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講科學!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博士課堂」在中國...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 通訊員 丁秀娟近日,在2020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上,20所獨具魅力的學校,在年會上精彩分享,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的「博士課堂」項目受到與會嘉賓和領導們的關注和認可。會上,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校長宋如郊做主題發言。
-
科學家精神宣講——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學種子
科學家精神宣講——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學種子 2020-12-10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理念的理論構建與內涵解讀
作為深圳市第一家由政府與國家級科研機構合作辦學的公立學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以下簡稱「中科實驗學校」或「學校」)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先進院」)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和平臺優勢,積極探索高端資源科普化的有效路徑。
-
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與德保三中精準幫扶共成長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在南山區教育局的統籌下,深圳市南山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簡稱「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與廣西百色德保縣第三初級中學(簡稱「德保三中」)於2017年12月雙方確定了對口幫扶關係,約定在學校管理、課程改革、德育工作、科學教育、教師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與交流
-
推動課堂變革 「科學+」引領打造教育新生態
《神奇的立體視覺》《機器人能夢到電子羊嗎》《色彩奧秘與機器人與變種人的戰爭》《汙水大變身》《血管——人體的交通網路》等有趣又前沿的內容,在深圳市南山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以下簡稱「中科實驗學校」)的「博士課堂」中輪番出現,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作為學校開設的特色校本課程之一,「博士課堂」充分利用高端科普資源,讓課堂教學走向開放。
-
中科院科學傳播工作會議在京舉行
為全面總結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工作實踐經驗,系統部署「十三五」時期科學傳播工作,著力增強院屬單位對科學傳播工作全局性和系統性的認識,切實提升科學傳播人員隊伍的傳播素養和工作積極性,為「率先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12月13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工作會議在京舉行。
-
鍾海青、林君芬、張廣君等教授蒞臨中科先進院...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通訊員 房佳鈺 為實現培養高素質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打造深圳市教育「雙中心」戰略發展,2020年10月22日下午,鍾海青、林君芬、張廣君、潘希武、李庚靖五位專家蒞臨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診斷指導。
-
這學校開闢「科學+」教育新模式!中科院辦學背景、博士授課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所南山區學校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怎麼樣吧!學校全名為「深圳市南山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簡稱「深圳市南山區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是由南山區教育局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於
-
南山區學生技能大賽文學技能(英語閱讀)在中科...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為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辦了小學英語閱讀競賽。經過層層選拔,南山區各學校派出小學低段和高段各一名學生參加決賽。2020年12月2日下午,南山區學生技能大賽——文學競賽(英語閱讀)在南山區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隆重舉行。在教研員董老師的精心策劃下,整個比賽組織有序、高效。協辦學校英語科組的老師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前來參加比賽的學生們紛紛有序排隊留影。比賽的學生在帶隊老師的陪同下紛紛籤到。
-
把科學之種播撒在孩子心田
、科技能力和科學素養,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突出展示科技創新成就,共享科技創新成果。為了進一步激發廣大未成年人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傳播科學思想。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了科技進社區、進校園、進場館,科技展示、實驗、問卷調查,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活動注重互動、體驗、參與性,讓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科技的快樂,在體驗中感悟科技的魅力,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同學的心田。
-
播撒夢想的種子
播撒夢想的種子李珉夢、王卉所帶班級,許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並不能幫助他們的學習;有的家長面對孩子不盡人意的成績只知道打罵責罰,卻不懂得與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不願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有的孩子從小父母離異,給他們帶來了心理上的創傷。農村的孩子相比城裡的孩子缺失的是什麼?陪伴?關愛?還是敢想敢做的勇氣?隨著與孩子們的日益熟悉,李珉夢、王卉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教育
本報記者 張孔娟 李梅5月19日,以「科技教育與創新素養」為主題的2018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公眾科學日在深圳先進院舉行。深圳先進院作為深圳這座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國立科研機構,致力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同時大力推動高端科研資源的科普化,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設提供關鍵性的支撐作用。在活動現場,來自香港和內地的10餘位校長籤約結成姊妹校,約定在未來將共同開展基礎教育方面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推動科創課程以及學生之間的文化與學習交流。
-
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基石獎啟動:獎勵傑出貢獻個人和民間機構
5月30日,適逢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 「基石獎」 正式啟動。「基石獎」 旨在獎勵那些透過公共媒介開展科學和醫學知識的普及、傳播、教育、培訓,並對相關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或民間機構。關於 「基石獎」 的精神,發起人韓啟德、饒毅、王立銘和 「基石獎」 組織者陳宇翱、鄭永春、賈鶴鵬在下面的公開信中做了精彩闡述,這也將是一篇重要的科學傳播文獻。
-
在最美的校園裡播下科學的種子
教師篇:守護孩子們的科學夢科技輔導員張亮老師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粒科學的種子少年科學院所做的就是讓孩子們心中的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隨著時光的流逝,有些孩子心中的科學種子已然沉睡,需要教師去喚醒孩子們內心的科學種子,讓他們重燃對科學的熱愛,用實踐去編織自己的科學夢。為此,張亮老師依託少年科學院的平臺,遴選科學教育內容,優化組織形式,統籌實踐路徑,將科學教育的價值表達與學校辦學的目標取向有效對接。
-
王雨婷: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王雨婷: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2020-12-11 1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康巴什區第三幼兒園: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國慶節活動的開幕式上,我們大一班有幸承擔了『民族服飾T臺秀』的任務,幼兒園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套精美的民族服飾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知識,老師們商討後決定以蒙古族為起點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班本化課程。
-
致敬詞背後的陳富昌:把科學種子深植於農村孩子心中
把科學的思想、科學的種子、科學的精神深植於農村孩子的心中,阻斷貧困愚昧的「代際傳遞」,這是他的最大的事業。74歲的他堅定地告訴世人:「只要身體吃得消,我就可以幹到老」!陳富昌。為修改學生參賽的科技作品,74歲的陳富昌連續熬夜,因年事已高,體力不支,患了重感冒,連續6天喉嚨嘶啞,甚至說不出話。看著比賽的日子越來越接近。陳富昌沒時間住院,自己買了點藥,用手勢或用筆寫指導教師和學生,直至作品完成。
-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馮大淦來訪深圳先進院
Feng)教授來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在隨後的座談會上,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與馮大淦院士就校院教育、科技合作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會談。馮大淦院士對先進院在研究所建設、學科方向選擇、學生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並希望進一步加深雙方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
玉泉區民族幼兒園: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玉泉區民族幼兒園蒙中班裡,小朋友們正在學唱蒙古歌曲)學習要從娃娃抓起,培養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觀念也得從娃娃抓起,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一直以來,玉泉區民族幼兒園將民族團結進步作為根基工程,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融為一體,使之成為辦學的特色和名片,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更多的幼兒和教師們心中美麗綻放,讓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泉媒體記者 張勇 於騰蛟 實習記者 王娟)
-
趙海培: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30多年的趙海培說:「我現在真正的能體驗到這句話的含義,我愛我的學生,愛我的事業,我要把科學的種子種到孩子們的心中。」趙海培1986年,趙海培參加工作,從那時起,他愛上了這份教書育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