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團隊」邀請邵玉萍教授為有需求的居民開具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湯晗 攝)
8月14日,「岐黃學者工作室」在武漢市礄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成立。國家「岐黃學者」、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第一層次人選中唯一的中醫藥專家,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二級教授、中醫內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王平攜其團隊下沉該中心。
四個多月以來,「岐黃學者工作室」不斷向居民傳遞「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的理念,通過專家團隊坐診、「師帶徒」一對一帶教、名醫講座,培育出岐黃學者「粉絲」朋友圈,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知名中醫的診療及延伸服務。
定期坐診,與居民共赴每周中醫健康之約
國家「岐黃學者」王平教授攜團隊定期到礄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湯晗 攝)
12月18日,王平教授帶領團隊照常前來坐診,20餘名提前預約的患者逐一有序就診,其中不乏複診時帶著親友一同前來就診的「岐黃粉絲」。
50歲的許女士近十餘年來飽受失眠的困擾,總是輾轉反側數小時方能入睡。複診時,許女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王平教授告訴許女士:「中醫認為,五臟六腑均可導致失眠,你的病情與肝失疏洩、心肝火旺有關。我主要用了疏肝理氣、滋陰降火及安心神的藥物,你要遵囑服藥,並做好情緒管理。」
自「岐黃學者工作室」在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成立以來,王平教授及其團隊每周定期到該中心坐診,他們擅長失眠、健忘、頭痛、眩暈、中風後遺症、老年痴呆等心腦病證和畏寒、自汗盜汗、咳嗽、便秘、瘙癢等內傷雜病的中醫藥診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慢性病症的調理,各種手術後、腫瘤放化療後、產後、中老年腎虛等體虛證的中醫藥診療、冬令膏方進補及食療等。
在礄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像許女士這樣「提前預約便能在家門口找到知名中醫診療」已成為居民就醫的新選擇與新常態。
深入基層,開展多樣化中醫藥宣傳活動
王平教授在「膏方節」義診活動中為有需求的礄口居民定製膏方。(湯晗 攝)
除了常規的坐診之外,王平教授還帶領團隊深入基層開展多樣化的活動,為居民送去中醫養生健康「大餐」。
10月9日,礄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岐黃學者工作室」走進漢中街長壽社區,王平教授從「大健康與中醫藥、中醫經典裡的健康智慧、常見疾病的中醫藥調理」三個角度作了中醫養生知識專題講座,並向現場居民贈閱自己主編的《中醫抗疫100問》,讓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中醫養生的魅力。湖北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院長邵玉萍教授攜團隊向居民介紹八段錦、五禽戲、養生功十二法等中醫健身功法,為有需求的居民開具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並現場手把手教學。
11月13日,礄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岐黃學者工作室」在武勝路凱德廣場門前開展「膏方節」義診活動,王平教授帶領專家團隊走近居民身邊,為市民免費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健康諮詢、養生指導及中醫藥治療等義診服務,並為有需求的居民定製膏方,做到一人一方,精準施治。嗓子幹癢或乾咳的居民還試用了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前熬製好的具有潤肺止咳、生津利咽功效的秋梨膏,現場感受膏方的魅力。
建微信群,線上延伸服務提升患者就醫效率
為了方便居民就診與諮詢,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岐黃專家工作室」專門組建了「岐黃健康之家」微信群。除了在群裡幫居民預約就醫,「岐黃學者工作室」專家團隊與漢中中心的中醫師還會每天在群中分享各類健康小常識、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疑問。
12月21日正是冬至,漢中中心中醫師韓秀文將《冬至中醫養生小妙招》推文分享到群裡,幫助居民在冬至節氣掌握養生知識,科學調整飲食與起居。
有居民在群中提問:「早上空腹能喝中藥嗎?」5分鐘後漢中中心中醫師羅朝海回覆:「空腹一般是喝補益類的藥,其餘的藥建議飯後半小時喝,特別是腸胃不好容易受刺激的患者建議在飯後再服用中藥。」
這種線上預約、線下面診、線上延伸服務的閉環就醫模式保證了患者診療的延續性,幫助患者大大提高了就醫效率、改善了就醫體驗。
目前,全國共有99名「岐黃學者」,系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在中醫藥臨床實踐或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突出成績,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專業技術人員。
正值武漢市礄口區落實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會議「夯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守門人』作用」精神,將名醫、專家的醫學火種傳播到基層之際,王平教授將首個「岐黃學者工作室」設立在礄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方面是為了向疫情後的社區居民提供更為便捷的中醫藥服務;另一方面,也將此視為培養中醫藥人才,以期持續為基層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的契機。
據悉,目前已有近300位居民從中受益,很多困擾患者多年的頑疾得以痊癒或緩解。(餘亞心 湯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