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aluable:研究發現千禧一代偏愛從Instagram發現藝術

2020-12-15 199IT

兩個觀眾在2015年12月4日邁阿密SCOPE 海灘藝博會上展出的卡米羅·馬提茲的霓虹燈鏡面裝裱作品《自拍/偽造生活》(Take A Selfie/Fake A Life)前合影。 圖片:by JP Yim/Getty Images.

 

千禧世代是龐大的下一代藝術市場的前緣力量。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喜歡去博物館發現新的藝術作品。

網絡市場Invaluable所進行的一次名為「美國人藝術態度」(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 Art)的研究顯示,美國消費者們在社交媒體上觀看藝術的人數首次超過了前往博物館觀看的人數。實際上,有22.7%的美國消費者都將圖像類的網絡平臺作為他們尋找新作品的主要方式。只有20%的成年人是通過博物館接觸到新的藝術品的,而通過畫廊了解藝術的人只有15.6%。

這家公司的調查共有4500人參與,其中有44%的千禧一代喜歡Instagram和Pinterest,而這一類人群就是據稱每個月都會花至少30個小時的時間來瀏覽社交媒體網站。

另外,這一研究還顯示出,超過半數的參與者會通過網絡來進行收藏,相比而言,戰後嬰兒潮的人群中只有19%的人會這樣做。

「如同美國的零售業、餐廳以及酒店業在過去的十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數字改革,將上網瀏覽的千禧一代們變為他們的消費者,」Invaluable的CEO羅博·韋斯伯格(Rob Weisberg)在一份聲明當中說道:「我們的研究發現,千禧一代對於藝術產業的需要也越來越偏向於使用手機。」

他們的數據還顯示出了千禧一代中不同年代的人對於藝術價值的理解。舉例來說,42%的年輕千禧一代(年齡在18-24歲之間)認為收藏藝術是很好的投資。但是,只有37%的年齡稍大者(25-34歲之間)同意這樣的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喜歡通過網絡來發現和購買藝術,但是他們依然還是會去博物館以及畫廊參觀。據數據分析,40%參與調查的人每年至少會去一次博物館,而14%的人則稱他們每個月都會去。

這些有用的結果多多少少證明了這樣的觀點:千禧一代本質上來說是社交媒體時代中的第一代人。就像我們去年所做的詳細報導中所寫,千禧一代喜歡冒險並習慣在線上和線下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千禧一代」藏家的偏好將是未來藝術市場的風向標
    近年來的各大博覽會中,「潮流藝術」作品的驚豔市場表現逐漸成為一種現象,比如在2019年拍出天價的藝術家考斯(KAWS)、班克斯等。這種現象預示著新老藏家群體正在迭代,「千禧一代」藏家的偏好將是未來藝術市場的風向標。
  • 當智齒、傷疤、傳送帶都成為藝術,什麼是「千禧一代」的藝術觀?
    建築師、工程師、程式設計師跨界藝術創作、身兼數職,以當下正在發生的疾病、網購、商業航天為靈感,藉由科技手段讓觀眾身臨其境甚至與藝術品產生互動,最後通過網絡讓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這正是伴隨網際網路成長的「千禧一代」藝術家所呈現出的獨特藝術風格。當主流美術館和藝術拍賣會仍被老一輩60後、50後甚至40後藝術家佔據時,「千禧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已經暗流湧動。
  • 隨心所欲變身不由己,千禧一代的財富夢想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1186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一項最新調研發現,關於金錢,千禧一代並沒有到「想錢想瘋了」的地步,對奢侈品也沒有迫切想要到「賣腎」的渴求。事實上,他們對財富的期望以及財務目標與祖輩、父輩年輕時的想法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 千禧一代對民主感到幻滅,這是為何?
    這份來自劍橋大學民主未來中心的報告發現,出生於1981年至1996年之間的千禧一代對民主的滿意度不及任何其他年齡段。  研究人員在1973年至2020年期間與160多個國家/地區的近500萬人進行了訪問,發現幾乎在每個地區,年齡在18至34歲之間的人對民主的滿意度下降幅度最大。  與父母或祖父母那一輩的同齡人相比,現在的年輕人對民主的滿意度也較低。
  • ROTH:32%的千禧一代更喜歡網絡購物
    ROTH Capital Partners(ROTH)發布了2017 – 2018年千禧一代調查,分析了當前的消費者趨勢和消費模式。        74%的千禧一代認為明年經濟將會一樣或更好;        千禧一代主要通過網站、應用和社交媒體發現想要購買的產品或品牌;        32%的千禧一代喜歡網絡購物,而43%的千禧一代在店內購物之前會在網上搜索;        71%的千禧一代相信大幅提升零售體驗將會增加實體店的訪問量和購買量;        54%
  • 英文精讀|「我想記錄並分享我的奇妙旅程」:中國千禧一代在TikTok...
    關鍵詞:TikTok;旅遊體驗;旅遊視頻;中國千禧一代;社交媒體引言在中國,千禧一代對在短視頻平臺TikTok(或在中國眾所周知的抖音)上觀看、製作和共享旅遊視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具體而言,該研究試圖回答三個研究問題:(1)為什麼中國千禧一代在TikTok上觀看、製作和分享旅遊視頻?(2)中國千禧一代的旅遊經歷如何通過接觸媒介旅遊視頻而改變?(3)社交媒體和作為旅遊體驗中特定媒介的TikTok旅遊視頻的作用是什麼?
  • deVere比特幣調查:三分之二的千禧一代更喜歡「數字黃金」
    Block-417 為超過100億美元的客戶資本提供諮詢服務,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諮詢公司deVere Group的一項新調查顯示,該調查稱其三分之二的千禧一代客戶更喜歡比特幣而不是貴金屬作為理想的避險資產。
  • Initiative:千禧一代最看重品牌的信譽 佔比為31%
    世界各地的十分之三的千禧一代(25-34歲之間)對品牌市場對他們的方法持懷疑態度,這一指數在美國和英國超過了40%。
  • 為什麼比特幣對千禧一代很重要?
    要了解這一點為什麼如此重要,您需要了解千禧一代的故事。您需要理解為什麼我們中有那麼多人對領導人失去了信任和信心。 千禧一代在經濟衰退期間進入成年期,隨後是一場戰爭,其次是金融崩潰,緊隨其後的是富人和大銀行的大規模救助,富人和權貴的大規模減稅,緊隨其後的是更多的債務,流行疾病,另一場衰退以及旨在使富人致富的政府協調幹預措施。
  • 在發現針對千禧一代的頁面得到俄羅斯政府支持後 FB暫停其訪問
    據外媒CNET報導,在發現三個旨在吸引千禧一代的熱門視頻頁面得到了俄羅斯政府的支持後,Facebook已經對這些頁面進行暫停訪問處理。
  • 如何抓住千禧一代,聽蒂芙尼怎麼說
    去年7月,Tiffany&Co.為自己請來了一位新CEO—— Alessandro Bogliolo先生,這位52歲的奢侈品行業老將擁有著豐富的國際品牌管理經驗,上任不久便為Tiffany&Co.劃下了品牌轉型的重點命題:如何牢牢抓住千禧一代
  • 如何徵服最喜歡買買買的「千禧一代」?這些套路你得懂
    他們對移動終端重度依賴 千禧一代是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47%的千禧一代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購物。63%的人甚至每天都用手機購物。《福布斯》稱,「千禧一代在移動技術的薰陶下成長,他們希望能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使用移動技術。」行動裝置的便利性給他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 千禧一代熱衷「朋友圈旅遊」
    不過,英國多家旅行社發現,對大約在1980年至1995年間出生的千禧一代而言,如果沒有幾張拿得出手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曬一曬,看過再美的風景也無濟於事。過去年輕人度假時愛曬日光浴,享受與伴侶的親密時光,再喝上幾杯,而如今千禧一代選擇旅行地點時,要看這裡在Ins上是否「上相」。
  • 雙語閱讀:千禧一代成萬能「背鍋俠」
    如今,只要每次有哪個行業下滑,或者一項長期的傳統日漸式微,千禧一代都要出來背鍋。從自置居所、休閒餐廳到高爾夫,人們責怪千禧一代限制了太多領域的發展,但如今,人們普遍認為不是好事的「離婚」也被千禧一代「幹掉了」。And they're certainly gloating.
  • 「千禧一代」青睞有故事的品牌(經濟透視)
    其中的消費主力就是被稱為「千禧一代」的年輕人。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將千禧一代定義為目前22歲至37歲的人群(即出生於上個世紀,2000年以後開始步入成年),全球共有約20億人。較有消費能力的千禧一代普遍成長於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物質豐富,又恰逢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這些外部環境使得他們的消費觀、消費方式和偏好與以前的人們有很大不同。
  • 德勤:35%的千禧一代教育資質相對於就業崗位過高 學位價值下降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一項調查,對於受過大學教育的千禧一代來說,這個數字甚至更高(約35%)。德勤使用一個獨特的數據集(NLSY數據集)更仔細地研究了千禧一代的經驗,以查明這是否是真的——以及它在實踐中意味著什麼。從1997年開始,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開始對1980年至1984年間出生、現居美國的個人進行調查。
  • Oath:美國千禧一代視頻喜好調查報告
    美國千禧一代通常會在電視上觀看喜劇、動作/冒險和戲劇,但在數字設備上更傾向於新聞。
  • 富人愈富、窮人愈窮:「千禧一代」被擠出中產階級
    自從「嬰兒潮一代」(Baby boomer generation,生於1943-1964年間的一代)之後,每一代的中產階級都處於縮減狀態。  其中最悲催的無疑是「千禧一代」(Millennials,生於1983-2002年間的一代),他們要成為中產階級比之父母一輩難不少。
  • 工作糟糕透了——美國千禧一代如何成為過勞一代
    編者按:在經歷了經濟危機以及新冠疫情後,千禧一代正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做不到:千禧一代如何成為過勞一代》一書的作者安妮·海倫·彼得森(Anne Helen Petersen)指出了被寄予厚望的千禧一代實際面臨著來自資本主義的剝削和欺騙。
  • 國際思想周報|全球國際主義的變遷、千禧一代反性別平等
    千禧一代反性別平等千禧一代中最年輕,即18到25歲這個群體中,支持平等的家庭安排的人和20年前相比變少了。千禧一代通常被定義為出生於1982到2000年之間的人,並被認為是達成了所謂的「新的國家共識」,支持性別平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