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臺灣最後6南太『友邦』與大陸發展新關係」!
近日一篇報導中,臺灣《中時電子報》這樣在大標題裡驚呼道。
這的確是一件「大事情」。
要知道在臺灣所剩無幾的「邦交國」中,太平洋島國就佔了三分之一還多。若這些「友邦」真的正集體討論與大陸發展關係,那臺當局確實該感到「又急又怕」。
事實上,最近讓蔡英文「又急又怕」的,不僅僅是外部「友邦」們,更有島內對改善兩岸關係日漸增強的呼籲聲浪。
而就在「內憂外患」之際,蔡英文當局開始叫囂著抓人了……
眾所周知,臺灣目前苦苦支撐的「邦交國」只剩17個,其中6個都是太平洋國家,也正因此,太平洋島國也被外媒形容為臺灣最後的「外交堡壘」之一。
然而,最近這個「堡壘」已然出現了鬆動跡象。
英國《每日電訊報》透露,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梅格·泰勒本月發表演說時稱,是時候討論如何「集體接觸」北京以進入其市場了。
「探索參與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可以為創建區域基礎設施和通道提供機會,激發亞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間的新的貿易市場。」她說。
▲梅格·泰勒(視覺中國)
此番「爆料」,著實打了蔡當局一個措手不及。
儘管臺外事部門發言人李憲章於21日嘴硬稱與這些島國「關係友好緊密」,但一時間島內「邦交警訊」的猜測仍成為輿論主流。
而除了南太島國,臺灣另一個「友邦」也沒讓臺當局省心。
20日,有臺媒注意到,臺當局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給了「友邦」尼加拉瓜1億美元援助。
一時之間,輿論譁然。要知道尼加拉瓜去年爆發了執政黨與反對黨的衝突,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紛紛對其實施制裁。
臺灣中時電子報直接喊話蔡當局:別幫錯忙!希望臺灣確保金援能用在刀刃上。
文章還一針見血地指出,之所以臺當局不敢同美國一道譴責尼加拉瓜,明顯是怕尼加拉瓜也和之前的巴拿馬等國一樣,與臺灣「說斷就斷」。
對於這筆援助,不少網友更是毫不留情地大罵:錢很多嗎?趕緊下臺!
事實上,無論是南太島國,還是尼加拉瓜,無不反映出臺當局在國際社會的「窮途末路」。
臺灣問題專家張彬向小銳分析認為,南太小國自身需要發展經濟,因此與大陸走近並尋求大陸市場,才是切實可行的方式。為了穩固「邦交國」,臺灣不得不依靠「金元外交」。但在國家可持續發展層面,這種援助實為杯水車薪,解決不了長遠問題,而相比之下大陸經濟潛力巨大,對這些渴望通過經濟合作實現長遠發展的國家都具有吸引力。
「從整個國際局勢來講,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認知。」張彬說。
「友邦」問題連連之際,臺當局拒絕兩岸交流的做法在島內也早已民心盡失。
而這一次,為打壓島內呼籲改善兩岸關係的聲音,蔡英文竟又起了「抓人」之心。
她要抓的,是新黨主席鬱慕明。
▲資料圖片:2018年6月6日,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在廈門出席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視覺中國)
事起1月3日鬱慕明公開表示新黨願率先與大陸政治協商,尋求邁向兩岸統一的和平發展機制,確保臺海和平穩定。
毫不意外,此番表態引來蔡當局瘋狂打壓。
昨天(21日),臺灣陸委會主席陳明通更公然威脅鬱慕明,稱他如果敢赴大陸進行民主協商,可能要「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僅如此,他還不忘敲打臺灣普通民眾,稱如果民眾未經授權去談,不僅面臨巨額罰款,也可能被判5年有期徒刑。
事實上,這並不是臺當局第一次對倡導兩岸友好人士發出「恐嚇」。
此前,陳明通就曾揚言要落實所謂「民主防護網」,完備安全防衛機制。並在拜會高雄市長韓國瑜時,對兩岸縣市交流提出限制要求。
蔡英文更是在本月14日親自「下場」,在臉書上寫道「以為多了好幾位臺灣陸委會主席」,暗諷韓國瑜對其兩岸政策的批評。
▲蔡英文(視覺中國)
「蔡辦」發言人黃重諺則針對韓國瑜一次直播,侮辱其為「喝醉的土包子」。
作為蔡當局的另一個「眼中釘」,新黨主席鬱慕明早在上個月表態要赴大陸協商之時,就已經被陳明通警告。當時鬱慕明強硬回懟:要辦就辦!
「民進黨政府若認為有違法,要關就關,新黨會堅持做該做的事。」他說。
而此番再被點名,鬱慕明乾脆地反問:「你恐嚇我什麼東西呢?」
他向「中評社」回應表示,陳有公權力沒錯,但自己只是在反映臺灣民眾的心聲。
臺灣網友的留言,也恰恰印證了鬱慕明的話。
「無論是病急亂投醫以此挽留『友邦』,還是瘋狂叫囂打壓兩岸友好聲音,都反映了當下臺當局手足無措的現狀。」張彬如是向小銳分析道。
在他看來,對鬱慕明、韓國瑜的打壓無不指向一個顯見的事實:民進黨越擔心、越害怕,就越證明兩岸發展大趨勢向好。
事實上,也正如近期臺媒總結報導所指出:「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韓國瑜的『你儂我儂』、朱立倫的『兩岸相親相愛為下一代』」,都是島內釋放出的希望改善兩岸關係的信號。」
▲韓國瑜(視覺中國)
張彬告訴小銳,民進黨治下的臺灣地區經濟疲軟、民怨沸騰,因此島內民意希望加強跟大陸的交流交往,讓兩岸能夠和平,讓臺灣民眾能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中提振經濟。
「這些都是民進黨提供不了的。因此,他們必須採取嚴厲的打壓、恐嚇甚至製造恐怖氣氛,來阻斷臺灣民眾希望跟大陸發展關係的意願。」
很顯然,這樣的手段是行不通的。
「從長遠來看,兩岸和平發展是歷史大勢,也是臺灣民眾的普遍意願。」張彬說。
▲1月20日,福建平潭港區海關人員在檢查剛剛抵達的臺灣水果。(新華社)
而同樣的意思,也曾被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強調過無數遍。
1月30日,臨近春節的那場新聞發布會上,馬曉光再次回應了臺當局對兩岸友好聲音的打壓。當時他說:
「他們設置『防線』也好,編織『網絡』也罷,都擋不住兩岸同胞走近走實走好的步伐,最終只能是作繭自縛,被廣大臺灣同胞所唾棄。」
來源 |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