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長春全城大堵車的難受勁兒還沒過去,很多人已經習慣這幾天早出門半小時的模式。一年級剛入學的小豆包們,也背著書包加入了早高峰的戰役。
這兩天長春教育圈比較熱議的話題,是一年級小學生們的分班情況,長春幾所老牌名校加新區的新校,一年級生源如何?
從圖中可以看到吉大慧谷、吉大尚德、吉大英才、師大明達,三所位於南部新城及北湖區域的吉大、師大合辦校的一年級班級數全都在20以上。吉大慧谷更是以34個班級名列前茅。
新區學校有這麼多生源?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經過仔細地分析、看了眾多網友的發言、採訪了很多學生家長之後。抖房對於這個話題,有幾點猜測和擔憂。
有網友問:班級多的新區,是不是說很多中青年都在新區居住?不得不說,近兩年,長春一南一北兩個區域的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房地產的開發,幾年前還是荒地的區域,現在是一片高樓。很多在市區沒有名校學區房的中青年,尤其是外來流入人口,都選擇在新區買房。
原因有兩點:居住品質高、有學區。
所以,新區集中了很多中青年居住群體,這是不爭的事實。
新區生源繁榮的現象,確實說明了人口越來越密集,但是卻不能保證全都是優秀生源。能進入傳統名校的學生,除了學區房的要求外,還有很多優秀生源特招,比如傳統吉大系的學校,很多都是吉大醫療、教育系統的子女,所以,傳統名校將被新區學校比下去,這不太可能。
當然是師資!
我們都知道,傳統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周邊房價都兩三萬,原因還是在於教育資源,這裡說的資源,主要是師資。如果比硬體設施,新區的幾個新建學校,真的非常科技、現代化,當然,教師也都很年輕。老牌學校的教師都是很有經驗的老師,新區學校的老師多是新招或者其它學校挖過來的老師。
一個年級就有20、30多個班,對於老師的要求量也非常大,這種情況下,能否保證教師的質量?這是每個孩子家長都關注的。
有人質疑新區現在的生源爆炸是房地產開發商炒出來的,但是新區的生態環境、交通狀況以及未來發展等,對比老城區都有優勢,年輕人在城中買不起三、四萬一平的一線學區房,其它老學校的教育水平也有差距。新區有居住品質高的樓盤,還有硬體設備齊全的吉大、師大冠名校,導致家長們都蜂擁而至,並不意外。
希望新區的各所學校,能提升整體的師資力量,拿出成績,讓家長們打消擔憂,畢竟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