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孩子上幼兒園時,每次和孩子分手都是心扎似的,不願意看到孩子哭泣的表情,那是一種不舍,一種對媽媽的依戀。
孩子的這種情況,相信媽媽們深有體會,很多寶寶在剛入園時,總會出現哭哭啼啼的局面。有的寶寶死拽著大人的衣角不放,好像抓住的是救命稻草。為何寶寶們會出現愛哭泣的現象呢?
寶寶們要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和熟悉的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分開,面對陌生的同學和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激發寶寶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指的是寶寶與親人分離或面臨分離時表現的恐懼、緊張、煩躁和焦慮不安的情緒。
寶寶會表現出哭鬧、發脾氣的現象,就是為了迴避環境的改變。也是孩子一種自我保護功能的正常反映。
在幼兒園時期是體現寶寶的自理能力的時候,但爸爸媽媽過多的溺愛和保護,會使寶寶缺乏這方面能力的養成,比如給寶寶刷牙,餵寶寶吃飯等。
在幼兒園孩子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規則,要使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在家裡也不要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 要讓孩子學會遵守一些原則性的要求。
有的家長把寶寶送到幼兒園,自己表現的戀戀不捨,睛淚汪汪的,家長自身的情緒不安也會傳遞給孩子。所以也無形中增加了寶寶的焦慮,使寶寶的情緒難以被安撫和平靜下來。
總結:幼兒園是孩子接觸外界的第一步,幫助孩子學會適宜學校生活學習,養成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是以後學習生活的基礎。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