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9月16日,科技部官網披露了9起科研違規案件,涉及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多方面,其中6起案件涉及醫生購買論文的問題。科技部通報中表示上述案件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同時還表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這種情況在醫療隊伍中並不罕見,如果是個別案例可以歸咎為個人的科研道德問題,但比較普遍的話就要看到其背後的原因,比如多年來對醫生採取行政化的管理手段。
9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要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要圍繞提升臨床實踐能力健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對經住院醫師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等方面與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6起論文購買案件始末
此次披露的論文購買事件暴露於此前海外研究者的網絡質疑。
2020年當地時間5月28日,學術打假人、前史丹福大學研究員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網絡質疑至少有8篇論文在表值、線性圖等多個方面存在相似之處,而這8篇論文來自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醫院,基於了不同的病人,研究了不同種類的癌症。比如其中一篇基於286位胃癌患者所做的生存分析卻與另一篇基於384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所做的分析近似。
此次科技部披露的6篇醫院購買論文案件中有5篇均為伊莉莎白·比克彼時披露的論文。
按照經濟觀察網梳理,此次涉及醫院包括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煙臺毓璜頂醫院在內的六所醫院。
採取的處理措施包括終止相關基金、科研計劃項目,取消申報相關基金、科研計劃項目資格5年,暫停研究生招生,撤銷依託論文獲得的科研項目、學術獎勵、學術榮譽等,其中南京醫科大學對一位腎內科主任予以解聘,撤銷其腎內科黨支部書記,追回引進人才經費,取消其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
科技部在該份通報中表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醫療「重災區」?
一位醫療行業研究者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此次採取諸如取消學術獎勵,解聘等處理措施較為嚴格,能看出政策的決心。
科技部在通報中表示將會同各地方和相關部門持之以恆抓好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強化監督檢查,加大懲處力度,對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這種嚴格的力度一方面來自於政策層面對學風建設的高度重視,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即提出要「主動發現、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並持有「零容忍」的態度;另一方面也顯現了在醫療領域存在的部分問題。在此次處理的9起案件中,來自醫療系統的案例佔據了大部分的比重。
醫療行業論文代寫並不是僅僅是個例現象。一位二甲醫院的青年醫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醫院裡經常能收到代寫論文、代發論文的名片,他隨手留下的就有五張,其中一張名片上寫著「業務範圍:職稱諮詢、專利申請、論文發表、專利轉讓」。
另一位為醫院提供實驗外包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種論文購買的現象一直都有,但近年有越演愈烈的趨勢,甚至還影響了外包實驗的市場,畢竟實驗外包了不一定能發論文,正規的合作還得籤訂相關的實驗數據協議。
經濟觀察網資訊了相關論文代發機構,獲得的報價顯示,醫學論文代寫代發核心期刊的價格約為3.5萬元(不含版面費),代寫代發普通期刊的價格為一千元到三千元不等。經濟觀察網向相關醫療體系的人求證了這組報價的真實性,對方表示:「還可以有講價的空間」。
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現在臨床醫生購買論文已經成為了一個系統性問題,有專門的機構和相關產業鏈。
該以什麼考核醫生?
「沒有文章,就沒有職稱,升不了職稱,有些手術就不能做,也不能升行政崗位,小醫院要求普刊或核心就可以,越是大醫院,對論文的要求就越高越嚴格,」,上述二甲醫院的青年醫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對於每一個剛剛進入醫院的青年醫生而言,論文都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但對於一些科室的臨床醫生而言,卻很難擠出時間做論文,「有時候晚上回家就已經十一二點了,半夜急症還要出」。
一位醫療行業的人士對經濟觀察網分析,「論文決定論」是醫療行業一定時期的產物,1999年出臺的《臨床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中並未對論文發表做出明確要求。「但是在後來的實踐中,醫院的規模和醫生的學歷水漲船高,不同科室也很難拉出一條衡量的線,論文就逐漸成為了一個核心的指標」。
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這種論文決定職稱評級的現象其根本在於對醫生的行政化管理體制,而真正要緩解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減少行政的幹預,調整醫生的考核評價標準。
「醫生的好壞應該是由病人來評價,不能僅依靠行政體系的評定」,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有關醫生職稱評定的改革已經推動已久,2015年、2016年、2017年人社部和多省份也相繼頒布過多份涉及基層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實施意見。
根據中國政府網發布的信息,9月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
李克強說,據我了解,現在醫師職稱評定沒有論文是過不了關的,這是一個「硬槓槓」。所以醫生們為了評定職稱,把相當多的精力用於寫論文上,臨床實踐反倒少了。而臨床醫學和其他學科不一樣,臨床實踐和臨床病例非常重要。因此,要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
當天會議決定,要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建立臨床實踐保障機制,加強高校附屬醫院臨床教學職能,推進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建立中醫藥跟師臨床學習制度。要圍繞提升臨床實踐能力健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對經住院醫師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等方面與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