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導讀:在2021年初,潛在的新一輪全球新冠病毒浪潮可能使世界GDP增長水平下降6%。如果導致金融危機,則會讓2025年全球GDP的增長比新冠大流行前低10%-11%。

記 者丨周智宇

「我們認為2021年全球產業經濟發展將會有六大趨勢,疫情將給一些行業造成永久性影響,而對另一些行業來說,則是變化中蘊藏機遇。」近日,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Foreman在研討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Stephen Foreman指出,在這六大趨勢當中,數位化轉型的深化、短途旅行的率先復甦以及清潔能源的加速轉型將會帶動行業的發展機遇。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工業服務主管Jeremy Leonard表示,到目前為止,全球行業在復甦速度上存在相當大的部門差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航空業將會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

Jeremy Leonard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大家似乎都接受了一個事實,即疫苗的普遍接種將會在2021年下半年的早些時候開始,但鑑於過去兩周疫情的發展情況,即便是在疫苗有效的情況下,也有一定風險。

行業差異化復甦

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指出,疫苗的順利推出可以為全球經濟帶來約5萬億美元的刺激,這有助於修復全球經濟,將人們帶回就業領域,並重建飽受摧殘的服務業和製造業。

牛津經濟研究院宏觀情景負責人Jamie Thompson在研討會上表示:「在快速增長的預期下,疫苗的突破和大選後的美國刺激措施相結合,將鞏固近期全球的經濟復甦,到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2.3萬億美元,到2022年將增長2.7萬億美元。」

這也將令全球經濟在2020年萎縮4.2%之後,在2021年實現4.9%的同比增長。但Jamie Thompson也表示,如果近期新冠感染的數量和再度選擇嚴格封鎖措施的國家數量進一步激增,全球經濟的復甦將會面臨更多阻礙。

Jamie Thompson稱,根據研究院最新的快速風險調查,企業變得更加謹慎樂觀。

牛津經濟研究院過去一個月中進行的一項企業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家對經濟前景變得更加樂觀,這也是疫情暴發後進行的調查中,企業家情緒改善最大的一次。

被問及對未來兩年全球經濟下行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時,約40%的受訪者選擇了「國家再次採取嚴格封鎖禁令措施」以及「疫情再次失控」。此外,擔憂公共衛生隔離措施的受訪者,從第三季度調查顯示的10%左右上升至約28%,擔憂經濟深度衰退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比例,則從三季度時的約22%下滑至12%。

Jamie Thompson指出,與日益樂觀的看法一致,研究院估計,疫苗突破和大選後美國的刺激措施相結合,可能會在2022年末推動全球GDP超過新冠肺炎大流行前的水平。不過,從過去幾次大流行的經驗來看,如果近期經濟復甦步履蹣跚,那麼經濟下行風險仍然存在。

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認為,在2021年初,潛在的新一輪全球新冠病毒浪潮可能使世界GDP增長水平下降6%。如果導致金融危機,則會讓2025年全球GDP的增長比新冠大流行前低10%-11%。

Jeremy Leonard則指出,近期全球經濟的反彈是「機械式」反彈,自夏季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相較2008全球金融危機時,經濟觸底反彈更快。從全球來看,各經濟體經濟復甦的形式會截然不同。

具體來說,Jeremy Leonard分析稱,中國比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早三個月遭受疫情衝擊,採取相關隔離措施後,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向工業傾斜,企業利潤的改善將影響投資組合。

而全球投資周期的趨勢令人擔憂,Jeremy Leonard表示,與中國的支持方案不同,歐洲、美國刺激政策的主要核心是消費,這也使得在這些地區的行業復甦趨勢會與中國不同。

「需求激增可能會導致消費品行業的活動初步加速,但隨著時間流逝,政府會更多地支持社會性支出,從而擠出消費。」Jeremy Leonard稱,從全球來看,食物、飲料和菸草的產出大致在2020年四季度恢復至2019年同期,而紡織品、皮革和服裝要到2021年二季度才能恢復到2019年四季度的產出水平。

由於重新啟動或者追趕已暫停的項目,並且易於遵守社會隔離措施,施工有望恢復強勁,而資本設備生產商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反彈。Jeremy Leonard表示,建築業、機動車及零部件的產出大致在2021年三季度可以恢復到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而航空業要到2023年一季度才可能恢復。

「有意思的是,實際上全球工業生產的恢復將會在更廣泛的經濟復甦之前,這與中國工業的良好恢復情況相關。」Jeremy Leonard指出,而歐洲受到其自身疲弱經濟影響以及貿易衝突影響,工業恢復情況較差。

總體來說,Jeremy Leonard表示,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經濟在嚴格的封鎖措施之後強勁反彈,儘管增長勢頭減弱,但可預見在2021年增長勢頭會十分強勁。

「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些經濟體尚不足以迅速恢復到大流行之前的水平,同時我們也看到感染率仍在不斷上升,世界經濟仍面臨巨大的下行風險。」Jeremy Leonard說。

數位化、綠色轉型趨勢將延續

市場預計,隨著2021年第二季度新冠疫苗開始普遍接種,經濟活動將逐漸恢復「正常」。Jeremy Leonard表示,目前市場普遍接受了這個事情,但鑑於過去兩周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情況,疫苗對全球經濟的提振作用尚待觀察。

此外,Jeremy Leonard認為,除了疫情之外,全球範圍內仍然有很多事情對經濟復甦會有影響,如英國脫歐,這對歐洲的汽車產業鏈會產生持續影響。

Jeremy Leonard表示,各國政府將繼續維持刺激政策,以維持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企業流動性,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回到健康的水平還需時日。

Stephen Foreman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格局影響的新常態正在形成,一些行業將會受到永久性影響,而對另一些行業來說,則是變化中蘊藏機遇。

具體來說,Stephen Foreman將2021年全球產業發展歸納為六大趨勢。首先是全球化繼續,雖然疫情暴露了一些經濟體供應鏈的脆弱性,並且供應鏈或出現「逆全球化」令人擔憂,但供應鏈的調整需要時間,難以一蹴而就。

「我們相信全球貿易佔全球GDP的比重將在2021年實現回升,且其所佔的比例還將在未來幾十年繼續增長。」Stephen Foreman說。

第二個趨勢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工業生產的強勢反彈將會帶動全球工業生產的復甦。這也會令工業復甦的速度超過服務業,同時由於各國仍在不同程度上實施限制措施,消費者服務仍會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部門。

第三、四個趨勢則與數位化相關。在疫情加速全球數位化轉型的同時,對線下零售、建築業也造成衝擊。例如,疫情推動醫護行業數位化轉型,預計全球醫護及社會工作行業將在2021年中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得到發展。

疫情對線下零售業的影響,則會進一步傳導到建築行業。Stephen Foreman分析稱,這就是數位化轉型同時帶來的挑戰,以美國為例,到2021年,商業建築施工將會因需求的回落進入低迷期。很多常駐辦公室的企業選擇遠程辦公的形式,這會令辦公空間周邊的咖啡店等配套設施出現空置現象。

第五,短途旅行將率先復甦,而疫情前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的國際旅行到2021年仍難緩過勁來。

最後一個趨勢,則是清潔能源轉型繼續加速。牛津經濟研究院援引艾爾西汽車市場諮詢公司(LMC Automotive)的預測稱,2021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銷售量佔新車銷售量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11%進一步上升至17%,純電動車佔比也將從3%左右上升至4%,尤其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銷量,將會佔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一趨勢也會影響電動交通的供應鏈,Stephen Foreman表示,相關的化工企業以及銅在內的大宗商品也將受益於清潔能源轉型。

相關焦點

  •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我們認為2021年全球產業經濟發展將會有六大趨勢,疫情將給一些行業造成永久性影響,而對另一些行業來說,則是變化中蘊藏機遇。」
  • 瑞銀經濟學家Andrew Cates:全球經濟將呈U型復甦
    「全球經濟將呈U型的復甦趨勢,發展中國家增長較發達國家將更強勁。」瑞銀投資銀行國際高級經濟學家AndrewCates在第十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上指出。  對於目前全球的經濟狀況,AndrewCates指出,「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持續的經濟活動已經慢慢減少,全球經濟水平逐步恢復到健康水平。」
  • 下半年經濟會否持續復甦?六大關鍵詞預判中國經濟下半場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發布會上表示,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我們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復甦是有信心的。同時,經濟回升也是有基礎、有潛力、有條件實現的。GDP:二季度經濟「由負轉正」,傳遞哪些信號?
  • 疫苗成歐美經濟復甦希望?
    (圖片來源:中新社)疫苗「強心針」有滯後性全球經濟復甦呈結構性差異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超過90%的消息一出,全球各大股市迅速進入了一場情緒積蓄已久的狂歡,歐洲、美國等地區股市當日紛紛上揚,不少主要國家股市更是連夜創下歷史新高。
  • 經濟數據亮眼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發展中國家疫情惡化,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緩慢 | 全球疫情與經濟觀察...
    註: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分類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中的分類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表1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表2 全球累計確診前十國家確診病例及相關指標
  • 「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何界生: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
    她表示,展望「十四五」時期,我國需要繼續堅持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化「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為全球推動後疫情時期經濟復甦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該方案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健康金融;二是金融支持國際產業安全合作;三是加強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四是積極推動金融人才交流等。
  • 全球小微商戶外灘大會取經 金融科技將助推經濟更快復甦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和社會,但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醞釀著新的機會和希望。上述業界領袖不約而同指出,「眼下是世界按下重置鍵的最佳時機,金融科技將帶來更公平、更快速、更智慧的經濟復甦。」
  • 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疫情影響複雜深遠,世界經濟可能表現出短期強反彈、中期弱復甦特徵,且不同主體的復甦路徑呈分化趨勢。 歷史性衝擊--短期破壞與持久傷痕 在新冠疫情下苦苦掙扎6個月後,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廈附近一家經營了26年的酒吧9月宣告歇業。「我們經歷了兩次火災事故,熬過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卻沒能挺過今年的疫情。」
  • 葉檀: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進入全面復甦狀態
    12月10日-11日,以「新形勢、新思維、新機遇」為主題的「全國中小城市商業創新發展論壇」在海南三亞召開。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財經創始人葉檀出席論壇並做了《宏觀經濟與商業地產趨勢》主題演講。她認為,2020年中國的經濟已經率先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進入全面復甦狀態。
  • ...Daco表示,該研究院一項涵蓋經濟、社會與健康數據編制的經濟...
    【更多跡象表明美國經濟復甦動能正在減弱】今年秋季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再度激增,這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疑問:經濟何時會開始惡化?零售客流量、小企業招聘等一系列高頻指標似乎已經開始釋放危險信號,即便先前持樂觀看法的預測者都越來越擔心,消費者可能被日益升高的健康風險壓垮。
  • 印尼央行預計印尼經濟將呈U型復甦
    來源:新浪財經北京時間20日消息,印尼央行一位高級副行長周一在一次在線研討會上表示,該行預計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將從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中實現U型復甦。印尼央行副行長Destry Damayanti表示,印尼二季度經濟可能萎縮4-4.8%,復甦將呈U型,因為「我們還沒有看到印尼的病例高峰」。她說,印尼採取的逐步重新開放經濟的措施將使經濟更難出現強勁反彈,因此復甦將比最初預期的時間更長,並補充說,對長期全球衰退的擔憂已對新興市場資產造成壓力。
  • 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題: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新華社記者高亢、鬱瓊源、劉夏村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全國生產活動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復,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 外媒評述:中國經濟增長將引領世界復甦
    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奇說:「中國明年的增長目標將是10年來最重要的。」另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15日發表題為《中國剛剛展示了世界多麼需要它》的報導稱,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謝天謝地,中國沒有令人失望:15日公布的經濟數據看上去都很強勁,符合預期。
  • 京東雲劉子豪牛津中國論壇發表英文演講:中國將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最...
    2月23日,古典的牛津辯論社禮堂匯聚了一群中國面孔。「十四億心跳」2019第六屆牛津中國論壇拉開帷幕。作為英國規模最大、最為嚴謹學術的中國論壇之一,牛津中國論壇每年都會邀請國內各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知名人士,分享關於中國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最新視角,與在英的中國專家一同探討中國前進的方向及面臨的挑戰。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路透社12月17日報導稱,武漢夜經濟的復甦讓人們看到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許多城市都受到新冠疫情復燃的影響時,這是難以想像的場景。許多人希望,在全球推廣新冠疫苗後,這種生活方式將在2021年成為現實。  除了關注武漢夜經濟的復甦外,多家外媒持續關注中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期待。  美媒:外商投資勢必繼續流入中國  彭博社18日報導稱,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增外商投資有望再創新高。
  •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與世界銀行聯合舉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會
    2020年6月24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與世界銀行以線上視頻直播的形式聯合舉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會,這也是本院新知大講堂第23講。本期主講嘉賓為世界銀行集團前景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Ayhan Kose)博士,財科院劉尚希院長主持本次活動。
  • 指明亞太合作方向路徑 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海外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新形勢下亞太合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展示了中國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的堅定決心,為亞太和全球經濟復甦提振信心。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說,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為亞太經合組織開啟2020年後的合作願景指明了方向。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今日導讀今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這個全球共同難題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當全球經濟仍處於衰退陰霾之中,中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令人矚目。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走在了全球前列,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中國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對疫情進行防控,同時實現復工復產。非洲國家應該向中國學習,通過創新的數位化手段,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兩不誤」。
  • 畢吉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個人簡歷】1964年2月出生,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工作,歷任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國際組副處長,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外事處處長,中國駐歐共體使團一等秘書,國家計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等。現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