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楊立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高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許沒有想到,當她費盡心思,終於以「總統」身份首次「過境」紐約並為此洋洋得意之時,首先迎接她的卻是下榻酒店前兩派人士的大打出手,以及在美華人和相關社團如影隨形的抗議。臺當局把此次出訪行程搞得「噱頭十足」,不斷向隨行媒體爆料各種「禮遇和突破」,而島內網民卻譏笑稱,蔡英文所謂的這些禮遇不過是美方給予「棋子和凱子」的「安慰獎」罷了,更何況在蔡英文明年選舉前景不妙的情勢下,「想想看,斷頭飯是不是要更豐盛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已就蔡英文「過境」美國的問題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不允許蔡英文『過境』,停止美臺官方往來,也不要為『臺獨』分裂勢力宣揚『臺獨』主張提供任何平臺,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海的和平穩定。」
島內外媒體刊文指出,此番「過境」蔡英文居心叵測,美方則是包藏禍心,兩者一拍即合,是氣味相投之下的「共同演戲」。
澳門《新華澳報》12日分析指出,在蔡英文12天11夜的出訪行程、訪問4個國家的情況下,卻有4天在美國,所謂「妹仔大過主人婆」,重點是在美國,4個「邦交國」幾乎只能算是一個藉口。此行可稱為「準訪問美國」,其背景和性質,都與李登輝1995年訪美頗為相似。李登輝當年的訪美,及此後發生的臺海危機,使得李登輝在1996年3月首次全島直選「總統」中,「以一敵眾」。蔡英文也希望在這次「準訪美」的「加持」下,獲得同樣的效果,擊退國民黨候選人及柯文哲的「圍攻」,成功連任。不過,她想要的「飛彈演習送一程」的效應,卻未必能達到。
香港《星島日報》社論指出,去年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民望低垂,不料僅過半年就鹹魚翻身,客觀上與獲得美國「暗助」有關。雖然美國接待還不至於突破一個中國底線,但民進黨勢必將之操作成「準訪問美國」,出口轉內銷,提升蔡氏聲望,為其連任造勢!
蔡英文出訪「拼外交」還是「拼選戰」?中評社12日稱,此訪正值國民黨初選期間,主掌選戰議題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以及3位民進黨助選幹將——「立委」趙天麟、管碧玲、羅致政等都隨行,可見這趟出訪,已經定位是「選戰出訪」。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臺灣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民進黨每一次都會渲染「大突破」,這次可能活動範圍確實寬泛一些,全程可以採訪,但也「不算稀奇」。他說,蔡英文在島內最近動作不斷,批「紅色滲透」,修中共代理人法,表現出的都是對明年選舉心裡沒有底。看蔡英文執政這幾年,島內經濟起色不大,兩岸關係一塌糊塗,她能做的也只能是抱美國大腿了。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