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殼這個產品就是一個流行風,因為單價低,作品原創性特別差,一直以來都被深圳華強北引領風尚。
記得10年前,大家都在討論「剁手」與「麥腎」買蘋果的時候,手機殼悄悄地火了一把。走進華強北某商店一樓你會發現單價略高的手機殼,二樓則會便宜點,三樓到四樓拿貨價格則一樓是零頭。
為什麼這麼便宜,因為出貨量大,可複製性強,隨便在找個大學生在網上剽竊點圖片就可以做了。
競爭那麼激烈,創業勢必很難吧。任何一次產品型的創業只看表面都會被錯誤引導。
2017年以後智慧財產權被重視,抖音上有很多藝術生通過畫手機殼接到一些店鋪的單子,於是想要低成本創業的大學生自然選擇了入淘,首先有了自己的平臺賣自己設計的產品。
在產品拼殺中,原創性成為了優勢。
而這些人中,有2個大學生開啟了自己創業的之路,趙一開和李祥同是蘭州理工大學的同學,兩個人聯手創業,給人做定製手機殼,後來也加入了快遞員彭松。
生產、設計、客服、物流都具備了,但是問題也接踵而來,與大量複製品相比,他們的定製規模產量保證不了,於是在用戶交流上也費盡心機,依靠顧客的定製要求,硬是把籤名、打孔、圖案協調做到了件件滿意。
銷量自然上來了,但是侵權的問題也接踵而來,雖然圖片是自己設計的,但是大部分的文字得避開被人投訴。
知識產品的重視引來了更多商人通過侵權來賺錢,他們接過佛教協會「佛系」的案子,還有很多同行惡意投訴,於是他們開始在線上完善了著作權,先對銷量較高的產品進行了註冊,創作上也更謹慎了。
在他們認為可以大刀闊斧幹一場的時候,劣質的複製又來了,原價19元的產品被9.9元複製,就像無數的野草一樣堆積在他們身邊。
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眼前有很多路給他們選擇,堅持原創走下去勢必很累,但必須這樣。因為商業的本質就是誠信,自由市場並不是由一部分人引領的。
趙一開目前已經擁有5位設計師,原創圖庫3800多幅,未來屬於擁有厚積薄發能力的人,而不是賺快錢的人。
雖然面對華強北這樣強大的產業,但是在用戶需求轉變為生產力的時代,一次直播可以滿足一條街一年的銷量,一篇文章可以帶貨超過30萬元,原創作品相比複製品更久,大部分超過3年以上,複製品只有幾個月。
創業是一個過程,而不局限於開始與暫時的結果,希望今年畢業的大學生們擁有好的點子,並堅持下來,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