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父母丨童書媽媽三川玲:讓女兒過自己心甘情願的人生

2021-01-08 騰訊網

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讓孩子更加依賴我們,而應讓他擁有"離開我們依然幸福"的能力。在和孩子相聚的有限時間裡,儘可能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獨立,找到自己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過上自己的生活。

丨閔丹

編輯丨judycai

本期嘉賓:

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書評論人、TEDkids智庫專家、中國營地聯盟理事,親自下場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閱讀寫作教育者,致力於用順應天性的閱讀法與寫作法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寫作。

2020年的11月1日,三川玲在朋友圈曬出了一份邀請函,這是一個奇特的時間巧合,緣起於對孩子一個關鍵節點的教育選擇。

2019年的雙十一,女兒小丸子從名校休學正式開啟了間隔年,2020年的雙十一,她即將出發去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業內人士講述她的間隔年故事。

從她代表全家做出了讓小丸子休學這個決定之後的五味陳雜、不知所措到逐漸平靜,再到一年後小丸子帶著間隔年的成長收穫,順利的適應了新學校的生活,這個過程中的三川玲也在不斷的反思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以及「究竟什麼才是適合孩子的好的教育」。讓她覺得慶幸的是,因為讓青春期的女兒選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不斷的嘗試和突破中有了新的註解。

讓女兒選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時間再撥回到一年前,2019年的國慶假期,三川玲真切的感覺到了12歲女兒小丸子在適應新學校「痛點」——寫不完的作業,整整一個假期,除了基本的吃飯、睡覺需求,小丸子都在寫作業,而按照小丸子的說法,同學之間的交流裡寫作業到晚上12點並不算什麼,還有寫到凌晨2點半的。

睡眠不夠、早飯顧不上吃、完全沒有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畫畫……一系列的矛盾點在這個假期讓小丸子集中爆發了。也許是時候應該給小丸子換一種學習方式或者學習環境了,三川玲開始重新思考,為了短期學習目標而犧牲孩子的健康、個性甚至的生命可能性,「這個對孩子的整個生命而言有多大的意義?」

從2013年創辦「童書媽媽三川玲」的教育類公眾號,記錄女兒成長的點滴,分享育兒心得、教育理念開始,不管是基於工作需要還是為了女兒更好的成長,三川玲對於教育的思考一直在進行著,在「幼升小」階段就曾對女兒的學校教育進行過探究的她,回想了過去的 6 年期間體會到小丸子因為傳統教育的高壓,而沒有辦法能夠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痛苦,也覺得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一家三口為此開了家庭會議,她徵求了女兒小丸子的意見,也徵求了小丸子爸爸的的意見。他們說都可以——留在學校繼續戰鬥,或者間隔年都可以。三川玲說,「都可以」意味著不做決定,「所以,其實是我下的決心,我做的決定。我願意承擔做這個決定之後的一切責任。」

作為多年的媒體人和童書編輯,她的腦子裡不是沒有被各種教育理念所環繞,但當時的那一刻,雖然反覆在問自己:你是否在讓小丸子逃避困難?你是否頭腦發熱了?你是否太過興奮了?你這樣做是不是姿勢漂亮過內容?你真的應該為她做選擇嗎?但再多的教育理論落到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個真實的抉擇,在小丸子和丸子爸爸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下,她需要代表全家做出這個決定。

也因為這個決定,身邊有關心,也有質疑,她在公號裡曾就此吐露了心聲,她知道她選擇讓丸子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她知道這是她內心相信的道路。因為,「沒有一個媽媽會讓孩子走自己內心不相信的道路。」

孩子有了困難有了思考 更有了獨立成長

一旦真正做出決定之後,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好消息很快就來了。

小丸子在休學的第三天去了一家雙語學校面試,第二天爸爸的電話就接到了錄取的通知,這就意味著,已經拿到學校OFFER的她,可以隨時選擇去這所新學校或在家休滿一年再去。

休學在家的日子,一家人陸陸續續地看了一些學校,每一所學校,三川玲都讓小丸子去學校實地拜訪,和那裡的老師、學生聊一聊,再結合學校的介紹以及網絡和朋友的評價,再進行綜合的考量。「整個擇校過程中,一家人都是坐在一起討論,小丸子發表自己的看法,也會傾聽我們的想法,最後大家一起做決定「,因為,「我們的初衷是讓小丸子選擇一所她心甘情願去的學校。」

小丸子也有著自己一套的標準,但也沒急著去下決定,因為在決定之前,她已經有了這一年的目標,是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到底什麼樣的學習,才能既輕鬆又能學到東西?在媽媽的建議下,她開通了自己的個人公眾號,記錄自己的間隔年的生活,以及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讀書、旅行、寫作、電影等各種計劃,計劃每天寫作2000字,記錄下自己的想法。

這個過程中,三川玲也給小丸子布置了各種類型的「作業」,和爸爸媽媽的同題作文或者一家人「我們仨」的分享,可以是好書、好電影,也可以是好用的工具,還設置了投票環節,優勝者由讀者票選產生,而小丸子在第一周的分享中就曾「拔得頭籌」,她分享的一款pad繪畫軟體,最受讀者的喜歡。

除了每天都在家練習寫作,小丸子也有時間在自己喜歡的繪畫上傾注更多的時間,她在網絡社區lofter上開了帳號,這是媽媽不知道帳號、密碼,完全屬於她自己的空間。「除了定期向我們公布粉絲數量外,別的真的一概不知道了」,說到這個,三川玲說,最開始也曾好奇孩子到底寫了些什麼,拼命的想要知道帳號,到後來開始慢慢適應孩子步入青春期,看到小丸子強烈的自主意識和渴望獨立的一面,儘管會有失落感,還是表示了尊重和支持。 在家的日子裡,三川玲和女兒小丸子也有了更多的時間相處,一家人會每天早上一起碰個面,每個人三分鐘的時間,講一講對於每天的計劃和安排:「我創造了什麼,我學習了什麼,我發現了什麼。」晚上睡覺前,再一起看看這些期望,互相提一些建議。

而因為疫情,一家人每周還有三、四次可以一起散步或者做瑜伽。 相比以前在學校只看到分數,間隔年裡近距離的觀察也讓三川玲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到孩子一些驚喜的成長,因為通過公眾號以及每天的寫作,她可以看到小丸子的思想上的變化,面對寫作的困難,她有很多的思考,而且嘗試了不同的解決方法,「我覺得這是難能可貴的地方,很多事情她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也能夠自己解決」。 偶爾,在寫作「卡殼」的時候,小丸子也會向爸爸媽媽兩位前輩討教經驗,爸爸和媽媽都會根據各自的經驗給出一個方案,而等到小丸子的稿件發出來,三川玲才發現,孩子既沒有採納爸爸的意見,也沒有用媽媽的方案,而是有了一套全新的第三套思路。

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小丸子在向兩位寫作「前輩」學習,另一方面,她也在學習中找到了自己的解決方法,「剛開始,想要完全和爸爸媽媽的創意不一樣其實還是有點困難的,但我感覺到了小丸子不想依靠父母,渴望獨立和成長的意願。」 支持小丸子的獨立,三川玲今年進行家庭財務分析的時候,採納了小丸子提出的建議,她大膽的將外地的一處空置房子的處置權交給了小丸子,從去物業部門申請辦理民宿到撰寫宣傳文案以及進行租金的安排,這些她都全部交給了女兒去做。

讓我們接近孩子的真相,這是對孩子真正的尊重

從高考報大學選了離家最遠的廣州、大學畢業捨棄大學教師的鐵飯碗去當記者、有了孩子選擇做了童書編輯,到後來放棄廣州的一切來到北京、辭職創業……談起自己的一步步關鍵節點的選擇,三川玲說,孩子其實挺像自己的,非常獨立。但和自己的母親期望自己能通過考大學改變命運不一樣,小丸子這一代有了更多的選擇,三川玲希望這些選擇是「遵從內心的」。

從雜誌主編到童書出版人,正是由於女兒的出生,三川玲開始大量思考教育問題,在遇到《孩子:挑戰》這本書後又變得不一樣了。三川玲記得,那是一位朋友特意送給她的臺灣版,並「安利」她說,這本書在歐美很受歡迎,因為帶來了很不一樣的家庭育兒觀念,這讓既是童書編輯又是媽媽的她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 如何做父母?如何更好的開展家庭教育?一口氣讀完了書,讓她迫不及待的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中國父母看到作者在四十年裡,跟數百個家庭保持聯繫,觀察這些家庭的孩子,記錄下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由此得到了關於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第一手資料。

她迫不及待的向所在出版社的負責人進行了推薦,「當時老闆並不同意做,我堅決要做,於是就辭職了」。 「能夠讓我們接近孩子的真相,這是對孩子真正的尊重。」在三川玲看來,這本書是意義非凡的,不僅因為後來她成功了將這本書引進到了中國,今年還出了50萬冊的紀念版,更因為離開出版社以後,她創辦了童書媽媽三川玲,邀請家長們一起做讀書會,家庭營地,教授孩子寫作,帶著媽媽們寫作,自己編寫教材,自己也在圍繞著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不斷的探索著答案。 而這些變化,女兒小丸子不僅是推動者,更是見證者。

回想起剛剛做公號的時候,三川玲和丈夫這兩位多年從業經歷的媒體人,經常就選題、文章的思路、框架等在家裡就開起了討論會,小丸子就是旁聽者,再大一些,小丸子就坐在媽媽的腿上看著媽媽的想法變成了電腦上的一個一個的字符,從第一個讀者到後來成為稿件選題的「反饋器」。

「在我的身邊看著我寫作,我們兩人有各自的劇本,各自的想法也會有碰撞的火花」,但慢慢的,隨著小丸子的長大,她的意見的分量越來越重,因為三川玲發現,凡是小丸子喜歡的選題或者內容,基本閱讀量都能破十萬+,「可以說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練就了很好的眼力」。

自然生長 很高興小丸子能過自己心甘情願的人生

最真實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2017年,三川玲和小丸子就先後被邀請到TED進行演講,這是小丸子自己寫了演講稿,足足6000字,讓三川玲很吃驚,也看到孩子在在寫作上的天賦,「她如果做這個事情不費力氣,又享受其中,我們為什麼不鼓勁她做的更好,而拼命在她不想做而又無異議的事情上的雞娃呢,這是我最不願意去做的,因為完全違背了孩子的意願,是完全的不平等。

」 因為堅持一年在公眾號上記錄間隔年的故事,小丸子也「出圈」了,除了被國內的教育業內人士關注,還受邀參加今年聯合國兒童大會的活動並進行演講,媽媽三川玲的心裡是驕傲和自豪的,「通過寫作她找回了自信和快樂,不僅語文、數學、英語的成績都在提升,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並願意為之努力。」

可能和其它教育從業者不同,在無數個線上和線下的交流活動中,三川玲是能同時感受家長和孩子的焦慮的「老師」,三年來,線上線下開展的寫作營大概覆蓋了全國甚至海外的1萬個孩子從一些孩子們的作文裡,三川玲看到了孩子們思想上被束縛的情況。 不管是在採訪嘉賓還是被採訪時,「心甘情願」都是被三川玲多次提及的一個高頻詞。「因為一次的嘉賓採訪,我立下了志願,要過自己心甘情願的人生,現在我很高興,丸子也能夠過自己心甘情願的人生。」,她希望小丸子能心甘情願地學習,心甘情願地選擇學校,心甘情願地寫作,心甘情願地創造她人生的所有可能。

也因此,她不贊成一些家長們「課程一個接一個,把弓拉得太滿,讓孩子們甚至沒有喘息的機會」 ,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應該學有餘力。而她自己也在一直堅持,每天堅持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每周固定三次的瑜伽練習,這樣不至於被外在耗幹了能量,而是建立一個自我的「加油站」。 在童書媽媽寫作課,最開頭的時候,我們會花三個小時,跟孩子們討論寫作究竟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喜歡什麼樣的寫作課,討厭什麼樣的,心甘情願上什麼樣的寫作課。這節課,我們叫「寫作元認知」。

寫作元認知課介紹起來,感覺似乎很浪費時間,但三川玲說,「 這三個小時,是浪費給心甘情願的。」孩子只要心甘情願,他們就會願意寫、喜歡寫,容易寫好,越寫越愛寫,越寫越歡樂。 正如三川玲在《通往幸福的教育》裡所說的那樣,「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讓孩子更加依賴我們,而應讓他擁有』離開我們依然幸福『的能力。」,因此,「在和孩子相聚的有限時間裡,儘可能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獨立,找到自己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過上自己的生活。」她如是在做,也希望小丸子的人生是這樣的模樣。

快問快答:

問:如果完美的父母100分,你給自己的母親角色打多少分?為什麼?

答:90分吧,我覺得自己在媽媽的重點方面都做到了,再家裡,我和爸爸給她營造了一個愛和歡樂的家庭氛圍,但不能說自己是完美的媽媽,因為做媽媽不可能做到完美。

問:您認為母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答:最好的禮物,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我們全家的狀態都很鬆弛,小丸子有什麼想法都會得到支持和尊重。

問:對孩子的成長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答:最重要的就是她有機會知道自己人生的可能性,以及去做一個心甘情願的選擇,並為之全力以赴,這個很重要。

問:孩子是要窮養還是富養好?

答: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每個家庭都應該量力而行,但對孩子的精神上,一定要富養。

問:如何定義孩子的成功?

答:成功的人生有三個詞,心甘情願、全力以赴、享受其中。

問:您最想對孩子說的一句話

答:人生這麼美好,一定要好好享受

相關焦點

  • 童書媽媽三川玲:成為母親「救了我一命」
    一邊是對決定的自我質疑,另一邊,作為母親的三川玲還要背負外界的壓力——你是不是為了自己出名而犧牲女兒?三川玲的確是以做媽媽而「出名」。她是一位兒童教育作家,運營著一個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公眾號 「童書媽媽三川玲」。
  • 童書媽媽:壓根沒有商業計劃書 ,我們的一切都是自然生長出來的
    2013年6月28日,原本在出版界工作的三川玲老師註冊了童書媽媽的微信公眾號,開始發布原創的育兒文章。這些育兒文章廣受好評,童書媽媽的讀者增長得很快,而且粘性很高。慢慢地,有了一些出版社、商家找上門來合作。奇特的是,有些書出版社賣不出去,只能壓庫底,放在童書媽媽的公眾號上,就能賣到清倉甚至加印。
  • 我在童書媽媽遭遇了史上最奇葩的招聘
    30+的中年讀者們,在留言裡火辣辣的分享了自己一邊做父母,一邊讀研、讀博、留學、考證、學技術等等難忘的經歷。作為原文作者,第一次和讀者們如此同頻共振——這世界上不僅僅有功成名就的前浪和想像力豐富、正在迎接廣闊天地的後浪,還有我們這些依舊年富力強、此心不死的的中浪們。難怪在童書媽媽的平臺上,你甚少能見到中年的頹廢、無力,更見不到處心積慮想要撩起焦慮的內容。
  • 女兒12歲,我讓她從名校退學,過一年間隔年
    沒有媽媽會讓孩子走自己內心不相信的道路。 2019年11月10日,我在朋友圈寫下如下文字,宣布我的女兒白羽梵(小丸子)從一所北京名校退學,進入間隔年: 我的小丸一天天長大,我對她愛得熱忱,依然還在帶她來世上那一年的初心。
  • 三川: 我為什麼讓女兒從名校退學?
    我知道我最後選擇了讓女兒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我知道這是我內心相信的道路。沒有媽媽會讓孩子走自己內心不相信的道路。作者:三川玲;本文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ID: tongshuchubanmama)。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2019年11月10日,我在朋友圈寫下如下文字,宣布我的女兒白羽梵(小丸子)從一所北京名校退學,進入間隔年:「我的小丸一天天長大,我對她愛的熱忱,依然還在帶她來世上那一年的初心。
  • 無論來不來童書媽媽的寫作營,我都想把這個秘密告訴你!
    這樣的提問,不同的家長、老師、同行、媒體,都有過類似的:為什麼童書媽媽不培訓「名師」,更關心每一個孩子的收穫?為什麼童書媽媽要關注到每一個孩子,而不是優秀的孩子?為什麼寫作營的老師,很多來自大學的教師、外企的高管?為什麼一個寫作營,不規規矩矩地做著寫作,而是要做一系列的活動?為什麼寫作的研發老師,有來自美國、芬蘭、法國等的老師參與?為什麼一個寫作營,有專業的哲學、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老師?
  • 100本書100個理由,讓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心靈深處對父母的期待
    其實,孩子嚮往書中世界的有趣,往往還能映照出父母和成人世界的無趣,過於一本正經、假模假式,對於價值和意義的盲目追求。經常有家長在後臺為自己的孩子迷戀某些他們認為的沒有意義的書,擔憂不已,我們特此要把上面這句話送給他們。
  • 【泰晤士報】十年百本最值得擁有的童書(4-6)
  • 童書媽媽的讀者朋友,你有一份年終考核和8888元超級大禮請查收
    第 2 題童書媽媽:2020年,我們撰寫刊登了17篇兒童閱讀的文章,做了6個榜單書單,專門寫文章推薦了94本(套)書,推薦並銷售了353種書,共計237500多冊書,平均每天賣了649本書哦!點擊藍字進入→「童書媽媽書單」專輯第 3 題以下4所童書媽媽報導過的創新學校,哪一所在杭州?
  • 加入童書媽媽讀書會做什麼?上海讀書會活動回放告訴你
    童書媽媽讀書會深圳、重慶、杭州的招募貼發出去以後,很多朋友關心,在童書媽媽讀書會裡都幹些什麼。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很多成年人即便自己很少看書,或是以更便宜便攜的電子書為主,也絕對不會忘記給自己的孩子買實體童書。今天,越來越多出版商將注意力投入到童書領域,童書的製作越來越精美,大開頁、繽紛插圖、硬卡紙、安全圓角,選擇越來越多,熱銷榜單越來越長,童書價格也水漲船高,然而,這片巨大的市場中,魚龍混雜。越來越多的父母們提出疑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選童書?如何讀童書?
  • 三川:我為什麼讓女兒從名校退學
    沒有媽媽會讓孩子走自己內心不相信的道路。2019年11月10日,我在朋友圈寫下如下文字,宣布我的女兒白羽梵(小丸子)從一所北京名校退學,進入間隔年:「我的小丸一天天長大,我對她愛的熱忱,依然還在帶她來世上那一年的初心。從明天起,丸兒不去學校上學了,學校很好,但不適合她。
  • 故事知道:經典童書IP,如何借小程序起飛
    漢聲總策劃黃永松、北京漢聲巷總經理溫碧光、「故事叔」餘崇正(從左至右)中國作家協會兒童委員會副主任王泉根,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金牌兒童閱讀推廣人李一慢,資深童書出版人三川玲,《漢聲中國童話》總策劃黃永松以及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慶國
  • 100分父母丨早教專家研究育兒28年,面對女兒也曾極度焦慮
    關於《100分父母》:騰訊育兒出品,每個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毫無保留,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條件、最好的教育,在育兒之路上都想做到「100分」父母。女兒一歲了,焦慮隨著激素水平的恢復得了釋放,心情舒暢,但生活上依然是兩點一線:家和公司。喵姐說,「那個時候我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記得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同事對我有一個特別清晰的評價,說我不是很落伍,是非常落伍,電視劇、明星我都一無所知,所有的工作外時間全給了孩子。「 人生,總是這樣,有舍有得。看著女兒一步步成長,是作為媽媽覺得世間最美好的事。
  • 童書來了丨8本打開腦洞的精彩童書,讓孩子遇見生命的100種可能
    書中展現的每一位女性發明家和她們的發明故事無不令人遐想。她們都熱愛生活,願意幫助別人,又善於觀察和想像,敢想還敢做,尤其是面臨逆境之時,她們也不放棄把自己的創意化為真實的嘗試和探索。在廚房和客廳,在車庫、實驗室和地下室,甚至在改裝過的雞舍裡,婦女和女孩們做出了她們的發明。她們的奇思妙想和創造革新使我們的生活更簡單、更美好。
  • 童書·新書|致敬童心:給孩子的人生啟蒙課
    媽媽勸他:我們豬的命就是好好吃飼料,長出大肥肉。可小黑豬不信什麼命,依舊在村子裡自由自在地跑步。村長看不慣不懂規矩的小黑豬,他決定教訓教訓這只不聽話的小黑豬……影響了無數人人生的王小波同名代表作兒童版,鼓勵孩子勇敢地去開創自己的人生之路。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得主、《烏龜一家去看海》作者張寧最新作品。
  • 這一次媽媽們自己投票,選出了2015年最好的原創童書
    張弘:我們從粉絲的反饋中了解到,一些名家推薦,家長孩子也相當喜歡的童書,在商業書榜上排名卻靠後;而一些網上書店排名居前的童書,買到手一看,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不少「魔粉」建議,可不可以有我們民間自己的榜單?獨立於任何實體或線上的圖書策劃、出版或銷售機構;不參考任何銷量排名或榜單;完全由爸爸、媽媽和孩子來推薦,推薦那些最接地氣的好童書。
  • 媽媽抱怨女兒對自己不好,人生回答機:看看你小時候怎麼對她的吧
    文丨福果媽媽大街上,女兒摔了媽媽排隊買的保健品,對媽媽喊:「跟你說了多少遍了,這些保健品都是騙人的,你聽不懂話是不是?」媽媽看到朝這邊聚攏過來的人,輕聲說:「你小點聲,這多丟人吶。」女兒依然大聲喊: 「你還知道丟人啊,跟我回家!」在家裡,媽媽洗了女兒的髒衣服,正從洗衣機裡往外拿,女兒回來了。
  • 童書媽媽讀書會北京B組成立:2018請見證我們的變化
    童書媽媽2016年讀書會招募這是你期待已久的童書媽媽2017年讀書會招募貼童書媽媽讀書會成立感言: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你期待已久的童書媽媽2017年讀書會招募貼這是一個任何奇蹟都有可能發生的地方 | 童書媽媽深圳讀書會成立一定是特別的緣分,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 童書媽媽重慶讀書會杭州:最美童書媽媽讀書會開啟為什麼要在上海和廣州開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