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觀眾在2015年12月4日邁阿密SCOPE 海灘藝博會上展出的卡米羅·馬提茲的霓虹燈鏡面裝裱作品《自拍/偽造生活》(Take A Selfie/Fake A Life)前合影。 圖片:by JP Yim/Getty Images.
千禧世代是龐大的下一代藝術市場的前緣力量。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喜歡去博物館發現新的藝術作品。
網絡市場Invaluable所進行的一次名為「美國人藝術態度」(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 Art)的研究顯示,美國消費者們在社交媒體上觀看藝術的人數首次超過了前往博物館觀看的人數。實際上,有22.7%的美國消費者都將圖像類的網絡平臺作為他們尋找新作品的主要方式。只有20%的成年人是通過博物館接觸到新的藝術品的,而通過畫廊了解藝術的人只有15.6%。
這家公司的調查共有4500人參與,其中有44%的千禧一代喜歡Instagram和Pinterest,而這一類人群就是據稱每個月都會花至少30個小時的時間來瀏覽社交媒體網站。
另外,這一研究還顯示出,超過半數的參與者會通過網絡來進行收藏,相比而言,戰後嬰兒潮的人群中只有19%的人會這樣做。
「如同美國的零售業、餐廳以及酒店業在過去的十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數字改革,將上網瀏覽的千禧一代們變為他們的消費者,」Invaluable的CEO羅博·韋斯伯格(Rob Weisberg)在一份聲明當中說道:「我們的研究發現,千禧一代對於藝術產業的需要也越來越偏向於使用手機。」
他們的數據還顯示出了千禧一代中不同年代的人對於藝術價值的理解。舉例來說,42%的年輕千禧一代(年齡在18-24歲之間)認為收藏藝術是很好的投資。但是,只有37%的年齡稍大者(25-34歲之間)同意這樣的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喜歡通過網絡來發現和購買藝術,但是他們依然還是會去博物館以及畫廊參觀。據數據分析,40%參與調查的人每年至少會去一次博物館,而14%的人則稱他們每個月都會去。
這些有用的結果多多少少證明了這樣的觀點:千禧一代本質上來說是社交媒體時代中的第一代人。就像我們去年所做的詳細報導中所寫,千禧一代喜歡冒險並習慣在線上和線下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