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很多家長怕孩子落後,早早地就給孩子新概念英語學起來!你家娃三年級開始,我家就二年級開始,你家二年級,我家必須一年級。仿佛學了這個神奇的教材,英語學習就能快人一步,傲視群雄!連我家媳婦最近都開始問我了:你打算什麼時候教兒子(四周歲半)英語?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仿佛看到了兒子的未來!孩子各不相同,而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家長的心情我萬分理解!這年頭最高調地炫富是什麼:莫過於有個乖巧懂事成績優異又多才多藝的娃;小孩子才拼房、車、錢呢,張口閉口你家幾套房,我家幾套房,你家什麼車,我家什麼車;
回到我們的英語學習上,要想孩子英語學習領先:第一,與孩子什麼時候開始無關,與孩子的動力有關:就像龜兔賽跑,烏龜跑得慢,但一直前進,兔子跑得快,但總歇著不動,誰是贏家誰是輸家你們知道的;第二,與孩子的天賦無關,與孩子的方法有關:死記硬背的孩子一定是沒有動力的,因為低效又痛苦,孩子不願學,再聰明也是白搭,這與第一點相輔相成;第三,與孩子學什麼教材無關,與孩子怎麼吸收教材有關:學過什麼和學會什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與其囫圇吞棗自欺欺人,不如扎紮實實腳踏實地;
以上講的比較理論,我再說具體一些:
關於第一點,前幾天有個家長說孩子想試聽一下我的英語課,我說沒問題。但孩子其實是不願意的,理由很簡單:我不喜歡英語!這是孩子當著媽媽和我的面說的。孩子下半年七年級,如果接下來三年,她對這個學科是抱有偏見的,動力不足或完全沒有動力,英語成績是可以預見的,而且誰都拿她沒有任何辦法,包括家長和老師,原因你們懂的,不囉嗦。
關於第二點,孩子小學階段,在英語學習上最重要的任務是學會科學高效的積累詞彙,具體要求就是讀的標準、聽的明白、用得準確,音形義全方位掌握才是有效積累。很多娃會寫不會讀,會認但聽不懂,說明他一定不是按發音來記的,屬於死記硬背。第一,低效;第二,痛苦,導致動力越來越弱;第三,聽力理解有障礙;第四,口語表達基本很難;第五,不願開口導致對句子結構的不熟悉,然後語感缺失導致其他一系列問題:閱讀理解、完形填空、語法填空等綜合題型理解速度慢且不準確,寫作表達連個地道的句型都不會;以上表達可能還是太專業,通俗一點講就是:啞巴英語引發的血案!很多孩子小學還沒畢業就已經學不動了,他們真的是學不會嗎?不!是因為背單詞太痛苦了。詞彙積累有問題,其他能力的發展都是空談。
關於第三點,很多家長總以為學得多、學得快,就能讓娃在英語上遙遙領先!只有走過這條道的才會明白:英語學習的領先不是在內容上,而是在方法上!當然,方法是通過內容來探索和實踐的,紙上談兵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關注內容,更要關注掌握內容的方法。無論我們學什麼教材,不僅僅是掌握內容,還在於怎樣讓學習輕鬆簡潔。說得簡單一點,無論孩子小學階段學了什麼,如果詞彙積累機械,語法學習一知半解,無論學多少,意義都不大,如果孩子還厭學,那就是反作用了。
很多初中英語學不好的娃,根源都在小學英語機械枯燥的學習導致興趣的缺失,沒興趣就沒學習過程,沒學習過程又哪來的學習方法?理論上講,七年級開始,一切歸零,從新開始,大家都在同一起點上,大家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但優秀和一般之間最大的距離不是小學的時候補了什麼沒補什麼,而是優秀的孩子有極強的學習能力而且積極進取,一般的孩子不僅被動而且沒有方法!比如積累詞彙,優秀的孩子不用刻意記,課文讀幾遍,生詞就在腦子裡了,一般的孩子可能詞彙背了很久,一到考試中,不是拼寫錯誤,就是詞意張冠李戴。差距只要半個學期就拉開了,連一個學期都不用!而且各位家長別忘了,初中英語只是系統專業學習的開端,一旦初中跟不上,高中三年怎麼過?大學又要怎麼面對畢業和考研等一系列問題?英語學習的終點線娃碰得到嗎?
我們總說贏在起跑線上,但冷靜下來思考一下,起跑線附近贏幾米算贏嗎?輸幾米算輸嗎?以家長的標準來衡量,我的學生對比那些提前學了很多年新概念英語的孩子,在起跑線上甚至是落後的,他們也從不顯山露水,但是隨著年級的提升,競爭力會不斷提升,那些按我要求背了三年新概念英語從畢業班出去的娃,中考英語也從沒讓我失望過,而且高中三年一樣保有優勢!這不是我標榜自己,而是那些畢業生家長介紹過來的新朋友給我的反饋!
各位家長,說了那麼多,不知我講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