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直言你以為是自己輸在了起跑線,其實是別人贏在了終點

2020-12-25 騰訊網

大一剛開學的時候,有個讀者來找我聊天,語氣很沮喪。他高考超常發揮,被一所挺不錯的高校錄取,喜滋滋地玩了一個暑假,卻在開學的第一周,就感覺到壓力山大。

宿舍裡的幾個同學都太優秀:一個早在高二的時候就拿了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一個是數學奧賽的特長生;一個雖然成績跟他差不多,但有個資產上億、做老總的爹,眼界和能力都強他不少。只有自己既沒什麼本事又沒什麼背景,中學時期那點兒微薄的優越感早散得一乾二淨。

「不是都說大學四年是人生的加時賽嗎?那對於我這樣輸在了起跑線上的人,再努力又能跑出什麼成績?」他說。

我想了想,沒忍心用「你不需要跟別人比,做好自己就是成功」等老套的話搪塞他,因為我也懂得那種感覺,好不容易贏過了千軍萬馬、跨過了獨木橋,帶著滿身的疲憊只想落腳歇一下,卻看到別人清清爽爽地站在起跑線上,裝備齊全,鬥志滿滿,而灰頭土臉、氣喘籲籲的自己,怎麼看都沒什麼勝算。

2

我是在大三實習的時候,第一次嘗到這種絕望。錄用我的是一家很有名的公司,經過了三輪面試和兩輪筆試,我終於等到了日思夜想的郵件通知,覺得自己挺厲害,每天在宿舍看看美劇、翻翻書,也能得到不錯的機會。

就這樣,我懷著「自己是幸運大贏家」的想法一身輕鬆地玩了兩周跑去實習,而打擊也來得那般不期而至。

跟我分到同一個前輩手下的是一個來自廣州的姑娘,明明跟我同年,卻有著出奇豐富的職場經歷。在我還糾結著如何做數據透視表時,她就已經能將三四個函數嵌套在一起得出一組漂亮而又有說服力的數據了;當我在大會上像聽天書一般聽著老總介紹公司主要業務和重點客戶的時候,她已經懂得拿著財務報表跟前輩討論市場利潤的變化趨勢。

高下立判,那樣明顯,以至於用不著外人說,我已經在她面前自慚形穢得抬不起頭來。那時候,我很絕望,覺得自己真的很倒黴,職場剛開始便遇到了勁敵,對方還沒出招,我就已經毫無還手之力。

一起入職的其他人傳出小道消息,說這個姑娘本來就是某老總的獨女,自幼被父親帶在身邊按照接班人的標準培養,只等積累夠經驗,畢業之後就職自家公司的總經理。

我默默地把這個消息記在心裡,在每一個被她比得光芒盡失的時刻,都自我安慰道:「人家可是公主,我一個普通人比不過她也是正常現象,誰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了呢?」

3

我從沒想過她會主動約我喝咖啡,在實習結束,次日就要回到各自城市的那個下午,她笑吟吟地挽住我,說:「認識好幾個月了,我們都沒有好好聊過天,明天就要走了,聚一聚吧。」

反正今後也不會相見了,我這麼想著,對她坦白了自己的羨慕、嫉妒和心灰意冷。她聽完後沉默了一會兒,忽然問我:「那你知道我上了大學之後的每一年都是怎麼過的嗎?我每天上完課都要在圖書館坐4個多小時,考了金融風險管理師;從大一開始就利用寒暑假在企業幫工,有時連工資都沒有,還要加班到半夜。而這份實習,是我的第五份工作。」

「你其實很優秀,只不過比我晚起跑了3年而已。」她這樣安慰我。

我這才知道,關於她家世的傳說全是謠言。她跟我一樣,父母都是工薪階層,而她的優秀,並不是來自於天賦或是家世的加持,而是在我怡然自得的3年中,她在沒日沒夜赤手空拳地拼搏。

沒有誰是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的,我們以為的起跑線,其實就是人家辛苦奮鬥了多年的終點。

4

之前有讀者問過我,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最應該培養哪一方面的能力。我想了很久,才慎重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培養縱向的時間觀。

因為年輕,我們難免幼稚,認為人生是一場不可逆轉的博弈,輸在了開頭便再無翻盤的機會,又因為短視,看不到勝出的機會,便連參賽的入場券都想丟掉。可這世上,有誰的成功是橫空出世的呢?

你看到的胸有成竹,是別人犯過很多次錯誤後的頓悟;你看到的舉重若輕,是別人跌過無數次跤後的自省。你看到的那些閃閃發亮的光環,也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不過是一個人咬牙走了很久的夜路,才為自己點亮的一盞燈。

懂得看到過去,才能明白生活是每一天、每一夜的疊加,你如何度過昨天,就如何度過今天,你如何度過此刻,就如何度過未來。而懂得看到未來,才明白一個人30歲時的起跑線,是由20歲的自己決定的。

你可以停留在原地自怨自艾,也可以選擇立刻開始追趕,為下一個10年中的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正如那句古老的諺語所說:「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追趕永遠比等待有效,因為運氣只眷顧不言放棄的人。畢竟人生那麼長,暫時輸一場有什麼可怕?

昨天晚上小六在電話裡告訴我,她有新的團隊了,一切都太順利了,就像夢一樣。這是小六到北京的第四個月,正趕上秋末冬初的季節交替,她說她很愛北京金黃金黃的落葉,也很愛現在開了掛一樣的自己。 我想起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兩年前的電臺,即將結束錄製的演播廳依然人聲鼎沸,小六攤在震耳欲聾的音響下邊眯著眼,劉海油膩膩地粘在腦門上,一臉的疲倦。

那時候單位裡像小六這樣的女編導不少,她們都一樣,拿著果不了腹的工資,幹著沒日沒夜的工作。這些姑娘無一例外都是單身,她們管自己叫 " 電視民工 " ,把生活的全部幾乎都投入到工作裡。

說不累是假的,那時候小六每天早晨醒來,都想一咬牙辭了工作,可是每次她都是一咬牙就做完了全部。後來小六說,那是她最艱難的一段日子,但也是最能成就她的一段日子,是她在此後的人生中最懷念的日子。

小六也曾經羨慕過別人的人生。在她還是一個實習生的時候,她特希望有朝一日能以工作的名義雲遊四海,她想要在直播晚會的現場看完整的節目效果,而不是在千平演播廳的外圈小道裡跑來跑去。

她羨慕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可直到小六能夠獨自帶領一個團隊,她才知道,那些她羨慕的人生,都是和她一樣熬過來的。 我知道有的人天生就好命,可是絕大多數人的幸運,都是從艱難裡沉澱出來的。那些看起來從容不迫的姿態,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從很多次的窘迫中收穫到的。

那些灰頭土臉的日子,或許會挫敗我們內心的驕傲,會讓我們失去對未來的希望,會讓我們懷疑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可是啊,我們終歸還是會從那些日子裡學會謙卑和踏實,學會一步一個腳印地生活。我們會沉在人生的低谷裡積攢所有的馬力,直到有一天,那些灰頭土臉的日子會成為我們最熠熠發光的回憶。

我在雲南大理遇見過一個很酷的老闆,他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孩子,經營著兩家很酷的國際青年旅舍。在那個面朝洱海的浪漫地方,很難有人不羨慕他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但少有人知道2012年的他。 那時候的他只是個一窮二白的莽撞小夥子。他買了一張開往南方的車票,用最後的一點錢租了一個兩室兩廳的套房。最初的想法很簡單,他想要把所有的房間分租出去,自己睡在客廳,這樣每個月多出的幾百塊生活費,能夠支撐他繼續生活下去。 那樣拮据的生活陪伴了他很長一段時間。他用熱水泡著泡麵,和合租的陌生人聊著天南地北的故事。那是他人生中最窮的階段,但也正是那一段日子改變了他後來的人生軌跡。

他從那些天南地北的故事裡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從今往後要走的路。後來去到那裡的人,都羨慕他的好運,卻無人提及他寄人籬下的時光。

好像我們都是這樣,都以為運氣真的就只是運氣,現在做生意只要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能把生意做到全球,可以足不出戶,不用囤貨、不用賣貨、不用送貨,如果你有夢想渴望成功請加上我的危心 壹叄肆柒陸柒零叄捌捌壹 ,這也許是你改變命運的機會,要實現你的夢想就要認清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以便更好的掌握未來!很多人都感慨中國電商人才匱乏都以為那些不成功的人生差的就只有機遇。

我們都忘了,是我們喋喋不休的抱怨取代了本該進步的腳步,是我們所享受的眼下的安逸趕走了我們羨慕的人生。 我記得海明威曾經寫過: " 我為我喜愛的東西大費周章,所以我才能快樂如斯。 " 所以啊,想要過不一樣的人生,總要費些力氣,總要經歷些艱難的。

相關焦點

  • 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真正的教育是贏在終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卻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天樹木其實也是慢慢長成的,何必次次堅持贏在第一,暫時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這些都證明了分數有時只是個數字,並不能完全決定你的人生。中國首富馬雲,三次參加高考,在第三次高考艱難過關進入大學;他和同學24人參加肯德基面試,卻只有他一人被淘汰。曾經的失敗、沒有贏在起跑線又如何,如今的馬雲不是贏在了終點嗎?很多的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擔心他們沒有時間學習,包攬了本該孩子們承擔的家務,寵溺孩子,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非常滿足。
  • 《起跑線》電影賞析:贏在起點不算贏,輸在終點可是真正輸
    影片用多種角度詮釋「起跑線」,也讓「孟母三遷」的典故,映照在每一個如今的學齡前兒童的家庭裡!影片的敘事角度,也一度以母親的教育理念作為最高學術任務,但最終歸根結底,「入學形式」物化成了父母替孩子「順利報名」的死循環。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學生贏在了起跑線,可是輸在了終點,好的規劃不如教學生如何去做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而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前程的關鍵不是你如何去規劃,不是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而是讓學生贏在終點。讓學生贏在起跑線真的重要嗎?其實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也是一個重要的事情,而這個贏在起跑線上不是說去上各種的補習班或者是讓學生上很多的興趣班。
  • 輸在起跑線上,如何才能贏在終點
    烏龜跑得很慢很慢,兔子跑得很快很快,兔子處在領先的位置,兔子驕傲自滿,於是在領先的情況下睡著了,醒過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比賽是一個過程,輸在起跑線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輸,可怕的是驕傲自滿。還沒跑到終點,就自動放棄了。槍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衝出起點的時間必然不一樣。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諾貝爾獎中的物理、化學、醫學等自然科學獎項,是極具有含金量的。因此,一個國家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數,不僅標誌著這個國家自然科學處於領先地位,也在一定程度是映射著這個國家教育狀況。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還能贏在終點嗎?
    最近熱映的一部印度輕喜劇影片《起跑線》,讓小編很感興趣。吸引我的主要是名字和豆瓣8.2的評分,但看完後卻笑不出來。從最後夫婦倆的對話可以看出來,這部片子的主旨是提醒人們真正的起跑線不在於孩子,而在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但是父母的高度卻決定著孩子的起點,這個高度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質上的。也就是拼爹,從古至今從未停止。
  • 翟天臨事件,贏在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
    被踢爆「學術不端」事件前,這是一個典型的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一朝敗露,就成了輸在「終點線」上的人。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他們終有一日會從贏了「起跑線」變成輸在「終點線」。
  • 讓孩子贏在「終點」而不是「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的一句教育理念。讓孩子儘早的接受教育,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慌忙讓他們學習認漢字,讓他們學習讀拼音。把一年級的事情都早早的在幼兒階段就完成了,這樣看起來確實比其他的小孩子要提前了好幾年,這是一種贏在起跑線的行為。但如果我們真的把學習看作一場賽跑的話,那麼你贏在了起跑線,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在終點,因為科學的訓練體系需要包括熱身的一味的單純去搶起跑的速度。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對啊,不然大家都在學,自家孩子不學,反而怕他輸在起跑線上了。」
  • 中國不輸在起跑線,美國贏在終點線
    「陽光下,快跑的未必能贏。」------ 《聖經 所羅門書》「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在中國鋪天蓋地的到處可見,也引領了很多相應而生的商業,如早教,如營養品等。鄰居家的牛牛離本城市最好的初中就差了四分,為了不讓牛牛輸在起跑線上,他爸爸動用了所有人脈,才讓他擠進了這所中學。另外一條街上的甜甜已經換了四種鈣片了。甜甜媽媽想讓甜甜學習舞蹈,贏在起跑線上,一歲就開始給她補鈣,這樣可以比同齡人早點開始學習舞蹈。
  • 總想贏在起跑線上,卻總輸在終點線前
    你家娃三年級開始,我家就二年級開始,你家二年級,我家必須一年級。仿佛學了這個神奇的教材,英語學習就能快人一步,傲視群雄!連我家媳婦最近都開始問我了:你打算什麼時候教兒子(四周歲半)英語?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仿佛看到了兒子的未來!孩子各不相同,而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家長的心情我萬分理解!
  • 不怕輸在起跑線,就怕停滯不前
    總是有家長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也有人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起跑線就決定了終點?贏在起跑線,就能一直贏了嗎?莫言從一個十二歲輟學的孩子,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的勵志典範。雖然輸在了起跑線,只要堅持前行,最終會到達終點。堅持繼續奔跑,才是到達終點的必要條件。
  • 8歲女孩比賽摔了一跤,卻獲500萬點讚: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能夠從起點開始就一帆風順,然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坎坷和挫折,失敗是孩子人生路上不可跨越的逾越的經歷,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失敗權",那麼孩子就可能會被一次的失敗"擊垮"。女孩比賽摔跤卻獲500萬點讚在今年北京市舉行的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中,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馬子惠在比賽時摔了一跤,然而卻獲得了500萬點讚量。
  • 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似乎家長們都覺得,越早受教育對孩子越有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如此優秀,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屈指可數,而德國不過8千萬人口,卻能拿下一半的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他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贏在了終點。我國幼兒教育與德國有哪些不同呢?①不注重孩子獨立性培養。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家長多會不忍讓孩子受苦。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孩子會嚷嚷著不想起床不去上幼兒園了,家長也會覺得不去也罷,縱容著孩子。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原標題: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不輸在起跑線」的攀比之風讓家長很無奈。幼兒園就開始教小學的課程。不學吧,別人都懂你 不懂,傷自尊。學吧,孩子又苦不堪言。 □提及中國學校時,她始終用「算術」這個概念;在說美國學校時,她都說「數學」。
  • 「起跑線」的終點不是「北大清華」
    三十多年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火遍大江南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紛紛將孩子送進各種培訓班裡,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實際上又有多少家長懂得「起跑線」的真正含義,又有多少家長其實偏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 家長|就算輸在起跑線,也要讓孩子贏在終點
    發令槍一響,四個小隊員像離弦之箭衝出起跑線。馬子惠剛一起步,就重重地摔了一跤,整個人趴倒在冰面。但小姑娘絲毫沒有猶豫,迅速爬了起來,奮力追趕。 第一圈,第二圈,她一開始遠遠地落在最後,但絲毫沒有放棄,努力地縮小差距;第三圈她在直道連超兩人;第四圈,她在第一個彎道成功反超,一躍領先,直至終點…… 這段視頻被馬子惠的教練張瑞上傳到網上 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贏得了網友400多萬的點讚
  • 輸在起跑線不可怕,要贏在終點才精彩
    每個人都不想輸在起點,每個人都想一路順風,每個人都想一輩子風風光光,但現實,回到現實才會發現,很多人明顯輸在起跑線。你輸在起跑線了嗎?輸在起點真的很可怕嗎?是的,他會限制的思維,會限制你的生活質量,會影響你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方方面面,起點已經把很多人趕下奔往贏的路上的班車。輸在起點真的那麼可怕嗎?
  • 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線?
    Osports 供圖  帶著一個負場打附加賽、輸在起跑線上的山東全運男籃,在逆境中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繼首個比賽日逆轉山西隊之後,昨日在與北京隊的生死之戰中,山東隊又以79:73力克對手,拿下兩連勝,目前附加賽戰績為2勝1負,雖然還尚未掌握出線主動權,但希望也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