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在察覺到自己有早孕反應時,通常都會前往醫院做B超進一步確定,看懂B超單才能了解寶寶發育情況。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從胚胎變成人的過程充滿曲折,在媽媽們感知不到的地方,寶寶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才能和爸爸媽媽見面。
每個人的誕生都是一個奇蹟,從父親與母親的基因結合的那一瞬間開始,一個胚胎被賦予「生」的意義,一切從胎心產生搏動起始。
電視劇中的「自然流產」橋段,也是許多女性的真實傷痛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鍾曉芹聽到寶寶的胎心波動欣喜若狂,後來又被告知胎停育那一段,我們都不敢讓小潘看到,因為那和她的經歷太像了。
小潘三十歲了才結婚,那是她的第一個孩子,她第一次聽到寶寶胎心搏動時,瘋狂地給我們打電話,也因為這個孩子的到來與男友步入婚姻。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婚禮太操勞,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在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再次檢查,卻再也沒有聽到寶寶那有力的胎心。
檢查單上胎芽早都已經形成,小潘當然不相信,查到最後醫生推斷可能是和她貧血有關係,小潘用了很長時間才從「自然流產」的傷痛中走出來。
孕囊、胎芽、胎心——孕初期判斷胚胎正常的三大指標
孕初期的胎兒像一顆剛發芽的種子,紮根在母體還不夠穩固,任何刺激對此時的寶寶來說,傷害都會被放大很多倍。
我們在孕初期對胎兒健康情況的監測具有滯後性,其他導致胎停的原因往往是不易被發現的,可供判斷的只有孕囊、胎芽、胎心三個指標。
胚胎通常在30—40天形成胎囊,40—50天形成胎芽,50—60天形成胎心。這些是判斷胎兒發育是否健康的重要特徵。
看懂第一張B超單,獲悉胎兒健康狀況
1.胎囊
早孕的女性通常會在B超報告單上看到「胎囊」二字,胎囊也被稱為孕囊。
停經35天後孕囊就會逐漸形成,在懷孕6周時胎囊直徑約2釐米,孕10周時約5釐米。
孕囊通常為圓形、橢圓形,如果B超單上顯示,位置在子宮下部形狀模糊,就要引起孕媽的注意。
2.胎芽
胎芽是寶寶最開始的狀態,之後的成長發育都是在胎壓的基礎上生長。通常只有小小的一釐米,「芽」的定位名副其實。
隨著孕期增長,寶寶身體也會快速成長,通常在孕三個月後,胎芽的成長形態逐漸開始向嬰兒靠攏。
3.胎心
胎心就是寶寶的心跳,通常從孕12周開始,寶寶的胎心就已經形成規律。
中華醫學會認定,胎兒的健康心率應如同鐘錶的滴答聲一樣為重音,孕初期胎心率在 110~160 次 / 分。
寶寶的胎心撥通正常是規律有力的,如果胎心率不在正常範圍內,就說明寶寶通常處於危險狀態。
為什麼很多孕媽初期檢查都沒問題,還會發生「胎停育」
1. 孕婦身體素質差
很多孕婦身體素質較差,但沒有明顯不適,自己並不在意。但寶寶對胚胎發育的環境要求十分苛刻,一旦感覺母體不適合生存就會放棄發育。
這種情況通常不受控制且事發突然,孕媽也不必過度自責,首要任務是調養好身體,等待寶寶下一次來敲門。
2. 供血供氧不足
德國醫學研究博士Shaun曾表示,胎兒的子宮動脈供血一旦循環不暢,隨著胎兒成長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增加,吸取營養會變得愈加困難。
胎兒通過臍帶獲得營養,就相當於種子紮根於泥土吸收養分,一旦這條通道變窄或被掐斷、堵塞,種子就會幹涸而死。
造成對胎兒供血供氧不足的因素很多,比如孕婦吸菸、長期處於不良環境等。查出懷孕後要有媽媽的自覺,孕婦不能做的禁忌要嚴格執行。
3. 身體激素水平不足
成為媽媽以後,身體機能會快速調整狀態,為適應胎兒的孕育做出改變。但有些媽媽因為各種原因孕酮分泌不足,達不到適合胎兒發育的要求。
為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及時進行孕檢,儘早知曉自己的身體狀態,如果幹預及時,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改善的。
糖果媽媽叮囑:
第一次做B超時顯示寶寶有了胎心胎芽,不代表之後的孕檢就可以鬆懈,孕初期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寶媽的精心守護。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