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用Arduino配合單擺測重力加速度

2021-02-23 創客學社

全國創客教師都已關注的學習社區

單擺測重力加速度是高中階段必修的物理實驗,該實驗採用誤差均分原理測量。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近似的周期測量公式為:T=2π√L/g,將長度固定就可以發現g∝1/T2。

傳統物理實驗多次測量求取周期平均值,但是使用秒表手動計時和手動計算周期,不僅費時費力,並且也存在一定的人為誤差。因此我們想使用Arduino UNO,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裝置。

在動手製作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前,我們首先得知道單擺和周期的公式:T=2π√L/g,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換算出g=4π2L/T2,發現只需要保證L的大小不變,測量周期的大小帶入公式即可。

現在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問題就轉換成了測量周期的問題,我們通過查找資料我們發現為了獲得比較準確的周期數值,我們需要注意兩個問題:1.多次測量求取平均值;2.初始角度小於5°。

在結構搭建方面,我們使用鐵架臺做底座,使用細線連接試管夾和小鋼球,具體如1所示。為了檢測小球轉動的次數我們使用紅外數字壁障傳感器,只要測量出小球通過的時間,總時間除以總次數就是平均周期了。

圖1:結構搭建圖

在正式實施的時候用手控制小球的啟動,容易出現小球初始角度不一致和小球不停旋轉的問題,這對於結果影響很大。因此我們就想使用電磁鐵控制小球釋放,當給電磁鐵通電時,電磁鐵吸引小鋼球,按下按鈕電磁鐵自動釋放。但是我們發現身邊的電磁鐵電壓是12V,而我們的Arduino UNO只能提供5V的電壓,因此需要加入一個繼電器轉換電壓。為了方便安置電磁鐵我們使用3D印表機製作了一個配套的底座,如圖 2 所示。

圖2:3D列印底座

為了可以使實驗脫離電腦,我們給裝置安裝了一個LCD屏,並給Ardunio UNO提供一個外接電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小球轉動的次數對於結果的影響很大,但是每一次手動改變記錄的次數又很麻煩,我們加入角度傳感器,通過控制角度傳感器的角度可以實現次數的記錄。最後通過測試,我們發現在本實驗中記錄40次結果是最好的。

綜上所述,製作本品所需要的材料和說明如表1所示:


表1:實驗材料

本次實驗代碼比較簡單,我們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創客教育實驗室開發的圖形化編程軟體Mixly,使用Mixly這款軟體編寫Arduino代碼非常簡單,具體如圖 3所示。

圖3:Mixly代碼

通過點擊按鈕小球釋放,單擺運行一段時間後。顯示屏上直接顯示最終結果。本次實驗運行的結果達到9.75,與實際數值符合。結果如下圖 3所示:

圖4:結果呈現圖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為了獲得準確的實驗結果,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內容:

1. 初始擺角小於5°,小球不能以旋轉姿態下運行。

2. 紅外傳感器放置在小球運動最低端。

3. 擺動的次數適中,本裝置在40次達到最優結果。

4. 整個實驗裝置在密閉環境下運行。

5. 整個實驗需要牢牢地固定。

通過數位化工具,重新對傳統物理實驗進行設計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例如機械能守恆和牛頓第二定律的驗證等問題。在傳感器的幫助下,能有效減少誤差,實驗效果更加明顯。而且,在Mixly之類的圖形化編程軟體的幫忙下,Arduino的編程其實十分簡單,在中學階段傳感器和編程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文章來源:謝作如新浪博客

作者:李守良 張敬雲 謝作如


關注微信公眾號後

回復1,北大附中副校長張思明:數學課在未來的變化

回復2,謝作如:創客教育從0到1——我們這5年    

回復3,餘勝泉|43張PPT全面了解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創新

回復4我們為什麼需要創客教育?

回復5,兩位信息技術老師竟透露了的中小學創客教育的真諦?

回復6新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的創客教育

回復7,STEM教育課程設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回復8,盤點:關於創客空間,這裡有最全的解讀

回復9,北師大餘勝泉:跨學科是STEM的核心特徵

回復10,學校如何規劃和開展3D列印與建模課程

回復11,一名成功的創客,需要掌握那些必備的技能呢?

回復12,管雪渢:創客教育如何在區域進行整體推進?

回復13,謝作如:從自身育兒經驗,談創課內容的分布式學習

相關焦點

  • 力學實驗系列課程——第九關 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
    力學實驗9——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九: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1、實驗原理:2、器材選擇:長約m的細線、小球、尺、尺、表、鐵架臺3、數據處理:圖像法4、常見問題:例5、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的主要操作步驟如下:a.取一根符合實驗要求的擺線,下端系一金屬小球,上端固定在O點;b.在小球靜止懸掛時測量出O點到小球球心的距離l;c.拉動小球使細線偏離豎直方向一個不大的角度(約為5°),然後由靜止釋放小球;d.用秒表記錄小球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
  • 高中物理實驗: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1、實驗目的:①學會用單擺測定當地的重力加速度;②能正確熟練地使用秒表。
  • 利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要求
    題目1:居家實驗之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4-6學時實驗儀器
  • 高中物理《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直尺、鐵架臺、秒表(或者DIS:光電門傳感器、數據採集器、計算機等)三、實驗目的和原理:學習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測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2.單擺做在豎直平面簡諧振動;擺線的擺角一般要小於5°;擺動過程中可忽略空氣阻力。3.實驗過程中,要用鐵架夾住細線。不能隨意地把擺線繞在鐵架上,造成擺動中擺長不斷變化;用直尺測擺長時,單擺要處於自然下垂狀態,擺長=擺線長+擺球半徑,測量值要精確到1mm。
  • 智能型重力加速度測試儀的研製
    ,算出重力加速度。使傳統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得到了較大的改進,提高了測量精度。關鍵詞:單擺;重力加速度;單片機0 引言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中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傳統測量方法一般採用機械秒表手動計時,人工計數,由於人的反應能力有限,易產生計時和計數誤差;而且手動釋放小球容易形成圓錐擺,對測量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再加上它是運用簡諧振動原理的一種近似的測量方法,測量精度受小球擺動的次數n、單擺的擺長l、擺角θ和是否形成圓錐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 單擺測重力加速度誤差分析
    多次測量最終計算加速的平均值【1】計算擺長時,只考慮線長,而未加小球半徑——測量值小於真實值【2】計算擺長時,將懸線長加小球直徑 ——測量值大於真實值【3】測量周期時,將n次全振動記成n+1次全振動——測量值大於真實值【4】單擺振幅較小
  • 重力加速度測量方法的比較研究
    在地面不同的地區,重力加速度 g值有所不同。準確地確定重力加速度的量值,無論從理論上、科研 上、還是生產及軍事上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本文在現有的實驗室條件下,用平衡法、單擺法、復擺 法及傾斜氣墊導軌法對其進行對比測量研究。
  • 高中物理:單擺模型的理解
    單擺運動的回覆力是重力和擺線拉力的合力B. 單擺運動的回覆力是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的一個分力C. 單擺過平衡位置的合力為零D. ,單擺振動30次用的時間t=60.8s,試求:(1)當地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大?
  •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個理想的單擺是質量集中在一點的擺錘, 用無質量的細繩所懸掛的物體。 懸 掛點到擺錘的距離稱為擺長。2. 是我們所熟悉的單擺的公式,這個式子是怎樣出來的,並請畫 出它的受力圖?這個公式的適用範圍是什麼呢?3. 常態分布的意義4.
  • 探究|影響單擺周期的因素
    但因為重力加速度隨緯度增大而增大,故可以在緯度不同的地方同時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單擺做實驗,現代通訊這麼發達,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教師:不錯,在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在緯度不同的兩地同時做實驗,如北京和廣州,來探索單擺振動周期和重力加速度的關係。另外,我們也可以用等效的方法來增大或減小重力加速度。
  • 重力加速度g是什麼?竟然和圓周率π有關!
    通過萬有引力公式,人們計算出了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那麼重力加速度g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表示地球對地球表面的每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但它並不是一個常數。在高山上由於我們離地球比較遠,所以我們的g值會相對小一些。不同的緯度,g值也不一樣,由於地球是橢圓形的,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g是最小的。
  • 【每周三題】高二【133】用等效法研究「類單擺」的周期
    ,往往令學生感到茫然,若用等效方法研究單擺的周期,則可化難為易。試論證分析如下問題:(1)如圖甲,擺長為L、擺球質量為m的單擺在AB間做小角度的自由擺動,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a. 當擺球運動到P點時,擺角為θ,畫出擺球受力的示意圖,並寫出此時刻擺球受到的回覆力F回大小; b. 請結合簡諧運動的特點,證明單擺在小角度擺動時周期為
  • 倒計時87|高考物理之應用等效法處理單擺周期問題
    ,因此出現了等效擺長和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問題。一. 重力場中的變形單擺的等效擺長由於重力加速度g不變,只是單擺形狀與最基本單擺有所不同,只要確定出等效擺長,直接代入知,g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高度而變化,在不同星球上也不相同,因此應求出單擺所在處的等效值
  • 高中物理篇161:物理高考難點單擺周期問題的等效法解答方法
    單擺的回覆力是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並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偏角越大回復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由於擺球的軌跡是圓弧,所以除最高點外,擺球的回覆力並不等於合外力。在有些振動系統中不一定是繩長,g也不一定為,因此出現了等效擺長和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問題。一. 重力場中的變形單擺的等效擺長由於重力加速度g不變,只是單擺形狀與最基本單擺有所不同,只要確定出等效擺長,直接代入即可求出周期。例1.
  • 如何選擇合適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傳感器
    G-sensor就是重力加速度傳感器,業界也簡稱為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牛頓第二定律。重力傳感器它能夠感知到加速力的變化,加速力就是當物體在加速過程中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比如晃動、跌落、上升、下降等各種移動變化都能被G-sensor轉化為電信號,然後通過微處理器的計算分析後,就能夠完成程序設計好的功能。
  • 關於重力的定義與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教學中不少同學會對重力、引力、重力加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含糊不清,本文幫助同學們理順這幾個概念。
  • 例58:單擺周期公式和彈簧振子周期公式推導
    原題:一單擺由甲地移到乙地後,發現走時變快了,其變快的原因及調整的方法是(   )
  • 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一(重力加速度常數g)
    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是一個物體受重力作用的情況下所具有的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表示,其方向豎直向下
  • 大年初五父、子、妻不同樂:一個人的單擺實驗
    一個人的單擺小實驗,說幹咱就幹。1 實驗目的(1)驗證單擺周期——空氣中的振動周期、水中的振動周期。(2)測試單擺自由振動阻尼——單擺自由振動阻尼、阻尼與振幅的關係、阻尼與周期的關係、金屬球與塑料球的阻尼差別、水中振動時的阻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