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家?有人說有家人的地方是家,有人說住的房子是家,我認為是和家人一起生活的那那塊地方叫做家。在屬於我們一家人的居住的那塊地方上有能夠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房子,有人住在土製成的土房子裡,有人住在磚壘起來的磚房子裡,也有人住在鋼筋混凝土搭建而成的單元房裡。房子的製作材料多種多樣,但是你見過用瓶子製成的房子嗎?你知道住在用瓶子搭建而成的房子裡是什麼感覺嗎?
近日34歲的桑坤成為了網絡紅人。據記者報導,他親手用五萬個啤酒瓶給自己的妻兒搭建的一棟三層的別墅完工。桑坤的事跡在他們那裡可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都會去看桑坤的啤酒瓶別墅,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他這樣的做法。有的人說他這就是吃飽了沒事幹,閒地做這個。也有的人說他別出心裁,是個好主意。大家的說法不一,但是桑坤對此不以為意,他的妻子一直在支持他,這是他堅強的後盾。所以,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特別的事總會引起各種討論。其實在建造這棟啤酒瓶別墅的一年以前,桑坤已經用七萬多個礦泉水瓶打造過一個"小窩"了。只是礦泉水瓶在高溫的照射下會發出一種難聞的味道,而且塑料瓶不夠堅硬,不適合居住了,所以在塑料瓶屋子裡居住六個多月以後,他決定改成用啤酒瓶再造一個房子。
桑坤花錢收購了很多啤酒瓶,他先用鋼材把房屋的結構建造出來,然後把瓶子插進去。萬事都不可能那麼如意,在建造過程當中他也遇到過無數困難。剛開始建好一面牆的時候,有一次風太大,直接把那一面牆的啤酒瓶全都吹倒了,啤酒瓶那麼不耐摔,一牆的瓶子變成了一地的碎渣子。桑坤看著碎片心裡一邊心疼,一邊又重新給自己加油打氣,重頭再來。因為桑坤掌握房租建造的知識,所以他蓋的很快,僅僅比塑料瓶房子多花一個月,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把三層啤酒瓶別墅完工了。這個別墅有結實又暖和,讓他很滿意。
不過,他的工作還沒有全部做完,外邊的主體弄好了,接下來就是個屋內的保暖工程。他打算做一個火炕,拉來了很多磚塊,在一面牆上開出一個洞。屋內的地上全部用鵝卵石來填充,設計的十分有創意。我們從外面來看這個小別墅,一層全部用綠色的啤酒瓶建造,是面積最大的一層。二層和三層比較小,三層的幾個地方還選用了不同顏色瓶子,在牆面上進行了顏色的變換。房子周圍都是樹木,看起來十分愜意。桑坤當被媒體問及為什麼會想要還這樣一棟房子的時候,他靦腆的笑了笑,說自己曾經在廢品回收站看到很多塑料瓶,突發奇想的就蓋了一個塑料瓶房子。但是塑料瓶房子住起來有缺點,所以發散一下思維,變為了玻璃瓶。桑坤看著自己的建築心裡十分滿足,這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