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以下簡稱「中科院深理工」)迎來一位新院長潘毅,他出任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院院長,同時成為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新任理事長。
潘毅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已深耕四十餘年,並拿到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最高職稱——州校董教授。「此次全職加入中科院深理工,將繼續發揮我的專長,希望打造幾門亮點學科。」他告訴記者。
中科院深理工是全新開始
潘毅加入中科院深理工,可以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去年12月,他應邀到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進行學術交流。會後,深圳先進院正式向他發出加入邀請,潘毅略微思考之後,當即同意,「人生不能過於在意細節,」他如此回憶當時的決定。
與隨心所欲的處世態度不同,潘毅對待學術嚴謹而勤懇,可以說是一位擁有諸多科研「光環」的人。
1977年,潘毅作為江蘇省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987年赴美留學,隨後獲得美國匹茲堡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此後的工作中,潘毅堅定了自己為基礎科研奮鬥終生的目標,2000年進入喬治亞州立大學任教,僅四年後就成為終身教授。
如今,潘毅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院士,已發表SCI期刊論文250餘篇,其中一百餘篇發表在頂尖的期刊。
此次來深圳前,用他的話說,如果繼續留在喬治亞州立,自己往後職業生涯的平穩道路已經可以預見。但他依然選擇到中科院深理工,從零開始組建一個學院。
「在我看來這所學校與眾不同。它是中科院在國內成立的第四所大學,定位是研究型大學。對於專注基礎科研的我來說,是很合拍的。」潘毅表示,這裡也將是他全新的開始。而中科院深理工此次發出邀請,絕不僅僅是因為潘毅突出的科研能力,更有其出色的管理才華。
15年前,潘毅被任命為喬治亞州立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當時該系在美國大學中表現平平,剛具備培養博士生的教育資格。5年後,該系在潘毅的管理下,培養出50多名博士生。此後,潘毅連續16年擔任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中間還曾出任生物系系主任及文理學院副院長。根據相關網站排名,喬治亞州立2016-2020年的生物信息領域研究位於全世界前25名。
「新的5年,我的目標是在中科院深理工打造幾門特色學科,比如生物信息領域,可以躋身全國前列。」潘毅告訴記者。
「三管齊下」瞄準自閉症早篩
11月25日,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發出了首封求賢令,面向全球招募複合型人才。
在招募人才方面,潘毅也有自己的獨特心得。「一位科研人員的成果、SCI論文、所獲獎項固然是硬標準,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他。」潘毅表示,不管是招募人才還是組建學院,自己的理念都是「找到亮點」,「不管是個人還是學院,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應該挑選最擅長的1-2個領域深入研究。」潘毅說。
比如在計算機領域,他選擇了生物和醫療信息作為主攻方向,而專業內的雲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都成為有力的輔助工具。
潘毅向記者介紹了自己近期基於人工智慧的自閉症早期篩查研究,並將其稱為「三管齊下」,即通過行為學、遺傳學和影像學綜合判斷。首先家長可通過App,上傳兒童的視頻、照片,後臺根據行為學預測模型進行分析;其次家長可郵寄兒童唾液等篩查遺傳信息;此外,醫療機構可對兒童進行影像學篩查。
「這一診斷需要通過大量行為學、遺傳學、影像學數據建立相關預測模型。隨著篩查標準進一步細化,可能還會出現『多管齊下』。這一方法也有望用於阿爾茲海默症等腦疾病的篩查。」潘毅說。
國際院士領軍機器人產業發展
「三管齊下」的研究,是潘毅將基礎科研推向具體應用的一個縮影。
12月26日,在由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下稱「協會」)主辦的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潘毅作為新任理事長發表演講。
他表示,機器人是讓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呈現的成熟載體。「近年來,國內機器人市場表示越來越強勁。尤其是深圳,得益於這裡雄厚的基礎支撐、突出的核心優勢、廣闊的應用領域、優越的創新環境,深圳機器人行業在多領域保持了科學化、規範化、有序化的發展節奏。」他說。
協會於2009年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發起成立。「因與先進院結緣,我逐漸了解到協會,看到了他們在機器人行業發展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起到的作用。」潘毅說。
今年以來,疫情需求開闢了機器人應用場景,「新基建」按下快進鍵,雙重因素疊加,機器人市場正面臨著巨大機遇。「我將攜自身學術資源和研究成果,不斷為深圳市機器人行業發展添磚加瓦,努力將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化價值融合,與協會一道團結各方、匯集資源、投身建設,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潘毅在論壇發言中表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納 通訊員:袁斯茹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納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