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歲讀經青年,初次登臺分享:《我的英文學習歷程》

2021-02-17 甫暢青年

  

作者案:偶然翻閱鄙人六年前於臺中教育大學的分享,今日讀來,尤見當時年少,多有不成熟處。然其中學習心得,皆真實不眛。故分享之。願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同學:十二年前,我走上在家自學讀經這條路。今天在學習中文英文上頭的所有成果,皆要從那時候開始講起。我記得當初,爸爸媽媽在華山書院聽見王財貴教授的「兒童讀經理論」,當天回來,他們好像看到教育的希望,滿心喜悅,車上載滿著讀經的教材與CD。所以從那天開始,我就沒再踏入學校一天。如今十二年過去了,我已經二十歲,這十二年的自學經驗,確實為我往後的發展奠下最好的基礎。我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生命閱歷不足,所學有限,今天的報告定會有錯謬不足處,還請在座各位師長同學給予我指正。

 

中文讀經轉英文讀經

 

    我從八歲開始讀經,開始在家自學。一開始,父母亦想要中英並進,中文讀經之外,還希望能英文讀經。但在英文方面,總感覺進行得不順利,如何讀就是那幾課,如何背也只是那幾首十四行詩。父母看這情況,索性即把英文暫時放下。因為那時候我也剛開始讀經,所以中文經典還很多沒背。是以既然如此,那就專攻中文讀經。

  

    直到我要升國中時,父母決定繼續自學。既然國中要自學,那英文就不應當再放著不管,所以父母開始正視英文這一塊。回想以往,英文都是媽媽帶我,媽媽備課辛勞,但收功甚少。既然此次要好好重整英文學習,所以決定「易子而教」,幫我從外頭請家教帶我英文讀經。這家教雖是從補習班請來,但來家裡帶我英文讀經所用的方法,不離讀經的方法。老師每周來家中一次,帶我讀新進度;老師按壓CD,而我則跟著讀念。其他天數,我要把老師所教的不斷讀誦,等到下周老師再來,就可將這周所讀,背給老師;而老師則又繼續進新的下一課。所以,每周即如此老實踏實進行。不到一年,我就在讀經會考報考三段英文。

  

    這是我第一次報考英文經典,所以我非常慎重,做足準備。考完結果是,三段皆過,分數亦皆不錯。因讀經會考的肯定,我對於英文讀經方法的信心遂建立起來。好像有了會考肯定,證明了我用的方法是正確的、是沒有問題的,可以繼續如此照做。所以,記得那時考完,我告訴媽媽說:可以不必再請家教,因為方法很簡單,如何操作CD、如何藉CD糾正自己的發音、如何以CD為老師,只須有心,人人皆可自己來。所以之後兩三年間,自己如法炮製,就把王教授英文經典的所有段數幾乎背完。

  

    這段自學英文讀經的經歷,給了我一個啟示:讀經方法就是如此簡易,與知識的學習大異其趣。知識的學習,每天必教新的內容,老師每日授課也必須不斷備課,或要用新花招、新花樣來吸引學生。然而讀經並非如此,讀經跟天底下所有打地基的功夫一樣,不講新鮮,獨講求將乏味無趣的事情不斷做下去。

 

英文讀經轉讀原文書

 

    至高一時,我報考了最後一次經典會考。那年我報考五十段,而那年滿段為五十二段,五十二段之上沒有更高的段數。報考五十段,通過四十九。當我考完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的讀經之路是否達到一個階段?是不是要轉換跑道?

  

    因為,這四五年來的讀經歲月,每一年皆看著自己不斷讀新的進度,不斷增加段數,不斷複習已往背過的經典,然後報考通過,一切都很順利。所以我那時心裡頭自己如此想:不能老是待在這個自己長久習慣的讀經圈子,應當跨出去見見外頭的世面;讀經圈之外還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人,他們或許並非讀經而有所成就;而英文讀經不應當是學習英文的全部,英文讀經之外應當還有很多關於英文重要的學習,等待我去探索與經歷。

 

    懷抱如此心念,我有機會了解到屬於英文理解這方面的學習,比如背單詞。所以,我開始從英文的童話書、中英參照的故事讀本,乃至家裡能找到一切印有英文字樣的瓶瓶罐罐,全部收集起來,開始抄單字、查字典、背單字。兩三個月之後,我讀了第一本原文書。

  

    在這裡打岔說明一下:當時自己純是自我摸索,沒有人指引,所用的方法也不知正確與否。所以究竟是否須背單字?讀中英參照讀物到底好不好?後續會跟各位報告。

  

    繼續我的故事:事實上,那時讀原文書,我有個動力來源是,覺得讀原文書很酷!就像小孩子,父母為他買了新鞋,隔天一定穿去學校炫耀同學;或是自己學會了某一招式,會了某個新玩意,明天一定去耍給同學看。所以讀原文書在我那時看來,我覺得很酷,因為這非常人能做的事情。那時我常坐火車到外地學習,習慣要帶本書在火車上讀,我就想如果今天我不是帶中文書而是原文書,旁邊的乘客會如何看我,跟我一起去的同學會如何以羨慕的眼光看我。所以一開始就是有如此虛榮心的作祟,推助我原文書閱讀的起步歲月。

  

    一本一本原文書讀下,我開始發現許多非常棒的字句。作者精採的文字,可以啟迪我們思考,啟發我們以不同角度看事情,更能給予智慧與經驗。遇到這些字句,總覺劃線作記不夠意思,所以就想到創立網站。節錄作者的字句,自己學習加以翻譯,並配上自己的閱讀心得,然後po上網絡。「每日英文學摘」即是在此時開始的。

 

    因為創立網站,開始有產出的期盼,逼著我要不斷閱讀原文書,以認識更多名言佳句。也因為經營網站,我才有機會進入一個不得不使用英文的環境。那時候我網站使用的系統是WordPress,這是外國公司,且那時候還未有中文版。所以從網站的後臺控制接口,到整個網站的一切設置,全部是英文,逼得自己就得使用英文,非以英文作工具不可。如果要幫網站的設計做改變,或哪邊出問題要尋求解答,這些答案全是英文寫的,所以沒有辦法,為了解決問題,只得逼自己去讀。我的英文能有突飛猛進的進步,能夠快速進入母語化,網站的經營使我進入不得不用英文的環境,可謂功不可沒。

 

幸遇魏老師

     

    經營網站一段時日,我遇到魏邦老師。魏老師是在我學習英文這條路上非常關鍵的人物,我遇到老師好比是一隻小海龜在巨海之中攀上浮木。遇見老師,我的原文書閱讀始得走上軌道。老師以其豐富的經驗與閱歷,教我哪些書當看,哪些則不必讀,為我開列書單。所以我的閱讀才在此時開始有系統、有目標、有方向、有效率。

 

    我與魏師EMAIL通信皆以英文,所以在此時開始英文寫作。偶而有機會回頭看自己之前寫的EMAIL,真是錯誤滿篇,但卻明了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回想當初老師讀我的信,幾乎未曾跟我說過哪裡有錯,而是鼓勵我不斷的寫。

  

    老師教我的一個觀念:寫久了自然會寫好,說久了自然會說好。一時上的錯誤,文法錯誤或表達錯誤,只要不斷的寫,不斷的說,我們終究會有自我糾正的能力。我們時常是缺乏「等待的心情」,常常想要馬上糾正,令其馬上改好。不僅對自己的學習如此,或許對待他人也是如此,常常想用嘴巴挑毛病。想一想,若給予他足夠的時間浸泡熟悉,或許一周二周三四周後,他自己修正了。不必我們說,他自己修正了。而這時的修正才是真正發自內心,會跟隨人一輩子。

  

    有一日,魏老師跟我說道:「你現在什麼事都可以不用做,什麼書都可以不用讀。你只須做一件事:讀一本像樣的原文書!」老師所謂像樣的原文書,用老師的話來說就是brick book,「磚頭書」,在中文就是所謂大部頭的書籍。老師推薦我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老師接著說:「你唯有把羅素哲學史從頭到尾一字不漏讀完,你的英文能力才有看頭!」

 

    我經老師如此一激勵,馬上從亞馬遜訂書。這類書只能上亞馬遜找,博客來是訂不到的,這種書在書柜上是註定要灰塵滿布的。當郵差把書一寄到,我馬上讀,一讀就是四個月。這段時間,我幾乎把所有事放下,只有此事最重要。四個月的閱讀過程,每讀完一章節,我會用英文寫記這章的大要,並把作者精採關鍵的文字節錄下來。如此邊讀邊寫的進行,四個月就過去了。當我結束後,我馬上去找老師,向老師報告我把這不可能的任務完成了。記得我那天跟老師如此說:「當我讀完羅素哲學史,再看之前那些書,我覺得它們寫得如何這麼淺白,內涵如何這麼淺顯,與羅素那般高深博厚,真是差太遠。」

  

    這段經歷給我一個啟示:一如孟子所講「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讀了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我才培養出鑑別高下的眼力。我們學英文應當立乎大者。若只想要會話溝通,日常用語,事實上是把自己格局做小。目標應當立在深入文化,而非會話。事實告訴我們:有文化底蘊的人,會話必是一流!唐朝詩人王之渙有句詩曰:「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詩人告訴我們:唯有站得高,才能見得遠。學習也是一樣:唯有進入艱深,方有水平可言。

 

跟隨杜老師

  

    當我讀完羅素的哲學史,在原文書的閱讀上取得一些成果後,我發現自己有點自我膨脹,自我感覺良好,但我很慶幸在這時候有人願意拿棒子敲我,把我從自以為是中敲出來,讓我看清自身盲點,照見自我不足。而這一位,也即是我的另一位恩師,就是杜忠誥老師。

  

    我們知道杜老師是個真性情的人。對於學生,老師只說真話,不講假話。因為唯有講真話,才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也才能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補強。老師曾說:「之所以罵你、講你、念你,換個角度想,正是為你指出可以改進的點而已。」

 

讀第一本原文書應該抱持的心態

  

    我讀的第一本原文書是海明威《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花了一周就把它讀完,但是說實在的,讀完之後我什麼都不懂,我只知道海明威去咖啡廳很多次。雖然讀不大懂,但結束時卻是滿心喜悅,因為長期以來,把原文書從頭到尾讀完,讓自己有讀原文書的能力,就是我的夢想。所以雖讀不懂,但確實是將夢想達到了。所以我沒有因為讀不懂而停下腳步,沒有因此阻礙我繼續前進。之後一本本讀下去,久而發現一件事,即對於書本內容能理解的地方越來越多,不能理解的部分則越來越少。這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我們不能等待能力有了才接受挑戰,我們應當在接受挑戰中鍛鍊能力!

 

    在這裡,讀經幫我極大的忙。讀經教會我的一件事:不懂也可以進行。我們讀經,一本經典從頭到尾沒有懂過,但我們照樣可以念上百遍,乃至熟背。所以當我面對原文書,也是完全不懂的情況下,還可以繼續照讀照啃。這番能耐,不懂還可以熬頭苦幹的這番能耐,可以說是讀經給我的最大資產。

 

    學習英文最好摒棄中英參照,唯有摒棄中英參照,才能真正浸入英語原文的世界。唯有進入純粹原文,不給自己依賴中文,才有可能激發出母語化的英文能力。就像人類生存的本能,處在「沒有辦法、沒有選擇」的環境下,自然會給自己開闢出一條路。學習,簡單講,就是「激發」而已。把自己投入一個不得不用英文的環境,能力便激發出來了!

  

    打個比喻:騎單車要越快上手,就要越找脫離他人纏扶。中文參照,即是學英文上的他人纏扶。成就若要快,就要給自己有實際碰撞跌倒的機會。

 

    到底須不須背單詞?經過大量閱讀原文書之後,我發現背單詞是不必要的。第一點原因:認字跟認人是很像的,只要常見面,自然會記得。所以,若我們花整天的時間學英文,其中花上半天在背單詞,倒不如把那半天拿來再讓自己繼續閱讀,再讓自己有大量機會碰上單詞,則單詞自然即背起來了。第二個原因是,字義是活的,在此是這個意思,待會在別的地方出現又成另個意思,會隨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如此意思多變的單字,豈能背定呢!大家都知道 respect,意指「敬重」或「尊敬」,但事實上此字還有另外的意思叫「方面」,比如:inthe respect of kung fu,在武術方面;in the respect of music,在音樂方面。曾幾何時我也沒想過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意思會同出一字。早期我即把respect跟「尊敬」背在一起,所以每看見respect,都很死的用「尊敬」來解,導致很多時候都與作者的意思扞格不入。最後一點不背單詞的原因:無形之中,背單詞即是把英文單詞與中譯牢牢套住,致使看見字詞的第一念是中譯叫什麼,而非對於此字的真實理解體會。這就是為何我們使用英文時不能流暢流利,總比外國人慢一拍,背單詞或許是個根本因素。所以,丟掉背單詞的觀念吧!大量閱讀,給自己有一再遇到單詞的機會,這或許才是可長可久的辦法。

 

學英文要不要學文法

  

    在我學英文的過程中,有人問我:有沒有學文法?回想自己學英文整個歷程,我只是做了兩件事:讀經與讀原文書。從來未刻意學過文法,從來沒刻意騰出時間上文法課,或專門讀文法書籍,只是偶而於「說與寫」中給老師糾正隨機指點而已。

  

    文法本身沒有問題,是我們的教法有問題!這裡就必須先認清楚「語文的本質」。語文是一項技能,不是一門知識或學問。知識的學習靠理解,需老師講解,一點一點累積,但是技能的磨練則純粹須要熟習,不斷給自己有機會去使用,不斷給自己有機會去操練。

  

    學文法,不會因為老師給你講解了,就可以了事,便可以自在應用。事實上離實際應用還有一大段距離。老師所講解的僅是腦袋裡頭的知識概念,跟我們全體身心面對情境時的直下反應,是有一段差距的。所以,必要的大量浸泡工夫,斷不可少!因為這是培養直覺感受的唯一途徑。

  

    文法一門,我雖然從未認真學過,但面臨文法考題時卻沒什麼問題。我參加過一次多益考試。多益分兩部分,閱讀跟聽力。閱讀部分又細分三項,其中有一項是考文法。在這一部分,其出題方式是:一句話中抽掉一個字,給四個答案選項;這四個選項實是同一個字,只是不同時態或形式,在於考驗考生的文法理解程度。當我遇上這類題目,好像碰上自己的看家本領,很快速即可解決。我如何解題呢?我把這句話念四遍,依序把四個答案帶入,我若念得順便知這個答案是對的,但若讀來不順,怪怪的,感覺人家不會這樣說,就知道這是錯的。所以我不是用腦袋中的文法知識來解題,而是用我對於英文真實親切的感受。

  

    所以,理想的文法教法應當是:先求個真實感受,再求講解與理解。這本末先後的順序須分清楚!應當先大量閱讀,等到培養出對於英文的真實感受後,有機會再讀些文法書籍,有機會應用英文再讓老師隨機糾正,從犯錯中領會用法。若把這先後順序顛倒的話,有可能會扼殺學習動力!到頭來,學英文沒有大量閱讀故事、大量吸收知識、接收信息的那番樂趣,反到是不斷死記文法教條規則的痛苦經歷。究竟多少學子學習英文,最後抹殺了學習動力,這樣的教法應當負起不少責任!

 

打破分級概念

  

    學習英文上,還有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語文天地裡,沒有所謂樓梯,只有電梯。聰明人會善用電梯,一次坐上高樓之頂,一次見識最磅礡最壯麗的風景。學習有個奇妙的地方:學什麼自己就是什麼,讀什麼自己就是什麼。在這一點,古人其實要比我們聰明。

  

    古人從小入私塾。學習一開始,就接觸四書五經,進入整個中華文化的精粹。一入私塾,便將天地間最高明的聖賢介紹給你做老師,此後經過長期接觸薰陶,久而久之即具有聖賢的氣質,聖賢的胸襟懷抱,乃至見地。這就是為何,古人於二十多歲,年紀輕輕,便能展現出一股成熟的氣象,既有雄厚的基礎,還有高深的思想與見識。

 

    反觀今日的教育:大家都甘心歷階拾級,小學生讀小學的內容,中學生讀中學的內容,要等到進入最高學府博士班時,這套教育體制才肯把文化裡頭最精粹的內涵教給學生。老實講,這是浪費學子的生命,殘害慧命,更是違反人類學習語文的常理,忽視語文能力藉熟悉獲得的事實,所以成效不著,成就緩慢。

 

    跟古人比,今人的語文教法確實有太多不妥。並非今人比古人笨,也並非古人比今人聰明。只是因為古人知教法,今人則給自己自以為是、莫名其妙的教育發明與教育體制所害。

  

    再讓我重複上面講過的一句話:能力是由環境激發而來,是由環境塑造而成。不要等能力有了才接受挑戰,要在接受挑戰中提升能力、鍛鍊能力。

 

    最後,讓我以一句話為這次報告做個結語:老實的中文讀經,為我的英文讀經奠定基礎,而英文讀經進一步為我讀原文書奠定基礎。

  

    感謝高瑋謙老師、蔡淑貴老師,還有臺中教育大學,以及在座各位師長,給我今日的機會來此以報告的方式做學習,也感恩父母、王教授、魏老師,以及杜老師,沒有他們,就沒有今日的我。謝謝大家!

延申閱讀

面對教育,有四個問題須先在自心中過一下

相關焦點

  • 一個英文讀經提高英語能力的實例及英文學習方法分享
    下面引用Ee發表的內容:主題: 英文讀經甘苦談  內文:我的小孩在家自學已多年了,有全美班(ESL)2-3年基礎,一般口語能算不錯,不決定讀經後就全然以讀經為主.以下幾項問題請教老師:1.讀英文讀經(莎士比亞.名著)需加強單字背誦嗎?其它美語能力是否可持續?
  • 我帶領孩子讀經的實務經驗
    原來「讀經」可以實現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夢。我懷著一顆最感恩的心,用一種最樸素的語言,不揣固陋的寫下帶領孩子讀經的實務經驗談。 讀經因緣 我的孩子從小一寒假才開始讀經,若從0歲開始算起,已慢了八年的好時光矣!
  • 在社區意識到「服務群眾」的深刻含義,武漢4名青年幹部登臺分享...
    長江網1月6日訊 1月6日下午,在武漢市澳門路卓爾書店三樓小劇場,來自江岸區的近百名「80後」「90後」青年幹部齊聚一堂,參加「江岸青年成長營」首期活動。來自街道、區機關的4名青年幹部依次登臺,分享自己獨特的成長、奮鬥故事。江岸區青年幹部登臺分享成長故事。
  • 王財貴教授:如何開展英文讀經?
    不過,自從英文讀經推出以來,第一線的教學者遇到不少困難,困難表現為幾種類型,第一種是想著想著就心虛,一直沒有實施。第二種是計劃先把中文讀到相當程度再加英文,也一直還沒做。第三種是真教了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或不開口,或進度慢,似乎提不起學習興趣,老師壓力很大,於是漸漸放棄。
  • 季謙先生:如何解決英文讀經的信心不足和讀經以後的理解應用問題?
    在外語外文的教育上,如果用純讀經的方法,則沒有英文素養的父母,沒有英文老師的窮鄉,同樣可以進行教學。甚至,更內在的,還有一種考慮:縱使有英文父母和老師,卻故意不用,只純讀經。等到背了十萬字了,再解經,才能教出真正的高手。所以,純讀經的教育,是適合任何人的。但大量的純讀經,是專給培養大才用的。
  • 五歲登臺表演,十九歲被張國立選中,丈夫是央視著名主持人!
    其實,在圈子內的很多演員,他們從小的時候就很努力的,基本上小小年紀的時候就登臺表演過節目,很多演員都是小時候都很出色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演員也是的,五歲的時候就登上了舞臺,很有演戲的天分,很多人可能還不熟悉她。
  • 第二期杭州英文讀經師資培訓(福州大學教授趙階彬,英文讀經宣導講師楊文曉聯袂主持,讓你成為最好的英文讀經老師)
    2003年接觸讀經教育,2012年創辦弘儒學堂,在第一線讀經教學5年,全面深入的學習了王財貴讀經教育理念,對讀經教育把握全面,對中英文讀經均有深刻體悟!立志一生從事讀經教育,推廣讀經教育,讓更多的孩子讀誦經典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
  • 【學習十九大精神】學生社團聯合學習十九大,暢談青年勇擔當
    >(三組)以及建工學院黨建、建工學院職協、2016級土乙團支部等學生組織和社團的同學們,在天津大學海棠書屋聯合舉行「學習十九大,青年勇擔當」為主題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會他對十九大提出的「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進行逐條講解,同時分享了自己的理解感悟。
  • 學習《道德經》的感悟!(十九)
    關注此公眾號,更多有關《道德經》的學習資料將在後續更新!
  • 【經禮藝養正新聞】文化的汲取是英文讀經的根本目的
    2018年6月3日,經禮藝養正書院如期你開展第十七期周末家長課堂。
  • 周末業餘英文讀經班
  • 13歲狀元21歲雙博士,他說讀經是最好的基礎教育
    這樣一個天才科學家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時,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像他那樣的天才。在很多人把讀經教育斥為不科學的時候,他卻用他的科研成果以及子女教育的生命實踐證明,最核心的不傳之秘居然是讀經是開發兒童生命潛能的最佳途徑。
  • 2017年端午節英文讀經特訓營
    錢鍾書有濃厚的家學淵源,5歲跟伯父讀經、史、子、集,奠定了深厚的古典文學根基。他精通多種語言都是從閱讀小說開始的。楊絳回憶說:「錢鍾書從十七世紀作家讀起,讀到十九世紀的法國作家作品,因此通曉一門語言,也是解了一國文化」。
  • 杭州英文讀經師資培訓(福州大學教授趙階彬,英文讀經宣導講師楊文曉聯袂主持,讓你成為最好的英文讀經老師)
    於高校任教十八年,本著對教育長期的思考,認為讀經教育是解決教育問題的一帖良方。他立志於讀經教育事業,為社會培養讀書種子,為文禮書院培養合格學生。楊文曉老師浙江省私塾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全國老實大量讀經教育宣導團講師,在全國各地舉辦過多次中英文讀經教育宣導講座,曾從事李陽瘋狂英語培訓8年,研究學習過多種英語學習方法。
  • 房山法院「學習有聲」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舉行「青年新發展」主題活動
    近日,房山法院「學習有聲」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舉行「青年新發展」主題活動,本次活動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學習研討實踐,通過【學】【思】【踐】【悟】四個篇章,引導法院青年「學習人」原原本本學習,扎紮實實幹事。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青年宣講團」 火熱宣講激勵青年奮勇前進
    11月17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青年宣講團宣講動員會暨首場宣講報告會在山東省團校舉辦。會議提到,山東共青團將通過「打造宣講隊伍、開展宣講活動、鋪開宣傳引導」的模式,迅速掀起全省廣大團員青年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 一本高度的英文就可以奠定英文學習的基礎!(附晨曦國學家園開設英文公益讀經班通知))
    所以我們應該在孩子語言形成的關鍵期24小時播放四書五經中文經典、古典音樂之外,我們要24小時播放英文經典、英文會話,以及其他的語言。不要辜負孩子最黃金的語言學習時機。3歲之前最重要,3歲之後語言學習能力慢慢降低,但是3歲到6歲也要抓住,乃至於13歲之前都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4小時聽經典。2、教育的內容也非常重要,抓住最好的時機一定要選擇最好的內容。
  • 臺灣一家長帶孩子讀經的實務經驗
    原來「讀經」可以實現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夢。我懷著一顆最感恩的心,用一種最樸素的語言,不揣固陋的寫下帶領孩子讀經的實務經驗談。   讀經因緣   我的孩子從小一寒假才開始讀經,若從0歲開始算起,已慢了八年的好時光矣!起步算晚,不過比起沒讀過經的孩子,算是幸運多了。
  • 端謙周末英文讀經班招生簡章
    英文經典的學習,自然是越早越好,因為13歲以前是人生記憶的關鍵時期,也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唯若錯過了這一時期,要想學習和背誦長篇的英文經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有遠見的家長,要在孩子心靈純淨,未受任何機械的英語學習方法染汙時(如弄清每一個單詞的中文意思等),趁早進行英文經典的學習,方能打下良好的語言和文化根基。
  • 前方家長注意,關於孩子的英文讀經教育看這裡!!
    ——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  王財貴教授一、什麼是英文讀經教育?十三歲以前,兒童的學習方式以記憶為主,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目前流行的英語教學主要包括口語、聽力、音標、字母、單詞、語法、句型、閱讀等。其由簡到難,步步漸進的教學模式,表面看來似乎合理,其實,這種教學模式大大低估了兒童學習語言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