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校園暴力》,統計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全國法院刑事一審審結案件數據。數據顯示,校園暴力案件數量逐年下降,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宿舍瑣事容易引發校園衝突
數據顯示,50%以上的校園暴力事件因瑣事而起,超過1/3的案件發生地就在宿舍。
校園暴力案件中,故意傷害接近六成,其次為搶劫,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等案件也為數不少。
瑣事,是校園暴力的「元兇」。
數據顯示,55.12%的校園暴力案件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引發。值得注意的是,近七成的故意殺人案也因為瑣事。2016年,雲南一高校就發生一起「在宿舍唱歌被室友殺害」事件。一個小摩擦,很可能升級為血案。
而我們印象中溫馨、和諧的宿舍,竟成為校園暴力高發之地,令人唏噓。
三年間近3000件校園暴力案件中,有35.31%的案件中出現了宿舍一詞,而這些案件中絕大部分的案發地就是在宿舍。2017年,湖北武漢一高校兩名男生在寢室鬥毆,廣西靈山一中學學生午休時被室友殺害……類似衝突常常在朝夕相對的室友之間發生。為緩解此類矛盾,有一些高校已嘗試按照「作息、喜好」等因素分配學生宿舍,旨在營造更融洽的宿舍氣氛。
校園暴力案件數量逐年下降
通過這份專題報告,我們可了解到校園暴力案件的整體情況。
數據顯示,2015至2017年三年間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校園暴力案件數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5年全年共計1000餘件,2016年同比下降16.51%,到2017年,案件量已降至800件以下。
與此同時,校園暴力案件被告人數亦在下降,從2015年接近2000人降至2017年1500人以下。
三年間,5人以上的「群體性作案」並不多,佔所有一審案件的6.27%。
未成年人校園犯罪有所減少
校園暴力中,未成年人涉案情況怎樣?
報告顯示,在校園暴力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佔比呈下降趨勢。
校園暴力案件中被告人為14歲至16歲的,涉及罪名為四項,包括故意傷害罪、搶劫罪、故意殺人罪和強姦罪。
其中,搶劫案被告人超八成為未成年人,而非法拘禁罪案件中未成年人佔比最少。
在校園暴力案件中,16至18周歲未成年人在強姦罪和強迫賣淫罪案件中佔比最大,呈作案年輕化趨勢。
衝動犯罪之後,是追悔莫及
根據統計,超八成校園暴力案件為無預謀的突發性衝突犯罪。「衝動」,亦是校園暴力的標籤之一。
報告最後,還提供了一項數據:36.89%的被告人有自首情節。
這兩項數據提醒我們,很多校園暴力,往往是因被告人年輕、無知、衝動而產生的。家長、校方應關注學生成長,及時展開心理輔導教育,避免學生在美好的青蔥歲月中犯下追悔莫及的錯誤。
學校,是我們共同的青春回憶,不應成為犯罪滋生地。警惕、抵制校園暴力,從你我做起!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