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父母辛苦奮鬥一輩子,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只要下一代過得好就是唯一心願。但是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並不是每一個孩子最後都成才了,顯然不成才的孩子成了父母心頭上難以言說的惆悵。
晚年的時候,不僅指望不上孩子養老,更可怕的是還要繼續撫養孩子。作為孩子既不懂得報答,反倒還惦記著父母的財產。其實不光是房子,如今的啃老族是真的吸血鬼,父母晚年的最後財產都要一併剝削。
1、惦記父母的錢財
一些沒出息的子女從小到大都是一直在向父母索要金錢,長大成年了也習慣性地向父母伸手,買房買車要父母贊助,娶妻生子需要父母貼補。
這些兒女自己承擔不起生活的重擔,一味地依賴父母,不僅僅惦記父母的房子,連父母晚年退休的養老金還有退休金,甚至是補貼福利都不放過。
習慣了索取就不懂得父母付出的辛苦,變著花樣的套父母的話,變著花樣,讓父母拿錢,而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會漸漸失去勞動力,有退休工資的還好一點,沒有退休工資的,生活可能都成問題。父母對於這樣無底線的「啃老」,苦不堪言。
而作為長輩一次次地服從,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一直都是孩子,可每次為這些子女不努力買單的同時,父母們也在驕縱著孩子的任性。
2、時間、精力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不僅僅惦記父母的財產,索要物質上的幫助,同時他們結婚有了子女之後就直接把自己的後代甩手給老人,絲毫不會體諒到父母的艱辛不易,認為父母有時間有精力幫助自己,美其名曰老人喜歡孩子,隔代親教育最好,其實都是為了逃避承擔養育的責任。
有本事的子女會體諒父母,會照顧父母的心情。而沒本事的子女,就像是「鐵公雞」,讓父母帶孩子還不給撫養費,還對父母各種挑剔,甚至還伸手向父母要錢,不給就說難聽的話,讓父母不好受。很多老人忙碌了一輩子都沒有過上一個好的晚年。
一個巴掌拍不響,往往這些沒出息的孩子其實都是因為父母錯誤的付出所養育出來的,不想要沒出息的孩子,就別再為孩子的人生買單。
1、適當培養孩子吃苦精神
有很多家長捨不得孩子參加勞動,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中,讓他們適當吃一點苦,反而對他們的成長有利。沒吃過苦的孩子面對問題時更加的不敢面對,更加傾向於選擇依賴父母。吃過苦的孩子內心品質更為堅韌,抗挫能力也更強。
所以,家長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教會孩子獨立勇敢地面對人生,從小就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讓孩子能一個人面對生活,能夠面對困境挫折,讓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學會自己做決定做選擇,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2、培養孩子內心的責任感
很多孩子沒有感恩意識,同時也沒有家庭責任感,這都是因為父母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很多時候孩子不能體諒父母的辛苦與不易。
如果父母給予了孩子過度的庇護,那麼孩子身上勢必會存在責任感缺失的情況,父母們有必要讓孩子意識到作為家庭成員,他們肩上有著不可推卸的家庭責任。
家長們應該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提高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孩子更加有責任感,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孩子會更加積極向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環境,自然在他們身上也無法發生啃老的行為,孩子更加懂得回報父母。
同時作為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孝敬長輩給孩子做出一個示範榜樣,讓孩子「有樣學樣」!
3、不插手孩子的人生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應該把握好愛的尺度和分寸感,注重孩子身上獨立性發展。父母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選擇的權利以及做決定的權利,不要一手包辦孩子的人生,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父母們不能夠什麼時候都幫助他們做任何決定,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你獨自成長。
當孩子能夠學會自己選擇,他們才會更加積極正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沒本事的人,往往「事情多」,除了不懂得感恩和回報,格局也小,還自私自利,貪圖小便宜等。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就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