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7日,位於德國柏林的沙裡泰醫院宣布,在該院搶救的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已經甦醒,正在脫離呼吸機,並能對語言刺激做出回應。為了這個人,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不惜拿「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制裁俄羅斯。
納瓦利內何許人也,竟讓此前頂住美國壓力、堅定推進「北溪-2」項目的德國改了主意?
納瓦利內
44歲的納瓦利內是俄羅斯反腐基金會的創始人,被西方視為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反對派人士。上月20日,納瓦利內在搭乘俄國內航班途中感到身體極度不適,飛機緊急降落俄西伯利亞南部城市鄂木斯克,在當地醫院接受緊急救治。第二天,納瓦利內的妻子致信普京,申請出國治療。第三天,納瓦利內獲準前往德國。
當時,就有傳聞稱納瓦利內被人投毒。9月2日,德國政府發表聲明稱,納瓦利內中了名為「諾維喬克」的神經毒劑,並予以強烈譴責。隨後,歐盟、北約和西方多國紛紛跟進譴責俄羅斯。
同一天,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俄方準備好與德方展開全面合作,重申俄方醫生治療納瓦利內時沒有在其體內發現任何有毒物質。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一些政客對俄羅斯發起了典型的信息戰。
在俄方看來,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已經被西方政治化了。俄外長拉夫羅夫4日表示,當前事態讓人想起了俄前特工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
斯克裡帕爾和女兒
2018年3月4日,俄前特工斯克裡帕爾和女兒在英國索爾茲伯裡街頭一張長椅上昏迷不醒。英國警方稱斯克裡帕爾父女中了神經毒劑,英國政府表示,那起事件中出現了軍用級別的神經毒劑「諾維喬克」,並將矛頭直指俄羅斯。
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引發英俄外交風波,雙方相互驅逐外交官。隨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20多個國家驅逐了130多名俄羅斯外交官,這也遭到俄方的對等報復。
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恰好發生在2018年俄羅斯大選前兩周,西方集體對俄發起外交戰,則是在普京剛成功連任不久。在那之前,納瓦利內曾在俄國內多地發起抵制大選的抗議示威活動。不過,當年普京連任的得票率卻創下歷史新高。
如今,同樣的「配方」——神經毒劑「諾維喬克」,同樣的「味道」——政治化,「中毒」的主角換成了納瓦利內。而且,這起事件發生的時機,依然比較耐人尋味。
前不久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右)到訪白俄羅斯,與白俄總統盧卡申科會晤。
一個新的身影值得注意——白俄羅斯。白俄總統盧卡申科3日告訴到訪的俄總理米舒斯京,稱白俄情報部門截獲德國與波蘭之間的對話,證明納瓦利內「中毒」是不實之詞。
4日晚,白俄國家電視臺播放了一段錄音,據稱是德波兩國兩名官員之間的對話,大體內容是阻止普京幹預白俄國內事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陷在俄羅斯國內問題裡」。
無論這段錄音的說辭是真是假,納瓦利內「中毒」事件都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當前白俄局勢。自8月初大選、盧卡申科再度連任後,白俄反對派質疑選舉結果,抗議示威愈演愈烈,美歐等西方國家也欲藉機幹預白俄事務,試圖複製「烏克蘭模式」。
白俄與俄羅斯關係緊密,而且在烏克蘭危機之後,白俄成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所剩無幾的戰略緩衝地帶,俄羅斯絕不容許西方插手白俄,普京為此與法德意等歐洲大國領導人頻繁交涉,才換來歐盟不制裁盧卡申科。
納瓦利內「中毒」後,兩年前帶頭「組團」站隊英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美國,這次的表態也挺有意思。9月4日,川普被記者問及此事時說:「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證據,但會持續關注。」但當德國拿「北溪-2」項目施壓俄羅斯時,川普果斷表態支持。美國國務院還發布聲明稱,G7外長就納瓦利內「確認的中毒事件」發出「最嚴厲的譴責」。
川普和默克爾
相比兩年前的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這次納瓦利內人在德國——一個川普看不順眼,又有利於開展對歐、對俄外交的地方。近些年來,美德關係降溫,川普與默克爾更是互相看不上眼。
此前,川普曾制裁「北溪-2」項目,屢屢施壓德國放棄,卻遭到默克爾堅定拒絕。這回德國主動考慮拿「北溪-2」項目說事,對川普來說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看得出美國正在藉機開始「發力」。
時至今日,納瓦利內到底中沒中毒可能已經退居次席,俄羅斯、德國、歐洲和美國等各方圍繞這起事件展開的明爭暗鬥成為重頭戲,這不僅關聯納瓦利內事件本身,更涉及到白俄羅斯局勢、「北溪-2」項目等地區熱點和能源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