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美國教授的選擇?

2020-09-19 北有老李


蓬佩奧與餘茂春


01


美國華裔教授的圈子,並不是很大。幾年前的一個統計,美國全部的、可以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裡,有150萬大學教師,其中一半全職,一半半職,包括正教授、副教授、助教授、講師、兼職教授、助教、和臨時教授等。


全職教師中,76%是白人(41%的男性和35%的女性),11%是亞裔(6%的男性和5%的女性),非裔和西裔的男性和女性,都分別是3%左右。

亞裔教授中,印度人應該最多,華人其次。


但要估計亞裔教師中有多少是華裔、尤其是來自大陸的華裔,可能就比較困難,因為華裔裡有來自大陸、臺灣、香港的,有些把自己劃為臺灣人或香港人。


不管怎麼說,華人的美國教授群體,估計有一萬到兩萬人,而其中專業為STEM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醫學)的,又佔了大多數。因為圈子不大,在一個學校裡的,或者在同一個領域的,大家都很熟悉,跨校跨學科的,交往就比較少。在一般社交媒體中,更不太常碰見。就是這樣一個群體,本來是美國社會最平靜、工作穩定、受人尊敬的群體,近兩年似乎成了「高危職業」,因為許多加入了中國「某計劃」的教授們,被解職、開除、甚至鋃鐺入獄的,越來越多。


02


十多年前中國的「某計劃」剛推出時,與一些同行交談,有些人躍躍欲試,有些人則有所保留,還有些人則不屑一顧。


這些年下來,人們當初的選擇不同,今天的結局不同,看來也是每個人的命運各有不同。


這些被美國政府、大學、研究機構解職、開除的人,其背負的法律訴訟,包括竊取機密、智慧財產權,還有隱瞞收入、金融欺詐等,甚至包括背叛、「出賣美國」的叛國罪。對加入美國國籍的華人來說,背叛自己宣誓效忠的國家,出賣國家利益,尤其是一個民主的、來去自由的國家,確實於法、於情、於理上都有不足。

但從他們出於金錢和私利,也算咎由自取。


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最近還出現了一個華裔美國學者被指為「出賣中國」的事情。這位華裔學者,就是在美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任職的餘#茂春教授。


03


很多年前,就知道餘博士,還向紐約的一家華人媒體推薦過餘教授,因為懂得美中軍事問題、軍事歷史的專家很少,他應該可以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美中的軍事對抗。餘因為作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智囊,為美國時下對中國政策,提供了他的專業見解。


本來,作為歷史學家,和專門研究亞洲歷史、中國軍事史的專家,他能夠提供給國務卿參考的,不過是歷史的角度,理解中國人的心態的角度,政府的決策過程,和領導人的心理過程。


這些在西方社會看來,實在是沒什麼機密可言。

他又沒有偷取中共高層的什麼機密,來洩漏給美國人,所以稱他為「賣國賊」,實在是太過牽強,絕對的冤枉好人。

在這個善惡、好壞不分的年代,這樣的結局也不足為奇。


03


環球網說,「賣國賊」餘@茂春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以蓬佩奧為代表的美國政客,在「全面否定中美關係」,在「惡毒攻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治制度,挑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關係。」


他們把美國「對華霸凌政策背後的操刀手」,歸結為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及規劃顧問、華裔學者餘茂春博士。在中國看來,身為華裔的餘茂春應該「為促進中美友好盡力」,但他反而「助紂為虐」、充當「狗頭軍師」和「反華急先鋒」。問題就出在這裡。在美國的華裔學者,即便是你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你仍然應該「為促進中美友好盡力」。


他們把華裔美國人當作他們自己的臣民,予取予求,隨意驅使。


美中關係友好的時候,這問題可能不大。

但如果美中關係降溫、對立、甚至激化、兵戎相見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如果這種衝突和對立,不僅僅是國家利益之爭,要夾在其中的華人,扮演什麼角色?


04

在中國,當局已把餘茂春教授中學母校紀念碑上他的名字鑿掉,媒體指責他「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


歷史看來真是在開玩笑,在21世紀的今天,對在學術界的華裔美國人出了這麼一道重要選擇題。


有人出賣美國,因而在美國鋃鐺入獄。反抗中國的華人教授,被扣上「漢奸賣國賊」,現在也不能回中國,但只要在中國大陸之外。其實,這並不是一道什麼困難的選擇題。

海外華人,應該效忠你該效忠的國家,規規矩矩的做守法公民。美國象牙塔裡,被黑手給籠罩了。

相關焦點

  • 美國康州華人教授協會成立
    美國康州華人教授協會成立   中新網3月23日紐哈芬電(記者 阮煜琳)由耶魯大學等美國康乃狄克州高校華裔教授發起的康州華人教授協會宣告在耶魯大學成立。
  • 美國康州華人教授協會代表團來蘭州理工大學訪問
    美國康州華人教授協會代表團來蘭州理工大學訪問座談會現場  近日,應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及省教育廳的安排,美國康州華人教授協會代表團一行10人來蘭州理工大學進行友好訪問。學校副校長俞樹榮在逸夫科技館3號會議室會見了客人,並進行了座談。
  • 全球大直播|張文宏教授與美國留學生華人華僑直播匯總
    文/David  編輯/Know-it  圖/林小凹美國告急!華人華僑、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們非常焦慮,我國駐美大使館特邀張文宏教授與美國華人留學生和華人華僑代表,全球直播,訪談要點匯總如下:一、在中國的父母的關心無用,越關心反而給遠在美國的親人增加壓力。
  • 恭喜,這七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七位華人教授科學家當選。本年度共7位華人當選2020年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七位大牛:1、喬傑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直從事婦產及生殖健康相關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 美國華人麻醉醫學會會長劉立新教授受聘一附院客座教授
    6月30日下午,美國華人麻醉醫學會會長、紐約州立大學Stony Brook醫學院麻醉科劉立新教授受聘一附院客座教授儀式在一附院行政樓會議室舉行,出席儀式的領導有一附院施秉銀院長、人力資源部賀宏部長、科技部董亞琳主任、院辦馬欣副主任
  • 美國兩華人教授獲「科學第一巨獎」 系北京大學同學
    ­  關注人民網微信­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華人教授張偉(右二)與明年即將到任MIT的現耶魯大學華人數學教授惲之瑋(左二)共同獲得被譽為「科學第一巨獎」的科學突破獎的分項數學新視野獎。圖為頒獎現場。
  • 著名華人地理學家隋殿志教授履新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副校長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華人地理圈,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國際知名的華人地理信息學家隋殿志教授近日接受了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聘任,將於今年十一月一日前赴任該校副校長一職,主管學校的科研與創新。維吉尼亞大學常任副校長Cyril Clarke 表示「通過嚴格的全國範圍的層層篩選,我非常興奮地宣布,隋殿志教授將加入校領導層,全面負責本校的科研與創新。
  •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美籍華人鄧炎昌在美國辭世,享年97歲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美籍華人鄧炎昌在美國辭世,享年97歲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12-20 22:39 來源
  • 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少年班給了更多選擇,彌補中國教育短板
    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大學華人正教授。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87級少年班,34歲出任哈佛大學正教授),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大學華人正教授。
  • 2018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揭曉,張鋒、陳剛教授等6位華人入選
    4月18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當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當選。名單中的華人學者共有4位。此前,胡適、錢學森、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丘成桐、謝希德、巫鴻、崔琦、田剛、施一公、俞孔堅、李零等著名華人學者都曾當選該院院士。
  • 遊仲勳教授與華僑華人研究
    這是對遊教授40餘年孜孜以求從事華僑華人研究所取得成就的肯定,也是對他堅持不懈推動日本華僑華人研究的讚許,更是對他今後繼續致力於發展日本華僑華人研究事業的期待。的確,無論從學術造詣還是社會影響來看,遊仲勳教授榮任日本華僑華人學會會長都當之無愧。
  • 「美國最牛華人家庭」一家12個博士、三代都是教授,如何做到的?
    可他實際是美國極負盛名的華裔科學家,更是「華人參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深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賞識。朱棣文出生於一個美國華人家庭,40歲就成為斯坦福第一位華人教授,50歲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60歲被歐巴馬任命為能源部長。
  • 反歧視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舉辦「多元化論壇」
    【美國新聞速遞】楊平俊洛杉磯報導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於8月15日舉辦線上「多元化論壇」。華人社區聚焦營造一個相互理解和尊重、平等和包容的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共處的多元化社區,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
  • 美國華人教授謝德玉最新研究:綠茶巧克力葡萄可以對抗新冠病毒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導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自然的方法來對抗新冠病毒,那麼解決問題的鑰匙可能就在你的食品儲藏櫃裡
  • 著名華人學者――沈己堯教授 - 中國僑網·人物聚焦
    1984年到鄭州,為黃河大學的創辦人之一;他還榮任嘉應大學、西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嘉應教育學院名譽教授;還先後被聘為南京鄭和研究會特級研究員、廣東華僑研究會,梅州華僑歷史學會、四川省華僑華人學會名譽會長,香港《經濟與法律》、《地平線》月刊、臺北《海峽評論》顧問,現為美國英文季刊《華美論壇》理事。
  • 美國教授「歧視黑人」被停職後,幾萬華人站出來為他撐腰
    最近美國人都在忙著反種族歧視,而幾萬美國華人卻忙著為一名被控種族歧視的教授撐腰。 戈登·克萊因,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會計學教授,因為拒絕給黑人學生提供特殊待遇,他先被扣上了「種族歧視」的帽子,接著又被校方停職。 為什麼華人要給克萊因教授撐腰?原因也很簡單,美國高等教育平權運動已經完全脫離了目標,平權正在變成特權,而華裔亞裔人群卻因為特權受到了越來越不公正的對待。
  • 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原標題: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新華網柏林4月19日電(記者班瑋 郭洋)中德科教合作中活躍著一個特殊的小群體——在德國高校任教的華人教授。他們近日在德國明斯特舉行了第七屆年會,會商加強兩國科教合作大計,表示願在兩國未來科教合作中扮演「智力加油站」和「搭橋人」的角色。
  • 海外華人志|林曉東:美國哥大終身教授潛心研究「耐挫教育」
    人物名片 林曉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所以初到美國讀碩士時,她決定學習幼兒教育。然而陰差陽錯,未能如願。於是她決定轉修教育心理學,試圖從更基礎的心理學層面來研究幼兒教育。 如今,林曉東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尹希: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又走出一位「大牛」:未滿32歲的尹希被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再次刷新華人學者獲評哈佛大學正教授的年齡下限
  • 美媒:華人到底在美國被貼了多少標籤呢?
    據美國《僑報》報導,很多來美國留學或定居的華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被貼「種族標籤」或者種族歧視的經歷。前不久某華人女子在亞凱迪亞駕車時差點撞到一個白人的車,而後該白人男子攔住此華人女子破口大罵。相比其他知道此事的華人聽後此事的憤怒外,卻有幾個聽聞此事的ABC(American Born with Chinese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人)卻不以為然。他們從小就聽說過一句俚語:「Chinese Drivers mean Killers(中國司機都是馬路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