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國梁坐在教室的後面。昨天,浙江菜商範國梁,來到北大開始了他的旁聽課。本報記者 浦峰 攝 |
「52歲菜商進京欲旁聽北大」追蹤
本報訊 (記者安穎)2月18日,52歲的浙江蘭溪香溪鎮菜商範國梁來到北京,欲在北大旁聽本科課程(本報2月20日報導)。
昨日,範國梁走進北大課堂,旁聽了兩節課。範國梁表示,昨天的旁聽並不吃力。
面對同學目光略顯緊張
昨日7時許,範國梁按照課表,來到北大準備旁聽中文系「中文工具書」課程。
課前,對這名面生的高齡旁聽生,不少學生都向範國梁投來好奇的目光。範國梁也顯得有些緊張,但他還是很快調整好情緒,向老師說明旁聽來意後,搬了椅子坐下。
課後,範國梁又旁聽了現代漢語課程。
在課上,老師講了語法、詞彙、音節等基礎的內容,範國梁聽得很認真,細緻地做筆記,聽到精彩處,還連連點頭。
課後,範國梁還來到講臺前,虛心地向老師請教。
將買教材學習文言文課程
「課程聽起來也不吃力。」範國梁說,此前曾經自學,昨日旁聽的兩門課程都能聽懂。「我對《古代文獻史》很感興趣,這對研究族譜和先祖的作品一定會有幫助。」範國梁表示,希望能學習和文言文有關的課程,近日將去購買有關的教材。
範國梁說,北大中文系原辦公室主任張興根老師幫他在北大圖書館辦理了閱覽證,「我查到了先祖範浚11種版本的著作,其中有元刻本和明刻本的線裝孤本,這些作品都可以閱讀。」範國梁稱。
對話
「紅了以後,壓力很大」
菜商範國梁到北大旁聽的消息由本報報導後,多家網站轉載,範國梁的電話多了起來。範國梁稱自己一下子成了家鄉的名人,當地及北京的媒體紛紛與他聯繫採訪,使自己一時有些不適應。
新京報:現在想採訪你的媒體是不是很多?
範國梁:是的,一直在接電話。有的記者直接找到我的老家和鎮政府,了解我到北京旁聽的事。
新京報:你一下子「紅了」?
範國梁:紅了以後,壓力很大(笑)。我不想還沒學出名堂,就讓大家都知道了,我不想出名。
新京報:來北大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範國梁:歷史上,我的家族裡出了不少文人,包括先祖範浚在內的先人們留下的作品和文學理念值得研究。我想學到知識,投入到整理和研究家族家譜工作中。更重要的是,我們有義務、有使命將祖先的文化傳承下去,把這些財富留給後輩。
簡介
範浚 人稱香溪先生,字茂名(一作茂明),浙江蘭溪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精通理學,著有《香溪文集》二十二卷,收入《四庫全書》。
(責任編輯: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