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手了,發文要求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全面自查,覆核獲獎真實性。這段時間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小學生癌症論文獲一等獎,真是刷新了公眾對於少年科研的認知。有媒體公開質疑,普通人恐怕連C10orf67基因是什麼都搞不懂,小學生卻有本事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動物模型、臨床樣本分析等多個方面對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的作用進行解析,斬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項。
如此天才,全賴「拼爹」。陳某彬在公開信中承認了替兒子捉刀,其身份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曾發表過探討C10orf67或與癌症的發生有潛在關係的論文。與他在同一研究所工作的夫人楊某萍更厲害,是國家自然基金某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研究的就是C10orf67與肺癌的關係。還有人深扒陳姓小朋友的參賽指導老師是其父下屬,比賽的評委中不乏其父母的同事、前同事。
悲哀不?悲哀!正如某知名媒體所質疑的,小學生研究癌症獲一等獎,證明了科創賽「癌症」的嚴重。這「癌」不就是學術腐敗破壞教育公平嗎?C10orf67的研究成果是關起門來一家三口的「近親繁殖」,大人也就罷了,橫豎還有科研人員的本職所在,何苦揠苗助長炮製一個「少年天才」呢?
深究原因,還是在某些國內知名競賽上獲獎,等於手握名校自主招生入場券的慣性使然。在2020年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以前,包括科創賽在內的一些競賽獎項,是名校錄取的重要參考值。在賽事上有所斬獲,就有可能獲降分錄取上心儀的名校,這一條有別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金光大道,怎叫人不心動呢?
在中小學階段進行腫瘤、病毒等研究獲獎,陳姓小學生並非孤例。某知名媒體認真搜索近三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發現,包括前三甲在內的不少研究,圍繞著「活禽市場鴿源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的發現及其生物學特性測定」「降低TNFAIP8 在食管癌細胞的表達增強其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來源於微生物中三萜烯A3化合物的抗腫瘤作用」「天冬多糖通過誘導細胞凋亡選擇性抑制髓源抑制性細胞」等艱深晦澀的主題展開。對以上這些詰屈聱牙的學術名詞,且不說我等普通人望而生畏,恐怕即便是碩士博士,也未必能輕易涉足。
一位生物醫學博士公開在媒體上質疑,上述研究從理論知識上,遠超中小學生能掌握的水準,再細究做這些研究需要配套的實驗室及設備,更不可能是中小學能配備的。
這其中有多少仰仗父母的學術資源,沽名釣譽的「假天才」,真該好好核查。教育部此時出手,勢必能夠遏制學術造假之風,兜牢教育公平的底線。要知道,那些靠超水平科研「擼獎」的中小學生,秒殺的不僅僅在高校裡為科研禿頭的博士碩士,還有因經濟條件限制、地域差異無法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同齡人。
所謂教育公平,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才算。學術腐敗破壞了教育生態,這種「癌」,腐蝕社會公平,產生的惡果不亞於經濟腐敗。
教育部祭出的「殺手鐧」有兩招,一是從2020年開始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二是最新下發的「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的規定。這比任何強化競賽管理的措施,都來得有效。只有競賽獎項不再作為升學的依據,才能徹底扭轉青少年科創賽「大放衛星」的妖風,從源頭上肅清學術腐敗。
靠「擼獎」升名校的方便之窗,在基礎教育階段,算是徹底關上了。然而在取消自主招生之後,高校闔上的那扇窗,還是一條縫都不要留下為好。畢竟,肅清學術腐敗,匡扶教育公平,制度設計不留半點投機的餘地方為上策。(林雙)
【來源:廣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