娃娃、枕頭、小被子、桌子、椅子、地板、等,一切事物都跟自己一樣,知道疼痛、冷暖,有感覺、有情感。

摔倒後起來後給桌子、椅子、地面揉揉疼,也是在幫助孩子建構「共情」能力,引導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會別人的情感,體會愛與被愛的感受,孩子會更有愛心和同情心。

我國著名教育學尹建莉女士是北大畢業的,而她的女兒當年的高考分數超過清華錄取分數線30多分,是一位很成功的清華媽媽。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是這樣處理孩子摔倒的:尹建莉女士平時非常注意孩子的安全,但是當孩子摔倒時,也不會表現得過分驚慌,而是儘量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對待,讓孩子覺得摔倒是平常的。如果孩子摔疼了,尹建莉女士會親親孩子的疼處,告訴孩子「馬上就不疼了」,然後會再輕輕揉揉物件,告訴物件「馬上就不疼了」。這種對待孩子摔倒的態度,也讓女兒圓圓特別善良豁達。

有一次尹建莉女士帶女兒圓圓在外面玩耍,圓圓跑著跑著就被不夠平整的地面絆了一下,摔倒了兩隻小手,擦出微微的血痕,疼得大哭起來,尹建莉女士趕快親親他的小手,輕輕地給它吹吹,再給她擦擦眼淚,她很快就不哭了,並且還蹲下來給地面揉揉疼……

共情建立好了,可以讓孩子更好的體會到別人的感受,但是在孩子摔倒後,也是逆商鍛鍊的好時機,媽媽把握好了對孩子以後有很大的益處。


逆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所以讓孩子從小有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摔倒這件事來看,這就是孩子建立逆商最好的時機。



三歲的花花摔倒了,奶奶說:「打這個地,把我們花花拌倒了。」

我們都知道這麼說是不對的,那要怎樣說才可以建立孩子的逆商呢?

媽媽說:「花花,摔倒了胳膊,媽媽給你揉一揉。花花是不是不喜歡摔倒?」

花花停止哭泣說:「是呀!」

媽媽說:「那花花怎樣就不摔倒了?」

花花低頭一看是鞋帶開了說:「媽媽,鞋開了!」

媽媽高興地說:「我們花花真厲害,找到摔倒原因了!那你應該怎麼做?」

花花低頭把鞋穿好,媽媽給予鼓勵!




這個過程就很好的鍛鍊了孩子的逆商。苦難也就是挫折對於天才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來說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個萬丈深淵,挫折對於強者是絕對財富!

生活處處是學問,我們要做好生活中點滴的小事,就可以讓寶寶得到很好的鍛鍊。

所以我們要把握住生活中摔倒這件小事,來培養寶寶的共情,建立寶寶的逆商,這才是父母必須給予孩子的財富,才能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焦點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童年變成一場又一場的「競技比賽」,否則只會讓孩子苦不堪言,所以不要讓孩子在「東奔西跑」中錯過了美好的童年。 記得曾經有一位準媽媽說:「我和老公已經做好了,孩子出生後的教育計劃,希望寶寶一出生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萬萬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 提早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嗎?其實這樣做並不好
    導讀:提早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嗎?其實這樣做並不好現在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既然父母是抱著這樣的心態,難免會讓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競爭。如果是學習上的競爭那還好,畢竟是良性的競爭,但是如果不是學習上的競爭,而是生活上的競爭呢?小編覺得,從小就讓孩子學會做這個做那個,對孩子的發育並沒有好處。相反,孩子會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童年,而且會導致孩子鬱鬱寡歡。尤其是父母提早讓孩子學會該如何上廁所,這不但沒有贏在起跑線上,反而會造成這三點傷害:第一個就是給寶寶造成心理壓力。
  • 如何真正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國家長對孩子的早教問題越來越重視,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眾人中的佼佼者,因此關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可謂是在每位父母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生長。那麼,如何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自己的孩子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呢?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幼教、早教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有人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其實應該是父母的經濟情況。想贏在起跑線?實際上,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經歷:網友善解:有一次我坐地鐵,遇到的一對母子可以說是非常有教養了。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麼做就對了!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大概是每個父母都會思考的問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外在的物質我們很難改變,其實孩子一生的健康,我們還是有希望改變的,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而且,我認為這個的贏比物質的贏更重要!
  • 還在迷信贏在起跑線?真正的三條起跑線,爸媽做到了幾條
    其實,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每個爸爸媽媽都耳熟能詳了。孩子世界的競爭實在是激烈,如果不提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就更不可能在以後讓孩子上名校,到了社會上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一定可以贏早終點嗎?
  • 孕期的3種好習慣,會讓寶寶贏在「起跑線」,準媽媽要了解
    大部分的孕媽都希望自家的寶寶可以贏在起跑線上,於是,便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寶寶變得1越來越聰明,但最後到頭來卻無從下手。這時,孕媽要知道一點,懷孕的前56天,是胎兒腦細胞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關鍵期,當孕期來到第20周的時候,是胎兒腦細胞的增值期。
  • 史丹福大學:這種血型的媽媽,孩子「智商」贏在起跑線
    其實,O型血的寶媽生下來的孩子更聰明,這種結論背後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O型血寶媽所具有的這幾種優勢,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其他血型的寶媽所比不上的。這種血型的媽媽,孩子「智商」贏在起跑線1、寶媽是O型血,往往意味著寶媽的抵抗力強,孩子的抵抗力也強O型血是大家熟悉的萬能血,不僅如此,擁有這種血型的人,抵抗力也是會比其他血型強很多。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具有O型血型的人,染病概率是會比其他人低一些的。
  • 「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數據告訴你
    當問到「希望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健康」(提及率達到34%)和「快樂」(提及率達到23%)成為高頻詞。但「健康」和「快樂」並不能取代育兒觀念中的競爭意識。66%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父母的語言》:父母運用3T+T原則,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學校附近的書香雅苑,因為小區裡每年都會出現清華北大的學生,書香雅苑自然成為了家長們爭搶的學區房。家長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孩子高考時能夠考上清華北大,或者其他名校。學區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共識。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是學區房、上培訓班、好老師,甚至是名校。
  • 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加上社會競爭的殘酷,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於是從選擇高檔幼兒園到現在最流行的從零歲開始的早教課程,眾多爸媽竭盡所能,真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對於早教,不少父母並沒有確切的概念,選擇怎樣的品牌,怎樣的環境,何種教育理念讓不少家長「費盡心思」,為寶寶選擇早教,你真的準備好了麼?
  •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轉轉好物讓寶寶一樣贏在起跑線
    中國人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寶寶一出生就想贏在起跑線。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報好了早教班,動輒就是兩三萬;生出來沒多久,就預約幼兒園;2歲話都說不全就給孩子報名學幼兒編程,簡直是拔苗助長,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重要,還是贏在終點重要……
    她自己也發現確實你自己跟別人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別的同齡孩子能夠當著一群大人的面,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大人進行交流,一點都不怯場,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還畏畏縮縮地躲在自己身邊,更不用說和別人交流了。什麼是贏在起跑線上?是剝奪孩子的童年和快樂嗎?什麼年齡段應該有什麼年齡段的生活。
  • 清華媽媽整理:20套幼小銜接數學試題,給孩子練一練,贏在起跑線
    清華媽媽整理:20套幼小銜接數學試題,給孩子練一練,贏在起跑線。我們在幼兒園不僅要學會基本的生活常識,學習習慣和社交禮儀,還要涉及一些簡單的生字學習和數學運算,這樣才能為孩子上小學打下基礎,不然孩子上學會很吃力。
  • 寶寶提前入園,就能贏在起跑線?
    寶寶提前入園,就能贏在起跑線? 正常情況下,孩子應該三歲開始入園,然而有些家長覺得,應該早點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這樣比其他孩子快一步,從而贏在起跑線。但是,寶寶真的能提前入園嗎?
  • 如何能讓孩子贏在「聽」的起跑線上
    我們知道,胎兒在媽媽肚子裡4周左右,聽覺器官就開始發育了。按照足月9個月零10天計算,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聽了8個月。健聽寶寶長到12個月甚至10個月就開始咿呀學語了,也就是說,寶寶有長達20個月左右是持續聆聽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人工耳蝸寶寶在「聽」上落後了多久,想必家長心裡都清楚。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高學歷媽媽對孩子的影響
    提起高學歷媽媽,大家普遍的反應都是:她家的寶寶應該很聰明吧?在公眾認知裡,孩子不僅會繼承父母的優良基因,也會受到媽媽愛學習的薰陶,從而在學業上表現良好。科學實驗證明,高學歷的母親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是有積極作用的。另外,高學歷的母親對孩子還有許多其他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 贏在起跑線上,日本人都是怎麼做的?
    最近,有一則關於「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討論爆紅,不少媽媽們甚至從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胎前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縱觀鄰國,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日本人都是怎麼做的呢?
  • 美優高專注品質 幫孩子贏在起跑線
    寶寶的營養健康直接關係未來的成長發育,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身高和IQ,這也是胎教如此風靡的原因。很多著名國際獎項的獲得人,以及科學事業的突出貢獻者,無不都在成長的啟蒙階段,受到過良好的培養。生活是以物質為基礎,一款營養均衡的奶粉,可以幫助媽媽們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
  • 你在孩子的起跑線上贏了嗎?
    我們總是聽到不少父母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是優越的物質條件?是豐富的學習資源?還是資深的師資隊伍,學校硬體設施?可這樣的真的會為孩子贏在起跑線嗎?並非如此!我們忽視了最豐富的資源寶庫—父母的語言!父母的語言才是最早最有效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