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1世紀經濟報導 朱麗娜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4日零時,香港新增53宗新冠確診個案,43宗屬本地個案,其中6宗源頭不明。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1月3日,香港共有812宗確診個案,其中超過90%為本地個案,而源頭不明個案佔三分之一。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1月4日向媒體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嚴格執行外防輸入措施,加上本地疫情放緩速度慢,暫無條件放寬各項防疫措施,現行社交距離限制措施將延長兩周至1月20日,包括2人限聚令、餐廳晚上6點後禁止提供堂食等。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宣布,所有中小學和幼稚園將延長暫停面授課程和校內活動至農曆新年假期。
自去年疫情暴發以來,香港各行各業受到衝擊,失業率攀升。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隨著不同層面的防控疫情工作發揮效用,若疫苗能按預期逐步廣泛接種,疫情管控效果有望逐步提升。香港經濟今年上半年仍面臨較大挑戰,下半年則有望呈現較強的復甦動力,全年有望恢復正增長。
中小學、幼稚園停課延至春節假期陳肇始指出,自2020年12月10日起,社交距離措施已收緊至上一波疫情的最嚴格水平,並已維持三周,但確診數字相比上一波疫情緩和的速度較慢,仍存在反彈風險,而且不時出現大型群組暴發,令人憂慮。
「市民經過連月抗疫,遵守社交距離意識有下降,冬至、聖誕及新年假期,市面仍有大量人流,亦有不少人有跨家庭聚會。」她指出,「從八達通出行分析數據,可見市民減少出行的程度,明顯較上波疫情低。」
陳肇始透露,為了加強病毒檢測、實現「小區清零」的目標,特區政府已提高強制檢測的門檻。自去年12月30日起,14日內同一大廈出現2宗以上無關聯的個案,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她透露,至今已有47座大廈納入強制檢測,特區政府已設立30個流動採樣站。
「農曆新年前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的機會較小,一旦出現反彈,不排除採取更嚴厲的措施減低人流。」她表示。
自第四波疫情暴發以來,香港中小學及幼稚園自去年12月中一直停課至今。楊潤雄在1月4日的記者會上宣布,香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延長暫停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直至農曆新年假期,包括特殊學校及提供非本地課程學校。根據教育局此前公布的時間表,香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原定於1月11日返校恢復面授課堂。
楊潤雄指出,學生長期停課對學習有影響,因此政府會繼續有限度容許學校安排少量學生返校,進行面授課程。
他表示,中學可安排中一至中六,回校半天上課,回校學生數量最多不超過全校限額學生的六分之一。小學亦可作出類似的安排,上午可回校上課半天,但不建議下午安排活動。
此外,由於香港疫情持續,廣東省各地陸續收緊從香港返回內地人士的檢疫隔離措施。深圳市口岸2020年12月29日晚公布,自2021年1月5日起,由香港經深圳灣口岸入境來深的人士,必須提前在「健康驛站房間網上預約系統」預約並獲取預約確認單,在口岸通關現場出示。未能出示當日有效的預約確認單的入境旅客,將安排返回香港。
目前入境內地的人士,均須接受「14+7」日的21天健康管理措施,即先接受14天的集中隔離,入住指定酒店,後7日則接受社區管理。
因此,大量香港市民趕在新措施生效前返回內地。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元旦長假期間(1月1日至3日),經深圳灣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出境的人數分別為9253人次、750人次。其中,1月3日經深圳灣口岸回內地的人數高達3607人,創下自2020年3月27日廣東要求入境人士須集中隔離14天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
2月將啟動疫苗接種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1月2日透露,特區政府各部門在1月底完成籌備工作,為疫苗抵港做好準備。根據疫苗到港的時間初步推算,預計2月起可為市民接種,屆時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公立醫院、安老院舍、私立醫院和診所均可以接種。
據了解,疫苗接種的專責工作小組於2020年12月29日舉行了首次跨部門會議,商討了疫苗接種選址、老年人群的接種安排、優先群組的設定、醫學監察等範疇,有助制定疫苗接種方案及執行。特區政府強調,只要市民願意,所有香港市民都能安全、穩妥、有序地免費接種疫苗。
同時,香港創科局會在1月內準備好疫苗接種預約系統,方便市民預約接種。由於疫苗需注射兩針,市民可以通過系統選擇目標中心預約注射第一針疫苗的時間,之後系統會因應市民選擇的疫苗種類,計算接種第二針的時段,從而即時安排接種第二針的時間。
香港特區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小組成員、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表示,市民新冠疫苗的接種率是一大挑戰,但目前有三重保障,有望增加市民信心。
他指出,首先,香港應用的疫苗已在外國註冊及廣泛使用;其次,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的12名專家對每種疫苗的效用進行詳細科學分析後,疫苗才批准使用;第三,特區政府在疫苗接種計劃開始後,將持續監控是否出現罕見、嚴重副作用。
下半年經濟有望強勁復甦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3日表示,香港經濟今年上半年仍面臨較大挑戰,下半年則可望呈現較強的復甦動力,全年有望恢復正增長。但是,經濟復甦的速度和力度取決於多個內外因素,其中疫情變化將是最關鍵的變數。
他坦言,香港經濟在過去兩年,先後受到中美關係緊張、本地社會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接連衝擊,連續兩年呈負增長,是有記錄以來的首次。他表示:「踏入2021年,情況也許是困難未盡但轉機漸現。」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去年11月25日發布的《施政報告》中表示,過去一年,香港經濟因社會動蕩、疫情和國際政治形勢受到重創,勞動市場亦面對巨大壓力。特區政府預測全年經濟收縮6.1%,這將是有記錄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自去年疫情暴發以來,香港各行各業受到衝擊,失業率攀升。2020年9月至1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6.3%,與前一輪公布的8月至10月失業率6.4%相比,微跌0.1個百分點。然而,隨著政府「保就業」補貼計劃結束,市場人士普遍預計失業率將繼續上升。
陳茂波指出,在有效控制疫情之前,較大力度的防疫措施無可避免需要持續,對本地消費氣氛及經濟活動難免構成壓力。跨境人員流動和旅遊活動亦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企業暫時仍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就業及收入情況在短時間內也難有明顯改善。這意味著在今年上半年經濟仍會面對較大的挑戰。
然而,陳茂波認為,隨著不同層面的防控疫情工作發揮效用,而疫苗又能按預期逐步廣泛接種的話,疫情管控效果將有望逐步提升。香港經濟的復甦動力有望在下半年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