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當下人們最關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做了說明: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策略是「兩步走」方案,即首先針對部分感染風險比較高的重點人群開展接種,然後再通過有序開展接種,逐步在各人群中構築起免疫屏障。
現在看來,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覆蓋幾乎全部人口的疫苗接種,是從根本上阻斷新冠病毒傳播和擴散的有效途徑。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龐大規模的免疫計劃,在人類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在新冠病毒疫苗以創紀錄的速度被開發出來之後,如何規劃免疫路徑,從什麼地方、在哪些人群中開始疫苗接種並依計劃次第鋪開,關係到整個免疫計劃的成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披露的「兩步走」方案,其第一步所確定的接種人群,與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國家和地區的步驟基本一致。但是,實際上,第二步方案的細化更具挑戰性,並且制約和決定著第一步以及整個免疫計劃的成功與否。
最新傳來的有關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的消息,無疑為剛剛開始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增加了複雜性。從各國對此的應對措施看,在針對性疫苗被確定之前,物理阻斷是阻止病毒傳播和擴散不得不採取的方法。在2020年即將過去的時候,變異新冠病毒的出現,特別是其傳播力增強的消息,無疑給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者提出了新挑戰。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路徑及其鋪開過程,其規劃設計的原則就是避免出現過大的免疫落差,由此形成免疫窪地。個別免疫窪地的存在,就猶如星星之火,直接威脅著已免疫的國家和地區,成為疫情死灰復燃的火源。過大的免疫落差和免疫窪地,不僅使病毒得以繼續傳播、擴散,也為病毒的變異提供了可能,從而使已免疫「高地」重新陷落。因此,免疫接種路徑和鋪開過程,必須輔以國家和地區間彼此開放和交流的安排,以確保免疫接種前功不廢。
在後疫情時代,成為免疫窪地的國家和地區,疫苗接種所致的集體免疫滯後,將程度不等地影響其經濟社會秩序的恢復及運轉。並且,越是與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聯繫密切的地方,其集體免疫局面形成的快慢,就越會影響到其在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所居位置。在疫情轉捩點過後,疫苗效率(及其互認)、疫苗接種規模以及集體免疫是否形成,是國家和地區間是否向彼此開放的基本根據。顯然,在後疫情重新開放時代,免疫窪地所造成的閉門鎖國結果,無疑就是與世界隔絕。因此,目前開始進行的「兩步走」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方案,其落地落實的結果和效果,關係重大。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