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有妻子和兒子?佛陀家庭成員介紹

2020-12-19 夏夜見北極星

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是古印度思想家、教育家、宗教改革家,佛教的創始人;稱號為釋迦牟尼佛、佛陀。「釋迦」是其種族之姓,意為「能仁」,「牟尼」則是古印度對於聖者的尊稱,意為「寂默」)。

釋迦牟尼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的王族家庭,為剎帝利種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的代表作《悉達多》一書中,將悉達多說成婆羅門,是不準確的。  

在大乘佛教中,如《華嚴經》中稱他為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俗謂大日如來。依照大乘佛教不同派系的見解,或認為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而報身稱為盧舍那佛。鬼才作家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中則天明堂玉佛頭的迷案的關鍵就利用了這個知識點,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在上座部佛教中,釋迦牟尼被認為是世間最尊貴者,故弟子與信徒們,常以世尊來稱呼釋迦牟尼。佛並非神而是境界在神之上的人,因為諸佛都是生在人間的凡人。既然是凡人,就有凡人的社會關係,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釋迦牟尼的家庭成員及經歷,幫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這位三千年前的智者。  

01父親:淨飯王

迦毗羅衛國的大王,釋迦族中剎帝利貴族選舉而出的領袖,而不是世襲的國王。

在釋迦牟尼悟道之後,他一連九次派了九名侍從前去請佛陀回國,卻沒人回去報告,因為他們都一去而證阿羅漢果。最後他請了老侍從克魯德亞前往,兩個月後佛陀率領僧團回到迦毗羅衛國。當淨飯王成為聖弟子後,大力幫助佛陀的弘法事業,成為釋迦牟尼佛最初的支持者之一。

02母親:摩耶夫人

在佛經中又被尊稱為摩訶摩耶(偉大的摩耶)。摩耶夫人是淨飯王的鄰邦天臂城善覺王的妹妹。  

據南傳上座部的說法,她和淨飯王婚後遲遲未育,摩耶夫人很是憂愁。有一天,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腹部,後來她便懷孕。按照當時印度的習俗,她回娘家待產,在五月的一個月圓夜,走到藍毗尼園,稍事休息,便作動要生,她在無憂樹下生下太子。當時的摩耶夫人已是四十幾歲,是高齡產婦。但太子依然是順產出生。

而根據大乘的傳說,她和淨飯王結婚後20年沒有生育。然後有一天,摩訶夫人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左肋,從而懷孕。她在懷胎十月後,按照當時的習俗回娘家待產,在四月的第八天於藍毗尼園停留。在園中她舉手攀一根樹枝(無憂樹)休息的時候,釋迦牟尼即從她的右肋而出。淨飯王在太子出生後第五天,按當時的習俗舉行命名大典,太子被命名為悉達多。摩耶夫人於太子出生第七天去世,升入忉利天,太子顯化無限光明,祝福母親,眾天神都來朝拜,是為佛顯日。於是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嫁給淨飯王,悉達多太子就由姨母撫養。  

03妻子:耶輸陀羅,

謂其相貌美麗如花,一切美譽美德具足持有;釋迦牟尼佛(悉達多太子)出家求道前之妻,羅睺羅之母。為天臂城主善覺王的公主,釋迦牟尼舅舅的女兒,兩人於其16歲的時候成親。釋迦牟尼成佛後耶輸陀羅也追隨其出家。  

根據大乘佛教大藏經的記載,太子悉達多出家當晚,耶輸陀羅開始懷孕,6年未分娩(據說羅睺羅前世把老鼠關在洞穴6天,以此因緣得報6年未生),期間宮中議論紛紛。在佛陀悟道的時候,她分娩生下了羅睺羅,大家方信她貞節無失。  

當耶輸陀羅知道悉達多太子離開皇宮後十分驚訝。在太子出走後,按印度習俗,她可以再婚,也確有幾位王子曾向她求婚,但都被她拒絕了。當她聽見丈夫修苦行時,她卸下身上所有珠寶,穿上簡單的素色衣服,也學丈夫一日食一餐。  

當佛陀覺悟得道首次回國時,王宮裡所有人都出去禮拜佛陀,只有耶輸陀羅沒去,她心裡想若她有福,佛陀一定會親自去見她。

佛陀果然去看望她,當佛陀剛坐下,她就恭敬地頂禮佛陀。佛陀說了法,安慰她後,就離開了。

04兒子:羅睺羅

意譯覆障、障月或是障礙。羅睺羅出世時,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在花園裡沈思著,聽到孩子生下,悉達多不像一般人般興奮,卻反而大喊:「羅睺羅(鐐鎖,覆障)誕生了,枷鎖現前了。」淨飯王於是將愛孫取名羅睺羅。

釋迦牟尼佛悟道六年後,回到迦毗羅衛城,讓年5歲的羅睺羅出家。羅睺羅的出家令淨飯王很痛苦,便向佛請求,往後若沒得父母同意,不允許兒女出家。於是佛就制了這條戒。但因為他不到受具足戒的年齡,所以先做沙彌,以舍利弗為和尚(親教師),目閒連為阿闍梨(老師)。羅睺羅是佛教僧團中第一位沙彌。

他開始修行的時候很淘氣,學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有時信口開河,因此受到父親的教導。此經以「洗腳水」為喻跟他說明謊話是不好的行為,強調誠實的重要性。後來對解說事物無常的本性。羅睺羅也有認真嚴謹的時候,他有一次為了打掃環境,黃昏才回到寢室,一位遠來的比丘不知情,以為是沒人住的房間,於是睡在羅睺羅的房裡。因為佛陀規定比丘不可同宿,羅睺羅為此居然忍耐無盡的惡臭,屈身廁所睡覺。到半夜時,廁所裡有蛇意圖要攻擊他,佛感應到了以後,才把羅睺羅叫出來睡在佛的寢室。從此釋迦牟尼佛立下一條規定,還未受具足戒的沙彌,可以和比丘同住兩夜。  

釋迦牟尼佛吩咐四位阿羅漢弟子不入般涅槃,留在世間弘法利生,他們是賓頭盧尊者、摩訶迦葉尊者、君屠缽嘆尊者、羅睺羅尊者。    

05十大弟子

佛陀在世說法時,有著名的十大弟子,他們分別是:摩訶迦葉(頭陀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律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

06五比丘

淨飯王在悉達多出生時,根據傳統,邀請八個著名的佔星家到王宮預言太子的將來,他們預言太子會成為佛陀或轉輪聖王后,而最年輕那位婆羅門阿說示則斷言太子必出家成佛陀,因此他曾多次阻止悉達多太子出家修道。當太子離家出家後,他派出五位侍從追隨太子出家,這五位侍從是憍陳如、跋堤、跋波、摩訶男和阿說示。後來這五位成為第一批的僧團,稱為五比丘。

相關焦點

  • 《佛陀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佛陀傳記——3、當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朗誦:一世尋緣自從1991年在美國第一次出版以來,二十多年的時間,《佛陀傳》已成為全世界佛學愛好者的必讀書和入門書。一行禪師沉穩迷人地講述了佛陀釋迦牟尼從出生、成長、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滅寂的完整一生。世人似乎是從《佛陀傳》中第一次發現,佛陀從來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他沒有任何神通,和我們一樣會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兒子,只是他離開了他們,獨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眾生的道路。
  • 佛陀的三個兒子:兩個成為大阿羅漢,一個墮入阿鼻地獄!
    #佛教文化#我們都知道,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還沒有出家時,本為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曾娶天臂城耶輸陀羅公主為妃,生有一子,名羅睺羅(又譯「羅雲」)。然而,不太為人所知的是,據《十二遊經》、《五夢經》等記載,釋迦牟尼在出家前,曾有過三位妃子:瞿夷、耶輸陀羅和鹿野。
  • 佛陀與其妻子的前世因緣
    那麼,耶輸陀羅是以什麼樣的因緣得以和悉達多做夫妻的呢?根據《未曾有因緣經》的記載,在佛陀之子羅睺羅九歲的時候,佛陀派遣弟子目犍連把兒子接回來剃度,讓其修習聖道,但是他的母親耶輸陀羅卻不同意交出自己的兒子,甚至關閉城門不讓目犍連進城,這時候,目連尊者運用神通來到了耶輸陀羅面前進行勸說,但耶輸陀羅並未聽勸,不肯交出兒子,佛陀的父親淨飯王知道這件事之後讓佛陀的姨母波闍波提前去勸說,也同樣遭到了拒絕。
  • 釋迦牟尼佛簡稱為佛,是佛陀的稱呼
    rtha Gautama,釋迦牟尼(即「釋迦先賢」)佛,或簡稱為佛,是佛陀的稱呼。苦行僧(?rama?a)和聖人,佛教的奠基人。據信,他主要在公元前6至4世紀的某個時候在古印度的東部生活和教書。喬達摩教導了一種介於感官放縱和在拉瑪中發現的嚴重禁欲主義之間的中間道路。後來他在印度東部的其他地區(如Magadha和Kosala)任教。
  • 佛教: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很多人都不懂
    引語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釋迦牟尼是怎樣的。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佛教信徒,或許他們對釋迦牟尼的歷史也不太清楚。的確,釋迦牟尼並不是神,而是他們找到了一套能夠引導人們減輕痛苦的理論和方法。並且他們一輩子都在實踐這套理論。
  • 歷史上釋迦牟尼真的存在嗎
    二是考古學的發展,特別在古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於1898年在迦毗羅衛城東南十四英裡處的考古挖掘,在一處佛塔就出土了三份舍利,其容器上有古印度文字,意思為釋迦族的釋尊佛陀的遺骨,這份舍利被佛教界及學術界承認為佛陀真正的遺骨,也得到了當時政權的認可和供奉,這樣從根本上解決了釋迦牟尼的存在是真實的。所以釋迦牟尼是真實的存在。
  • 神話故事:佛陀的誕生
    最後,他又得到了「漏盡智」,知道自己已經解脫一切煩惱,知道一切痛苦是怎樣生起 和怎樣解脫,他終於成佛了。這是公元前588年的事。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後,原來並不想把自己悟到的真理傳給別人,因為他認為世上的人都是在追逐名利和滿足自己的貪慾,自己悟到的真理世人未必接受。但在天神的勸導下,佛陀決定以自己的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從而走上了傳教的道路。
  • 今日農曆十月初一《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節日》卍
    他是現世教化眾生的佛陀佛教的教義全賴釋迦牟尼佛傳播於世>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膜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今日弟子(×××)誠心吃素,恭敬佛陀、供燈誦經、持戒,持咒,布施,放生等供養三寶、廣植福田(任一善行,同樣有效)以此善行,感恩佛陀教誨祈願佛陀光明護持有求必應,應心得想
  • 「釋迦牟尼」用英語怎麼說
    回歸正題,「釋迦牟尼」用英語怎麼說?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釋迦牟尼是漢語對梵文的音譯,英語中對應的也是音譯,或者直接引用梵文或巴利文。因為是音譯,所以版本不一。英文中稱釋迦牟尼為the historical Buddha(Buddha,即佛陀,佛陀本指釋迦牟尼,後演為圓滿覺悟真理者之總稱)。
  • 農曆四月初八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誕
    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花園,即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釋迦牟尼。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出生後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時代的釋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提養育的。他從小學習當時教養王族應具備的一切學問和技藝(即五明)。16歲(另有17歲、18歲之說)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侯羅。出家 佛陀的貴族生活是優裕舒適的。
  • 今日農曆臘月初一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加持日》卍
    他是現世教化眾生的佛陀佛教的教義全賴釋迦牟尼佛傳播於世>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膜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今日弟子(×××)誠心吃素,恭敬佛陀、供燈誦經、持戒,持咒,布施,放生等供養三寶、廣植福田(任一善行,同樣有效)以此善行,感恩佛陀教誨祈願佛陀光明護持有求必應,應心得想
  • 扎什倫布寺步行街:藏傳古藝店釋迦牟尼佛唐卡
    在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步行街有一家藏傳古藝店唐卡展廳,據負責人孫紅旗介紹:「藏傳古藝唐卡多為手工製作,工藝精湛,顏料昂貴,有著獨特的民族藝術之美。」   魯網8月29日訊 藏傳古藝唐卡即用藏傳佛教古老工藝製作的唐卡。
  • 佛陀誕生於尼泊爾一個小鎮,那裡現在什麼情況?追尋佛陀的足跡
    他也許只是想說,人如果有了自性裡的佛性,就能天地合一、不卑不亢。既不要自矜,也不用自憐。唯我獨尊,原本就是一個有大智慧的詞語。從這樣一個簡單詞義的演變,我們就可以看到,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有時足以顛倒是非黑白。因此,我們就會有產生追本朔源的衝動,而回到佛陀出生和傳法的地方。我們又能找到什麼呢?尼泊爾加德滿都的王宮廣場,歷代國王都喜歡在其周圍興建寺廟。
  • 釋迦牟尼生卒年代綜述 諸說相差甚遠
    在二千多年前有,兩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都誕生了各自的大聖人,那就是華夏的孔子與印度的釋迦牟尼,都是歷史上真人,給人類的文明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孔子誕生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73歲而卒。而釋迦牟尼,出生時叫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釋迦族人,長大後通過自身修行,悟道成為覺者,梵語叫佛,始稱釋迦牟尼,意思釋迦族的聖人,華文意譯為能仁寂默。孔子在尼山出生處夫子洞由於印度社會重修行,不重事相,經典多靠記誦流傳,向來沒有文字記載、考據的傳統。所以釋迦牟尼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卒,就存在著多種說法,有的說法之間相差非常大,依據不同,結論也異。
  • 佛陀是什麼?
    佛陀,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譯。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 佛陀,簡譯為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約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於印度迦毗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於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 這種水果長得像佛陀,吃起來味道不錯
    釋迦牟尼是佛陀的轉世,也是佛教人士所崇敬的對象。水果的名字與「釋迦牟尼」有關,也給人一種非常珍貴和罕見的感覺。然而,我們不是在談論釋迦牟尼,而是一種比釋迦牟尼更珍貴的水果。我們今天介紹的這種水果被稱為「紅色釋迦」。讓我們介紹一下為什麼這種水果被稱為「紅色釋迦」。
  • 釋迦牟尼情感語錄
    釋迦牟尼最具靈性四句話喜歡哪一句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 《禪茶一味》:佛陀的生涯|《禪茶一味》|有馬賴底_鳳凰佛教
    換言之,在釋迦牟尼佛降誕之前的過去世生涯中,就已經開始了成就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的準備階段。因此,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一般由數百年前的過去世開篇記述。例如,佛教「本生譚」中有一個著名的《捨身飼虎》的故事。日本最古老的寺院法隆寺現存的盡人皆知的國寶——「玉蟲廚子」(吉丁蟲紋飾佛龕——譯註)的門扇上,就繪有這個極富戲劇性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見於記述釋迦牟尼佛過去世傳說的「本生譚」中。
  • 佛陀的誕生:每個時代都有偉人的誕生,為了人類的福祉!
    印度版佛教電視劇《佛陀》,這裡是第一集:佛陀的誕生,歡迎關注公眾號,與我交流佛學,想獲取這套電視劇也可以找我免費要全套!影片一開始講述了,自宇宙創造幾個世紀以來,為了人類的幸福,每個時代都有偉大人物的誕生!時代變遷,正法衰微。
  • ...念108遍《釋迦牟尼佛心咒》+《為父母祈願文》=磕頭10萬次功德...
    一人念誦,功德回向給母親和家人,全家皆可迎來所有好運、福報、財運,獲得佛陀庇佑: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事業發達、財源廣進!我的父母年長了,他們為了家庭,為了子女,數十年來的付出,卻從未要求回報。今日我要把孝心,奉獻給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