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吹泡泡 杭城一學校把數學課變得遊戲化

2020-12-23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0月29日訊(記者 董詩夢)《神奇的泡泡》,一聽到名字,你首先想到了什麼課程,科學課?杭州市勝利實驗學校的張麗孟老師說,這是一堂數學實驗課!

  在課堂上,同學們拿著泡泡水,小心翼翼地吹著泡泡,一個同學負責掐秒表,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時間,一個負責調配泡泡水……昨天,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暨2015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的分會場在勝利實驗學校、天地實驗小學、建蘭中學中舉行。

  「30ml的洗潔精,加入多少的水,才能吹出保持久、不易破裂的泡泡呢?」帶著這個疑問,同學開始探究了。

  「我覺得應該是70ml,水比洗潔精多一點,吹出的泡泡會大一點。」一位同學回答。

  「加60ml,洗潔精和水的比例是1:2。」「30ml,1:1,泡泡的外圓厚實一點不容易破。」……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

  張老師把學生分成9個小組,嘗試著讓每一組做一個實驗,一組一個配比,記錄下6次泡泡保持的時間長短。實驗結束,加入90ml水的泡泡液持續時間最久10秒,也就是1:3。在學校的科技節上,同學們也曾多次實驗,進一步換算,最後發現3:5是最優配方,也就是比例在0.6左右時,泡泡的持續時間最長。

  這時候,張老師引用大家的實驗結果,說出了一個神秘的數字——0.618。「這是黃金比例。」一位同學舉手說出了答案。那麼,「黃金比」除了在泡泡水的配方上,還有其他地方也會運動到嗎?

  「據說如果一個人的上身和下身的比例是0.618時,看上去是最美的。」「照片構圖的時候,最協調的也是0.618呢!」「連我們的國旗都是黃金比例。」「五角星也是黃金比例。」……在張老師的ppt中,舉出了不少大家生活中存在的黃金比例,讓同學們驚訝不已。

  孫維佳老師說,其實從2005年開始,學校數學教研組就嘗試將數學學習遊戲化,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將統一領域內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創編了一系列具有數學味的遊戲活動,還設計了「數學與美術」、「數學與信息」,「數學與科學」等一系列整合課程。勝利實驗學校校長張浩強介紹,語文、思想品德課程早在2013年就做了整合,包括了學科內的整合、學科間的整合以及全學科的整合兩部分。數學的整合也於上個學期開始在全年級進行滲透,每周一節的科學素養課程,包括了數學與美術、數學與信息、數學與健康等多門學科。

  而在天地實驗小學的「拓展性課程開發與實施」分會場,學生們自由選課,讓自己成為高爾夫小達人,或者是小演員,亦或是小建築師……

  在「快樂廚房」中,學生們正在製做「總督杯」。鄭洋老師用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們知道「總督杯」的來歷,認識製作時所用到的各種工具和食材,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製作流程,完成之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一節「總督杯」製作的課堂上,鄭老師將歷史、美術、品德課等融入其中,讓學生們在快樂中獲取知識。

  「體驗式學習,使學生的『生長』有了多種可能性。」天地實驗小學的王雷英校長說,「我們的拓展性課程並不是社團課、興趣班,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學會合作、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遊戲化教學,數學與遊戲不分家——特級教師 名師故事
    >立志 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頭號玩家」2014 年作為深圳福田區數學教研員的她帶領團隊開始深入區屬學校調研累計聽課 200 餘節涉及近 50 所學校她帶領團隊開發並完成了12冊《愛上數學的好課程》200多節微課遊戲900多個課堂教學遊戲開展了「遊戲進課堂」系列活動數學「遊戲化教學」在小數教育界
  • 他們把數學課堂變成一款獨立探險遊戲
    同步在線的6位小朋友,在上了兩小時課後依然亢奮,為老師「拖堂」而高興得手舞足蹈。這堂課的老師、根道數學的創始人甜菜告訴芥末堆,這套遊戲化課程他已經醞釀兩年多。在數學教學仍以講授式、解題式為主流的今天,他想讓那些成績中等、不愛刷題的孩子,也能以這種方式找到學數學的趣味和動力。
  • 作文展|《吹泡泡遊戲》《四季》《我學會了洗衣服》
    吹泡泡遊戲二年級 朱紫妍一天上作文課,馮老師神秘兮兮地從講臺後面拿出一些紙杯和一些吸管。然後,在紙杯裡倒上了一些透明的液體,周芸感覺很奇怪,問:「馮老師,這是白開水嗎?我看了好想喝。」馮老師連忙說:「這是泡泡液,今天我們要玩吹泡泡遊戲。
  • 魔力耳朵新推「泡泡」互動遊戲 實時互動課堂趣味性更高
    作為一家專注1對4小班課的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平臺,「互動」一直是魔力耳朵課堂的核心;「遊戲化、場景式教學」一直是魔力耳朵課程的亮點。為了打造更具趣味性的課堂,讓孩子輕鬆學習英語,魔力耳朵一直深耕於互動與遊戲化課堂優化,近日魔力耳朵課堂互動再升級,打破已原本具有行業差異化的課堂本地互動模式,新推課堂實時互動遊戲,再次拉開與行業其他平臺的差距。
  • 魔力耳朵少兒英語「泡泡」遊戲課程上線 持續深耕遊戲場景化服務
    魔力耳朵少兒英語「泡泡」遊戲課程上線 持續深耕遊戲場景化服務 2019年12月23日 16:4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魔力耳朵遊戲場景化服務再更新 新上線的泡泡實時互動備受小學員歡迎 眾所周知,魔力耳朵少兒英語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在線課堂的遊戲化場景式教學打造,目的就是形成一個更輕鬆的教學氛圍,令學生可以在寓教於樂當中更好的掌握英語知識。
  • 三年級作文:吹泡泡
    一天,班主任金老師向我們預告:明天中午,全班一起吹泡泡。我一聽高興壞了,心想:終於能夠吹泡泡了!第二天,我帶上了吹泡泡的工具,來到了學校。到了中午,終於盼到這一刻了。我們帶著棒子,拿著泡泡瓶,準備去吹泡泡了。
  • 幫助寶練口型與發音的遊戲:吹泡泡
    遊戲準備:媽媽的口紅。遊戲目的:通過練習唇部的動作,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媽媽寶寶一起玩1.首先是練習圓唇的動作。這個訓練過程很有意思,寶寶一定很喜歡,就是一般的吹泡泡、吹蠟燭、細麵條、吸碎布丁等等(是不是很方便啊,這些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訓練方法,非常適合寶寶的練習)。2.然後是練習拉唇的動作。這個動作說起來是很簡單的,就是需要寶寶直接露齒微笑的動作或是邊照鏡子邊做鬼臉,並說出簡單的漢語拼音,如a、u、y等,但是做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嘴形和發音。
  • 遊戲化教學 課堂「玩」起來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遊戲化教學 課堂「玩」起來&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日前,福田區教科院舉行「益智遊戲與遊戲化教學南北對話」活動。
  • 遊戲進課堂:融入學科教學的遊戲化創造力培養研究
    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已學習了拱形的知識,所以在遊戲總結之初學生認為提升高塔穩定的形狀為「拱形」。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塔身上的結構,啟發他們思考塔身上的這些結構是否符合「拱形」的特點,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接著,教師結合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學習的「三角形」的特點,讓學生觀察並指出塔身上大量應用的三角形結構,從而認識到「三角形的穩定性」。
  • 上海新東方泡泡教師鑄就激情陽光課堂
    作者:楊琳   談起數學老師,我們都能找的到形容詞是,邏輯思維強,凡事講求精確,處理問題較理性,但在新東方泡泡的數學課堂上,讓同學們看到了的不僅是這些,那妙語連珠、機智幽默的言談讓人捧腹不止
  • 小班美術教案:熊貓吹泡泡
    活動準備:  吹泡泡玩具兩套,熊貓頭飾一個、人手一張印有熊貓吹泡泡的畫紙、作畫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遊戲:「吹泡泡」(室外)  1、  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特徵。  師(周):「熊貓寶寶們,你們看,誰來啦?」[師(白):扮演熊貓媽媽走進來。]
  • 不只是「遊戲化」,荷小魚數學思維課線上線下雙向啟蒙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在線啟蒙教育階段的學習一向是以趣味性為導向的,因為知識遊戲能夠提供孩子們專注力的穩定性,所以這不僅給低年齡段孩童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的動力,還成為了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利器」。與此同時,外界也有一種聲音說,遊戲化的課程設置會讓孩子玩大於學,不利於孩子以後進入傳統學習環境中。
  • 上好一堂課做好45分鐘的「導演」 成都一高校上數學課像放電影?
    說到數學,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抽象,學生們會覺得難。對於數學老師來說,如何把數學抽象的概念、定律、性質、法則等知識點,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接受,並能夠靈活的運用,更是難上加難。
  • 親子學堂&藝術成長微課堂|用泡泡進行繪畫創作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澎湃新聞親子學堂攜手尤倫斯(UCCA )兒童藝術中心將免費為全國兒童提供線上藝術成長課,希望「藝術成長微課堂」欄目可以為待在家的孩子們提供獨特的藝術學習體驗。藝術成長微課堂|《泡泡大作戰2-4歲》(08:52)本期藝術老師將帶領孩子們一起玩泡泡遊戲,用簡單的方法製作泡泡,並用吹出來的泡泡進行一次有意思的繪畫創作。在藝術分享環節中,老師為小朋友們介紹了由三位好朋友組成的一支泡泡製造者團隊。
  • 大班語言教案:吹泡泡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語言教案:吹泡泡   一、目標   1.在鞏固「月亮、烏雲、母雞、果樹」四個詞語的基礎上,感知認識「星星、雨點
  • VR技術進課堂 戴上「眼鏡」學數學
    朝城路小學利用VR技術上數學課,膠州市常州路小學利用3D軟體上數學課,兩地通過視頻直播形式同上數學課,實現資源共享。據悉,這是青島市首次將VR技術運用到數學課堂。朝城路小學數學學科分管幹部李民介紹,學校之前將VR技術引入了海洋課程和科學課程中,去年9月嘗試將VR技術引進數學課堂,深融VR這一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發展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在多維信息空間上創建了一個虛擬教學信息環境,能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 數學課堂的魅力——句容碧桂園學校青年教師研討課
    6月2日,句容碧桂園學校啟動本學期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本次活動既是句容碧桂園學校學年系列教學活動暨「讓學習真正發生,關注學生體驗與創作的高效課堂」研討課活動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學校為青年教師展示教學基本功和貫徹IB項目教學理念而搭建的宏大舞臺。
  • 初中數學課堂遊戲教學策略
    一、初中數學遊戲教學的可行性《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正對問題情景,與他人合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 大塘小魚繪本課堂:看中美兩國老師教數學物理的方式,差別太大了
    在數學課、科學課上,她利用3D筆列印出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小道具,通過遊戲將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等等都激發了出來。比如,教數學圖形時,她就教孩子用3D筆「畫」了一個吹泡泡的道具:教幾何的時候,她又教孩子們用3D列印筆「畫」了一些俄羅斯方塊,用這些俄羅斯方塊來拼各種幾何圖形:在教立體幾何時,她特地把幾何模型列印了出來,每個幾何模型有多少條稜邊一目了然
  • 聚焦同課異構,打造精細化數學課堂——淄博高新區第一中學數學組...
    數學課怎樣上才能讓孩子們更感興趣、更高效提升孩子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是數學老師們一直努力的目標和方向。11月16號到12月4號為響應學校的「同課異構、異課同構」活動要求,初一至初四數學組的老師們開展了「同課異構、異課同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