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新區:創新領航 逆勢突圍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在吉林長春,曾誕生了多個「第一」: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列鐵路客車、第一輛有軌電車……曾幾何時,「長春製造」星光閃耀。然而,在改革發展中,產業結構單一、僵化無活力一度成為制約長春經濟轉型升級的瓶頸。

近日,經濟日報調研採訪組走進長春新區時發現,這裡集聚了一批優秀的創新力量,形成了培育創新創業的沃土,讓一切創新源泉在新區充分湧流……秉承先行先試、敢拼敢闖的改革精神,長春新區正以科技創新實現逆勢突圍,一場直面「痛點」的攻堅戰已經打響。

用真情換真心 為市場添活力

「只要把問題反映在微信群裡,很快就能得到解答和幫助,有時甚至是秒回。」微信群裡有專人負責對接企業大小事務,目的就是力爭足不出「群」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這讓入群的長春融成智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宏偉連連誇讚,「有了這個微信群,不管是停電停水、還是員工上下班交通問題,我們和政府各部門工作人員打起交道來,就像一家人一樣。」

長春光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逸夫也點讚了這個頻頻被提及的微信群——長春新區企業高管微信群。原來,光華科技受電話遷移及寬帶網絡問題困擾已經半年之久,當王逸夫把情況反映到微信群裡,長春新區政務服務與營商環境局副局長、助企隊長周叢紅第一時間回應,併到企業現場辦公,幫助企業對接相關部門,只用4天時間就協調企業接通光纖入戶,並節省了幾十萬元的布線費用。

微信群的建立為高質量服務寫下生動註腳,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忠斌表示,近年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遇到了一些新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體制機制問題進一步凸顯,改善營商環境已成為東北振興的首要任務,「營商環境改善了才能留住企業、留住人才」。

服務事無巨細,只為拴心留人。長春新區創新開展「萬人助萬企行動」,組建118支助企工作隊深入1359戶企業,著力開展邀請企業高管加入微信群、做好問題跟蹤和反饋、加強與企業所屬開發區配合協作、做好企業推介、提高服務企業能力、提升服務效能等10項工作,幫助企業收集問題701個,解決609個,問題解決率達到86.88%。

「改善營商環境不只是簡化審批流程,而是涵蓋方方面面,小到企業門前的一叢雜草,我們都會儘快清理。企業事無小事,企業提出的合理訴求立刻落實。」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唐繼東用「動真心、換真情」詮釋自己參與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時的切身感受,區內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強了,讓她覺得一切辛苦沒白費。

「幹部的真心真情讓我們與長春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願意留在這裡,為吉林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貢獻力量。」這是記者在採訪中聽企業代表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為市場增添活力。近幾年,新區每年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100個以上。2016年至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完成796.4億元、889.3億元、966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始終在省市保持領先。

優化產業結構 勤耕耘結碩果

誰能想到,鳴響我國商業衛星研發第一槍的企業來自長春。從開我國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之先河,到如今13顆衛星在軌運行,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團隊歷經十年攻關自主研製而成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成了名副其實的「長春之光」。「我們把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兒做成了,靠的是不斷創新,一個又一個微小的突破,聚合起來就是『吉林一號』創新工程的成功。」長光衛星綜合辦公室主任韋樹波說。

作為全國第17個、吉林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自2016年組建以來,就在新舊碰撞中摸索前行,可究竟該怎麼「新」?向航天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邁進是一個重要機遇。

長春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周衍廣欣喜地看到,「新區航空航天信息產業正向衛星、無人機等應用領域的集群化方向拓展,上下遊產業鏈不斷延伸,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自成立以來,新區始終注重培育創新主體,搭建了光電子孵化器等孵化載體44個,孵化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000餘戶,源源不斷地為大眾創業輸送新生力量。

「今年以來,光是我接待的基金公司就有40多家,要是現在融資,可能還不夠我們老股東分配。」紮根在北湖科技園的長春海譜潤斯科技有限公司,以生產OLED材料起家,目前已與國內主要面板廠商京東方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公司總經理郭建華告訴記者,「過去科技園的馬路上看不到幾個人,現在車水馬龍。從建成光電半導體新興產業集群來說,長春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走出像樣的高新技術企業」。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東北問題研究專家王琛偉認為,長春新區通過創新發展,強化自身造血能力,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中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已成為振興東北的重要突破口,釋放出向上發展的積極信號。

一株株「新苗」讓長春製造「舊貌換新顏」。截至目前,新區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56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177戶,2018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實現267.7億元,同比增長22.4%,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3.4%,為產業轉型添薪續力。

集聚創新要素 釋放改革動能

成功的秘訣在創新,創新的關鍵要素是人才,可想要發展哪一樣都不容易。新區的建立,使得蟄伏已久的改革動能被激活,在搭建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上,長春卯足了勁兒。

「創新券」的發放更像是一場「及時雨」,為解決創新創業需求「雪中送炭」。長春新區在全省首推科技「創新券」,區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作為「創新券」專項資金,「我們依託新區科技服務雲平臺,通過政府買服務、企業用服務的方式,進一步降低企業創新創業成本。」李忠斌介紹,目前已累計發放「創新券」1.29萬張,兌付資金2125萬元,有效激發了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

為營造良好創業環境,新區加快集聚各類創新資源要素,著力構建協同創新的共同體。通過聯合「一院四校四所」建設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了光電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5個專業技術平臺,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60餘家。

「希望引進的企業能夠與長春本地特色有效結合,讓他們在這裡生根發芽。」中心負責人吳喬表示,一方面,吸引中關村科技前沿項目、理念和技術轉移新區,實現優勢互補和產業對接;另一方面,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環境,有利於打通外部金融資本、市場資源接入吉林軌道。

布好局、匯成勢,長春新區持續發力吸引高端人才。具有IT領域資深研發與管理經驗的張立華,作為第一批入選「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的高層次人才,在長春新區創辦長春博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新區千方百計吸引人才,為我們這些從世界各地回國、回鄉創業的遊子,提供了最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人才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政策的競爭。長春新區依託省市區三級共建的「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從科技、產業到金融全方位入手,制定完善具有新區特色的人才政策。

「很多企業還直接把新區的人才政策作為提升新引進人才薪酬待遇的條件,以提升引才聚才的效果。」長春新區人才辦主任王奇志說,新區給予入選英才資金已達8000多萬元,近400人次獲政策惠及,企業反響熱烈。

長春,「創新」號巨輪正揚帆起航、競速前行!

(經濟日報調研組成員:孫世芳 李己平 王 霖 郭靜原 覃皓珺 執筆:郭靜原 王 霖)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知行合一 長春新區構建醫藥產教融合體系賦能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發展
    人民網馬俊華攝會上,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華景斌與教育部規建中心秘書長、北京國育展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少明共同籤署《關於合作建設產教融合科技未來創新城項目的協議書》,基於長春新區的主導產業優勢,全面構建醫藥產教融合體系,為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發展賦能。
  • ...辦學強內涵|長春新區開展中小學「規範+自主」發展性督導評估及...
    12月4日—23日,為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不斷構建「五育並重」的「悅教育」育人體系,逐步形成「標準引領、管理規範、內涵發展、富有特色」的良好辦學局面,整體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入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長春新區教育局組成督導評估組,對長春新區
  • 長春新區:科技園裡的幸福生活
    吉林省大安市大崗鎮雙崗村58歲農民楊禮從沒想到能和老伴一同到長春北湖科技園裡打工。 長春北湖科技園是長春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湖科技園內,一棟棟橙色的小樓,明亮的玻璃窗,樓下草坪樹木綠意盎然。這樣的工作環境,讓楊禮讚嘆不已。
  • 精準洞察全新布局 美妝品牌珂拉琪逆勢突圍
    回顧2020年,美尚股份旗下潮酷彩妝品牌colorkey珂拉琪(以下簡稱「珂拉琪」)逆勢突圍。剛剛落幕的202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珂拉琪以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6億元、80分鐘天貓旗艦店累積銷售破億的數據,躋身國貨彩妝榜TOP3。其中,主打產品C位唇釉家族天貓旗艦店累積爆賣245萬+,平均每60秒賣出1.6萬支。
  • 外籍高端人才可在長春新區直接申請中國「綠卡」
    新華社長春12月12日電(記者 姚湜)為助力東北創新發展,經公安部驗收通過,七項支持長春新區建設發展的出入境政策措施於12月12日正式實施。外籍高層次人才可以在長春新區直接申報在華永久居留,不需國家部委或省級人民政府推薦;長春新區內企業選聘的外籍人才,可在入境口岸申請工作籤證入境。
  • 長春新區天吉通用航空城項目
    長春新區著眼於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把先進位造業確定為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正深入落實「中國製造2025」,大力發展航空航天裝備、智能控制與感知等裝備製造業。通用航空產業體量規模較大,帶動效應明顯,是世界技術、人才、資本集聚化程度較高的產業,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 逆勢突圍 家居賣場運營模式新突破
    為順應這種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賣場正愈發重視以「一站式購物」為代表的泛家居模式,並稱之為未來傳統家居賣場突圍的方向。所謂的泛家居模式其實就是在傳統的家具賣場中,引入更全方位的消費模式或者商務辦公,通過多元業態的融合,互相形成輔助消費引力,帶動整個賣場的活力,同時滿足餐飲、購物、休閒、辦公等全面的需求。
  • 鼎艾科技:逆勢發展 成功突圍
    企業如何走出疫情帶來的困境,實現逆勢發展?湖北鼎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給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湖北鼎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合「蘄艾」的特性開發了蘄艾灸、蘄艾足浴、蘄艾精油等100多種產品。鼎艾科技2月3日復工復產後,受交通受阻影響,年前300萬訂單無法及時出貨,國內市場新訂單急轉減少。
  • 逆勢突圍 寧波音響品牌全球樂器排名躍至38名
    逆勢突圍 寧波音響品牌全球樂器排名躍至38名   中新網寧波  作為中國音響企業代表之一,寧波音王更是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下,突破困境,逆勢飛揚,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行業展會,堅持兩條腿並舉的方針鞏固和拓展國內外市場,堅持科技創新,整合收購的國際品牌資源,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得以提升,從原來的51名上升到現在的38名,在大陸僅次於珠江鋼琴集團。
  • 長春新區對標國際營商規則 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今年以來,長春新區開啟「實施法治體檢行動、助力新區民企發展」活動,為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增添了新亮點。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長春新區人民法院始終以企業合法利益為問題導向,構建行之有效的行政框架以及矛盾糾紛解決機制,這是人民法院與證券金融機關勢必要對中小投資者做出的莊嚴承諾。
  • ...賦能新區企業 長春新區舉辦企業上市及高新技術企業資本市場論壇
    12月2日,長春新區攜手中信銀行、中信證券,共同舉辦長春新區企業上市及高新技術企業資本市場論壇。論壇邀請金融行業專家、上市及擬上市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代表齊聚一堂,以新的發展視角,解讀金融政策,分析市場機遇,充分運用資本力量賦能新區企業,為打造資本市場新區品牌凝聚力量。
  • 人民日報海外版:外貿企業這樣逆勢突圍
    記者採訪了部分外貿企業,了解他們逆勢突圍的拼搏故事。保住訂單、生產轉型、風險紓解、穩崗穩產、分散市場……外貿一線的從業者正在用事實證明「辦法總比困難多」!同樣實現逆勢突圍的,還有寧波寧興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寧興控股進出口額達2.3億美元,逆勢增長25.31%。其中,僅韓國三養火雞面一款代理產品,1-2月就賣到了1.8億元人民幣,排名全網進口速食類商品第一。
  • 長春新區發布學位預警
    #吉林發布# 【長春新區發布學位預警 比去年增加了一所預警學校】近日,長春新區招生入學管理平臺發布了「長春新區2021年學位預警」。  據了解,長春新區2020年可提供的公辦、民辦學位總數與新生入讀需求能基本保持平衡,但公辦學位仍然高度緊張,民辦學校壓力也逐步加大。
  • 逆勢突圍 弘陽家居的進擊
    馬太效應加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只有那些有足夠品牌積沉澱、擁有大運營思維和快速創新的企業,方能逆勢突圍。   由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 2020年9月份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為108.26,環比上漲6.33點,同比下降2.28點。
  • 荊門石化特種油品逆勢突圍
    本報訊 進入3月,荊門石化30萬噸/年糠醛精製裝置、20萬噸/年異構脫蠟裝置和10萬噸/年白油高壓加氫裝置滿負荷生產,其他裝置也逐步提量生產,特種油品銷售在疫情期間實現逆勢突圍
  • 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加入戰「疫」
    連日來,在抗擊疫情一線,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積極投入戰「疫」,他們中,有夜以繼日與疫情戰鬥的科研人員,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企業家。疫情面前,他們衝鋒在前,在各自領域中發揮所長,匯智匯力,共克時艱。科技賦能,助力一線戰「疫」是「長白慧谷」英才們最顯著的特點。李玉新是吉林省高級專家、長春高新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東北師範大學藥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 東北經濟陷入困境,長春為何能突圍?
    圖/新華「東北突圍」的長春樣本本刊記者/徐天本文首發於總第871期《中國新聞周刊》怎樣突圍,是擺在東北三省面前的問題,也是長春面臨的問題。對這座城市來說,國企改革之後,長春是否要繼續依靠汽車、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等產業,還是找尋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發展,是對本土企業進行孵化培育,還是對外招商引資?如何逆轉東北人才淨流出的局面,在激烈的競爭中吸引到人才?
  • 長春新區正德學校來了!
    長春新區正德學校,是長春新區政府投資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其建設用地位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南起宜居南路,北到利陽敬老院,西臨超然街,東至規劃體育場館用地。
  • 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匯聚戰「疫」一線
    在抗擊疫情一線,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積極投入戰「疫」,他們中,有夜以繼日與疫情戰鬥的科研人員,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企業家……他們每一份善舉與努力的背後,都彰顯著一份抗戰疫情、驅散陰影的新區力量。科技賦能,助力一線戰「疫」。
  • 廣西塔嵐大酒店進駐南寧空港新區天健領航大廈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南寧9月2日電(記者 龐革平)9月1日上午,廣西塔嵐大酒店進駐南寧空港新區天健領航大廈籤約儀式在南寧舉行。同時,天健領航大廈定製型寫字樓及高級公寓啟動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