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輔導孩子學英語,家長該扮演什麼角色

2021-02-21 北外壹佳英語

寒假來臨,輔導孩子學習就成了各位家長躲不過去的一道坎。

不過一提起這項光榮而偉大的任務,很多家長就開始發愁,尤其是輔導孩子學英語,很多家長表示:自己的英語也不好,究竟要怎麼幫孩子呀?

對此各位家長先別急,我們的曹文教授來給大家支招!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我給兒子當「老師」的故事吧。

那應該是他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他拿著學校的英語練習捲來問我一個問題,我答完問題以後忍不住溜了試卷一眼,發現他把 let sb do sth.寫成了 let sb to do sth.讓某人做某事,多了一個 to,我這個當老師的感覺一下子上來了,拿起筆來就給他改,還準備往下接著看,誰知道他把試卷拿過去說了一句:Mom, I don’t have money to pay you to do this.

意思是我沒有錢付你讓你做這些,然後轉身就躲開了。

我清楚得記得當時我的感受,開始深刻地反省自己,對於兒子,我到底是媽媽,還是老師?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孩子學英語,家長該扮演什麼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啦啦隊。

孩子在場上拼搏,無論輸贏,無論順勢逆勢,我們都不餘遺力堅定不移地在場下搖旗吶喊。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是愛和陪伴,而不是承擔起教練,或者說老師的職責。我們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孩子學英語的過程中,我們更多是充當了老師的角色,作業寫了嗎?單詞背了嗎?課文抄了嗎?

如果一講到英語,我們和孩子的對話就是這些事情,捫心自問,哪個孩子會喜歡呢?不喜歡就不想學,不想學就學不好,進入了惡性循環。


如何在學英語這上面表現愛呢?我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示弱,而不是逞強。家長們多多少少都會一些英語,但我們那是用了多少年的功夫才修煉成的,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時間,欣賞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努力,而不是總挑錯。

比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天哪,這個單詞你也認識?這麼複雜的拼寫你都記得住?這個音我都發不準,你怎麼說得這麼地道呢? 

當然,光有愛和陪伴是不夠的,我們還要領路。給孩子選學校、選機構、選老師、選教材,創造家庭英語環境等等,要做好這些,確保孩子學有所得,我們必須明確孩子學習英語的目標,這樣我們才能夠知道我們是可以自己輔導,還是和學校老師溝通,或者找外部資源來幫忙。

總有家長來和我聊孩子學英語的事情,大家的目標各不相同。我試著把它們歸納成五大類。

這類家長就是為了讓孩子的課內英語考出好成績,這是我遇到的極少一部分家長的訴求。

這個我特能夠理解,畢竟英語從小學到高中都是三大必考主科之一,到了大學、研究生和博士也是必學科目,這是讓孩子學習英語最不容置疑的理由。

達到這個目標應該不難,只要孩子上到一個不錯的學校,英語課好好聽講,認真寫作業,充分用好圍繞教材所提供的各種資源一般都可以學好課內英語。

比如聽力錄音呀,教輔材料呀,測試題庫呀,網上課件等,現在課內教材的配套資源都非常豐富,而且很多是免費的。

不要盲目報班,課內英語如果沒有學好,多數情況是老師教得沒到位,或者孩子學得沒到位,先找到問題所在,再尋找解決方法,不要孩子成績一下降,就盲目報班補課。

這類家長他們對於孩子學英語沒有很明確的目標,但覺得把英語學好將來一定會有用,但怎麼就是好描述不出來。

這個不假,孩子將來一定會面臨更加全球化、國際化的世界,英語作為適用度很廣的語言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競爭力和更多的機會。

也有一些家長沒有想過為什麼,看到其他孩子都學,也就讓自己的孩子跟著學了。

這兩類家長好像差別很大,但其實,他們在為孩子做選擇的時候,出現的狀況會是一樣的,要麼是盲目,要麼是讓孩子學半天卻無功而返。

為什麼?因為沒有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意味著家長們很難判斷什麼選擇好,更不能判斷學完了是否達到了目標。

所以,他們在給孩子做選擇的時候,往往是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遇到好的指引,算是幸運,如果遇到忽悠的事情,也容易陷進去。

這類家長會為孩子英語學習提出看似明確的目標,為什麼說是看似明確呢,因為他們的目標是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來的。比如詞彙量少、語法不紮實、張不開口、閱讀速度慢、不會寫等等。

這些目標看似明確,但也會存在兩點問題。

第一點,家長不要簡單武斷地通過一些表面現象就去做判斷。

比如試卷的錯題或者孩子作業的表現就下結論說孩子的英語哪兒哪兒不好,這需要專業老師來做診斷。

如果孩子聽力不好,並不能肯定就是聽力問題,使勁聽就能夠提高,也許是詞彙量問題,也許是閱讀速度慢的問題,也許是連讀判斷的問題,要想短時間提高,必須精準判斷。

第二點,英語的聽說讀寫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是補哪兒哪兒就能好,聽是說的基礎,讀是寫的基礎,詞彙和語法都要依託聽說讀寫而反映出來的,所以,這種局部問題式的英語學習目標還是終究要定位在一個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大目標下才能夠更好地實現。

這類家長則是奔著入學測試、競賽或者活動之需讓孩子學英語的,這類目標反而簡單,就是選擇針對性的輔導,效果從學生的成績和表現上就可以做出判斷。


還有最後一種家長,他們很長遠地想到孩子將來要出國上學,所以要學英語。這樣的要求就不能一般性處理了,除了課內學習,也一定要在課外學習多下功夫,而且越是明確了什麼時候出國、去哪個國家的哪個學校,就越好規劃英語學習的路徑。


剛才提到的這些目標,沒有正確與否之分,什麼樣的目標都有它合理的理由。

目標不同,意味著學習方法、課程選擇、評價標準、時間長短、學習效率的不同,所以,家長在讓孩子學習英語之前,一定要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你讓孩子學英語的目標是什麼?

否則,有可能選擇出錯,付出之後,結果和預期出入很大,浪費錢不說,關鍵是時間不可補。


總而言之,想清楚我們在孩子英語學習上扮演的角色,確定目標,那麼學什麼、怎麼學、去哪裡學、學得怎麼樣這些問題才有可能有解,沒有絕對正確唯一的選擇,關鍵是契合度的問題。

比如,如果孩子的水平和英語學習的目標與他們選擇的機構的定位高度一致,那麼孩子的學習就越能夠有效果,越能夠讓我們滿意。

曹文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首席學術官

劍橋國際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018-2021)

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

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後臺回復【轉載】-

往期薦讀

● 掃碼關注我們!

免費服務熱線:400-000-7799

👇點擊閱讀原文

🎁免費為孩子領取699元體驗課+專業測評!

相關焦點

  • 輔導孩子學英語 家長要扮演什麼角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輔導孩子學英語 家長要扮演什麼角色 2014-06-12 14:19 來源:騰訊教育 作者:
  • 家長在孩子學習英語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英語也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但是很多孩子的英語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多次與老師溝通,可是效果卻差強人意,因為家長沒能與學校真正從實質上加以配合,所以無法幫助孩子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和成績。很多家長沒有清楚地了解在輔導孩子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檢查者?還是督促者?僅僅憑藉督促和檢查就能真的幫助孩子解決學習英語困難的問題嗎?答案當然是NO!
  • 韋博英語: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韋博英語: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如今,我國英語學習越來越趨向低齡化。家長們更加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英語技能以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什麼角色,不小心變成了劇中反派典型
    關心孩子成長,關注孩子學習是每位家長盡心的責任和義務!在孩子成長不同時期,誰最應該扮演主要角色呢?主角、配角沒分清,會影響孩子一生!慢慢地發現孩子的目光已不再純真!我們見過家長牽著孩子小手熱心為公益付出,一家幸福燦爛的畫面!家長的主角表演深深影響著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別不信,時間會證實一切的!這就是所謂種什麼因,將來結什麼果吧!
  •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該扮演什麼角色?如何正確家庭教育?
    我不是再把教育的難處推給家長,因為我是一個高中老師,我都知道一個青少年的成長最重要的那一部分品行的形成都是在成年之前形成的。很多父母當然是出於愛心,我不指責,但是他們教育孩子總是這樣說我不要求你,我不希望你怎樣怎樣,我只要你平平。壓的過一個簡單的快樂,舒適的生活就好。我個人十分理解並且尊重這種生活,但是在現代社會裡,用這樣的話去影響一個還沒有開始奮鬥的孩子,你知道後果是什麼嗎?
  •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到底該不該在邊上輔導?」來看1498位衢州家長的回答
    為了進一步了解家長們是如何輔導作業的,記者進行了一次小範圍的問卷調查,截至9月15日,已收到1965份有效問卷。「輔導和不輔導,完全兩個樣」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非常認真。在受訪的1965位家長中,有1498位家長表示每天都會堅持親自輔導孩子寫作業,佔調查總數的76.23%。
  • 多玩角色扮演遊戲 讓孩子受益頗多
    角色扮演遊戲絕對簡單的兒戲,它可是孩子認識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對孩子的好處頗多。   角色扮演遊戲帶給孩子的好處   角色扮演遊戲能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這對孩子的想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都大有好處。在遊戲中,孩子能在與周圍人和事物的比較中逐漸認識自我。
  • 瑞吉歐:幼兒園教師到底該扮演什麼角色
    原標題:瑞吉歐:幼兒園教師到底該扮演什麼角色瑞吉歐教育不僅僅關注孩子的發展,對教師的發展的培養也是極其重視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可見教師的責任之重大,對於專業的需求也要相對應的提高。
  • 孩子天生喜歡「角色扮演」遊戲?家長利用好,寶寶思維會更活躍
    孩子都喜歡玩角色扮演相關的遊戲,當他們出現這種傾向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了,除了遊戲,孩子可能是進入「角色扮演期」了。小思(化名)的兒子這段時間就很喜歡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例如自己假裝成奧特曼,而媽媽就是入侵的怪獸。
  • 社會心理學(一)|什麼是角色扮演?
    社會心理學從個人水平分析過渡到群體和更高的水平的宏觀析的一個橋梁,就是人之所以成為社會的人的角色理論。像是一部電視劇,演員扮演的是一個角色,而不是生活中的他自己,其實在各個領域都涉及到角色這一個詞,比如說在學校,你扮演的是學生這個角色,回家你扮演的是孩子這個角色,和你的朋友呆在一起的時候,你扮演的是他的朋友這個角色,當你步入社會了之後,你扮演的是一名員工,當你結了婚之後,你扮演的是孩子的家長,每個人的一生都要扮演很多個角色
  • 孩子最愛的角色扮演遊戲有哪些?家長可以做出哪些配合?
    隨著孩子進入幼兒期,孩子會試圖重現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通過他的觀察,他會模仿大人的說話和行為,那就是扮演遊戲,也就是扮家家。角色扮演遊戲,對孩子很有意義。比如可以鍛鍊想像力,培養創造力,有助於孩子學習解決問題。還能通過觀察,然後重現關懷行為。
  •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英語:妙用親子遊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英語:妙用親子遊戲 2013-08-06 11:43 來源:原版英語 作者:
  • 你的孩子也有這些「壞」習慣嗎?父母扮演好這5種角色非常重要
    父母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家長應該扮演好照顧者的角色。照顧好孩子最主要的是體現出科學性,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進行科學的飲食管理、鍛鍊管理、心理引導等方面。其次,家長應該扮演好規範者的角色。科學的家庭教育要學會讓孩子獲得自我保護的的意識,比如,適當的性教育。這類都是很有必要的。第四,家長要扮演好精神導師的角色。精神良好能讓人充滿朝氣,而小學六年正是精氣神養好的重要階段,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養成的初級階段,需要家長的正確科學引導。
  • 孩子學英語,家長如何「陪練」?
    ■孩子語言學習和成長中離不開父親的陪伴。圖為此次參賽的孩子和爸爸一起拼出英文LOVE的造型。 (受訪者供圖)   父親角色不可或缺,在語境中練習更關鍵   父親節,最好的禮物是陪伴。6月19日,英孚教育與新世界中國地產新中會聯合舉辦了Super Race大型親子挑戰賽。來自近100組家庭的5-13歲的孩子在自己父親的陪伴下,共同完成了4個遊戲挑戰,並在遊戲中鍛鍊了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增進與父親的感情。
  • 和孩子「瘋」在角色扮演的舞臺上
    上周五的《爸爸去哪兒》,角色扮演的橋段贏得了電視機前的歡聲一片。在專家看來,節目中各位爸爸的角色扮演,更多的是為了製造節目效果,不過角色扮演作為一種遊戲,只要爸爸媽媽們善加利用,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潛能,而且可以巧妙解決孩子早期教育中的各種「疑難雜症」。
  • 當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當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些什麼?你可能會說你的英語不太好,我能做些什麼呢?只能給孩子報一些好的英語輔導班啊。當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可能是大部分家長有著「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回想當年的學霸張三和李四都是老師比較嚴厲同時他們的爸爸媽媽管得也嚴所以他們的學習成績好。
  • 蘭迪學科英語:如何和孩子度過一個既充實又快樂的元旦假期?
    元旦佳節將至,不少家長開始考慮如何跟孩子一起度過這個假期了,既擔心孩子難得休息不能好好放鬆,又擔心孩子在元旦三天裡把時間浪費在打遊戲、看電視上,等放完假回到學校難以跟上學習進度。
  • 如何讓孩子快樂學英語?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借著女兒對新買掛圖的新奇與興趣,我先誘導她和我一起扮演掛圖上涉及到的人物或者小動物角色,只不過用中文對話,每次女兒都情緒亢奮,不斷請求我「再來一次」。玩了幾次後,我指著其中一幅有關小動物對話的掛圖說:「假設兔媽媽和小白兔都生活在美國,它們是不是就不能說中國話了?」女兒問:「那它們怎麼說呀?」
  • 英語大神分享孩子學英語的5個好方法!
    許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好,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實際上在輔導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如果家長可以扮演一個引導和監督的身份,那麼相信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會很有幫助,家長在扮演這些角色中其實自己也在成長,也在不斷進步,因為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事情要處理
  • 孩子寫作業,家長該扮演啥角色?聽聽專家怎麼說
    採訪中,多名家長告訴記者,檢查孩子作業時,看到孩子出現粗心、字跡不工整、朗讀不準確等問題時,難免控制不住情緒發火。一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老師要求家長在孩子的家庭作業上簽字,雖然並沒有明確要求家長批改,但如果孩子的作業有錯誤,自己還籤了字,那樣會很尷尬,所以籤字前總忍不住想看看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