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重要,還是贏在終點重要……

2020-12-16 小學生託管班的日常

有一位住在上海的媽媽,本來她也想著不讓孩子太累,所以選擇讓孩子自由成長,結果等到孩子3歲去幼兒園面試的時候發現,孩子吃了閉門羹。她自己也發現確實你自己跟別人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別的同齡孩子能夠當著一群大人的面,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大人進行交流,一點都不怯場,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還畏畏縮縮地躲在自己身邊,更不用說和別人交流了。

什麼是贏在起跑線上?是剝奪孩子的童年和快樂嗎?什麼年齡段應該有什麼年齡段的生活。一個孩子,還沒開始他的童年,就被逼著去學各種他不喜歡的東西,還不允許拒絕,這樣的愛意是否太沉重了?而這些動作真的能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美國的教育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找到兩組孩子,一組孩子每天安排他們學習各式各樣的東西;另一組則不加幹涉,讓他們能幹他們想幹的事情。等到他們成年後,他們發現,第一組的孩子們絕大多數都出現嚴重叛逆的情況,並且對學習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感,情緒也更容易波動,常常陷入煩躁;而第二組孩子則較為活潑開朗,也更具有想像力和創新精神。當然,這不是說什麼也不許孩子學,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他想學,自然支持,他不願意學,也不要強迫。付出童年和快樂,並不能幫助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常常說,有的人自己做不到的事,便要求孩子去做到。試問,如果換成你,在你三歲的時候,是更願意花半天的時間去想像各種你感興趣的東西,還是為了學習而在培訓班度過。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意願,把自己的願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那麼孩子的願望怎麼辦?是否也要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應該是道德方面突出的孩子。教會孩子遵守交通規則;教會他們基本的生存能力和如何保護自己;教會他們自己做選擇和學習的能力;教會他們獨立的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教會他們堅強和勇敢;教會他們真誠和善良......這樣,才是讓孩子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贏在「終點」而不是「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的一句教育理念。讓孩子儘早的接受教育,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慌忙讓他們學習認漢字,讓他們學習讀拼音。把一年級的事情都早早的在幼兒階段就完成了,這樣看起來確實比其他的小孩子要提前了好幾年,這是一種贏在起跑線的行為。但如果我們真的把學習看作一場賽跑的話,那麼你贏在了起跑線,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在終點,因為科學的訓練體系需要包括熱身的一味的單純去搶起跑的速度。
  • 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還能贏在終點嗎?
    最近熱映的一部印度輕喜劇影片《起跑線》,讓小編很感興趣。吸引我的主要是名字和豆瓣8.2的評分,但看完後卻笑不出來。那句:「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讓我也感到慚愧。店鋪老闆的孩子尚沒有資格,那我們農民的孩子還有機會嗎?也許有,但風鳳毛麟角。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學生贏在了起跑線,可是輸在了終點,好的規劃不如教學生如何去做
    這種現象其實生活中很常見,家長們才能夠小就給孩子安排好了學習,覺得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很多家長最終敗給了終點線。家長們在前期的時候給學生規劃的非常好,但是在過程中的實施中學生才是那個主體,他們如何去做才是主要的事情。
  • 《起跑線》電影賞析:贏在起點不算贏,輸在終點可是真正輸
    影片用多種角度詮釋「起跑線」,也讓「孟母三遷」的典故,映照在每一個如今的學齡前兒童的家庭裡!影片的敘事角度,也一度以母親的教育理念作為最高學術任務,但最終歸根結底,「入學形式」物化成了父母替孩子「順利報名」的死循環。
  • 比起贏在起跑線,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贏在終點
    從他們開始呀呀學語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了對他們的教育,等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報各種興趣班,總希望他們可以贏在起跑線上。自從二寶出生後,我們還沒來得及從他出生帶給我們的喜悅中反應過來時,就發生了系列的意外,從此開始慢長求醫問藥之路,這時候我才明白,其實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身體健康,比起贏在起跑線上,我更希望他可以贏在終。每個孩子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天使,無論他是美醜,健康,我們都應該好好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真正的教育是贏在終點
    參天樹木其實也是慢慢長成的,何必次次堅持贏在第一,暫時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曾經的失敗、沒有贏在起跑線又如何,如今的馬雲不是贏在了終點嗎?很多的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擔心他們沒有時間學習,包攬了本該孩子們承擔的家務,寵溺孩子,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非常滿足。這樣的教育培養了自私自利,沒有擔當、唯我獨尊的孩子。寧波一位14歲的男孩連砍自己六刀,刀刀見骨,只因爸爸讓他別玩遊戲,批評了幾句;一位13歲的男孩錘殺父母后逃離,只因問父母要錢而這一次父母沒給。
  • 家長|就算輸在起跑線,也要讓孩子贏在終點
    發令槍一響,四個小隊員像離弦之箭衝出起跑線。馬子惠剛一起步,就重重地摔了一跤,整個人趴倒在冰面。但小姑娘絲毫沒有猶豫,迅速爬了起來,奮力追趕。 Q 「贏在起跑線」與「彎道超車」
  • 贏在起跑線上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賣的不太好,咋說那,因為這個礦坑是剛開的,剛開採的東西屬於表皮石,一般情況下,表皮的石頭大都有裂線,有些石頭沒有裂線,但是形狀不好,因為,誰花錢都想買一塊形狀好、多出料的石頭,這樣的石頭才能賺錢,所以,形狀不好成了這個礦坑的硬傷,一直不受人青睞,一來二去的堆積了不少荒料,於是通過協商,去年我花了十幾萬把這批石頭買下來,在當時看來那個價錢不低,可通過今年礦山的徹底停產,原材料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這個價格還是很划算的
  • 翟天臨事件,贏在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
    前腳還是剛上春晚前途無量的學霸演員,後腳就陷入了學術不端的漩渦。短短半個月,驚天大逆轉,人生境遇冰火兩重天。從翟天臨的經歷可以看到,上了北京電影學院這樣的電影學最高學府,研究生保送,一路順風順水博士畢業。被踢爆「學術不端」事件前,這是一個典型的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也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線」。王老師在家長會上語重心長地告訴家長們,過早讓孩子承受與他們年齡相悖的學習壓力只能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因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 輸在起跑線上,如何才能贏在終點
    烏龜跑得很慢很慢,兔子跑得很快很快,兔子處在領先的位置,兔子驕傲自滿,於是在領先的情況下睡著了,醒過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比賽是一個過程,輸在起跑線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輸,可怕的是驕傲自滿。還沒跑到終點,就自動放棄了。槍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衝出起點的時間必然不一樣。
  • 育兒教育目的,讓世界因你而美麗,贏在起跑線真的重要嗎?
    導語:人生不是競賽,「讓孩子羸在起跑線上」這句頗具蠱惑性的話,受到不少有識媽媽的懷疑,起跑線上的輸贏只在短跑比賽中意義重大,對馬拉松式的長跑比賽就無所謂了。人生,顯然不是一場百米短跑。不過,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麼?
  • 贏在起跑線不如贏在終點,善用「職業教育」,讓孩子笑到最後
    但從長遠來看,書本知識其實只是最基礎的部分,引導孩子形成對職業的理想,並為之努力奮鬥才是最重要的。2、先考上好學校,才去選擇未來的職業方向。讀書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不是終點,只是人生的起點。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考上大學了,就鬆了一口氣,覺得任務完成了。其實大學教育也只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開始,孩子是否感興趣,今後是否能適應職業的需要,才是主要的。3、從小培養孩子的職業規劃。
  • 8歲女孩比賽摔了一跤,卻獲500萬點讚: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網友看完視頻後不禁熱淚盈眶,雖然她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在這個小挫折面前她並沒有放棄,所以她才能夠在拐角超越,並贏在了終點。孩子的起跑線並不能決定終點線黃磊在節目中曾經說到:"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然而很多父母都只看到了孩子面前的起跑線,一心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但卻忽略了孩子未來的終點線。而實際上,孩子的起跑線並不能夠決定他們的終點線。
  • 為什麼很多孩子英語贏在起跑線,終點卻和大多數人一樣?
    也推薦之前的一篇關於親子英語閱讀的文章《父母英語不好,能教孩子嗎》(發送數字264可看)。「閱讀,是改變生命質地的偉大力量。不管是語文拔尖的孩子,還是英語拔尖的孩子,都是閱讀量大的孩子。我看到香港聖保羅小學的孩子們,津津有味閱讀原版書,國內也有一些小朋友,每天翻閱幾十頁原版書。
  • 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在我們國家,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比如,沒出生就進行胎教,學爬行也要報個班,沒上幼兒園就帶孩子去進行各種腦力開發,上學了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興趣班鋪天蓋地而來。似乎家長們都覺得,越早受教育對孩子越有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總想贏在起跑線上,卻總輸在終點線前
    這年頭最高調地炫富是什麼:莫過於有個乖巧懂事成績優異又多才多藝的娃;小孩子才拼房、車、錢呢,張口閉口你家幾套房,我家幾套房,你家什麼車,我家什麼車; 回到我們的英語學習上,要想孩子英語學習領先:第一,與孩子什麼時候開始無關,與孩子的動力有關:就像龜兔賽跑,烏龜跑得慢,但一直前進,兔子跑得快,但總歇著不動,誰是贏家誰是輸家你們知道的;第二,與孩子的天賦無關,與孩子的方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