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16日報導,中國領導層近期將召開會議,確定2021年的經濟工作重點。
報導稱,2021年將是中國新的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這更增添了這次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意義。
報導注意到,北京已表示,「十四五」規劃將圍繞「雙循環」展開。根據該政策,經濟增長將越來越依賴內需。在中國國內,重點是推動中國製造業向價值鏈上遊轉移,包括通過吸引外國投資,來確保重要技術的可靠供應。北京認為這些技術受到了與華盛頓政治緊張關係的威脅。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表示:「我們預計(在此次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宣布有關自主創新、工業現代化、內需、市場化改革和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政策。」
報導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1日舉行的會議上說,中國應「注重需求側改革」。
報導還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周的會議上還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報導指出,中國承諾將更關注高質量的經濟增長而不是增長速度,而且官方沒有公布經濟增長目標,這是幾十年來第一次。中國領導層提出了到2035年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經濟學家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大幅反彈,增幅或達8.2%。
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奇說:「中國明年的增長目標將是10年來最重要的。」
另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15日發表題為《中國剛剛展示了世界多麼需要它》的報導稱,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謝天謝地,中國沒有令人失望:15日公布的經濟數據看上去都很強勁,符合預期。對2021年全球經濟強勁反彈的樂觀預測取決於北京能否保持這一勢頭。
報導指出,由於旨在遏制當前疫情的限制措施,其他重要經濟體的大部分相關數據呈相反趨勢。德國和日本可能出現雙底衰退,而美國的反彈勢頭一直在減弱。全球四大經濟大國中,有三個存在重大問題,因而中國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報導還指出,中國可能是今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新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至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這些數據都符合經濟學家的預測。鑑於消費者對始於二季度的復甦反應遲緩,零售額同比5%的堅實增長尤其令人鼓舞。
此外,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2月16日也發表題為《中國工業和消費已完全翻過新冠這一頁》的報導稱,疫情並沒有阻止北京拉大與其他經濟大國的差距,甚至加速推進了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
報導稱,當其他大國今年遭遇經濟衰退之時,中國經濟卻在不斷反彈。各種數據每周都顯示出中國的抵抗力,甚至活力。北京周二宣布,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工業生產顯示出20個月來的最強勁增長,這靠的是中國消費復甦以及中國主要夥伴國放寬限制措施。
報導注意到,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出口增幅繼續擴大。這也意味著川普發起的貿易戰沒有產生預期效果。
報導指出,在科技領域,「中國天眼」、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將中國置於全球科研領先行列。關於新冠疫苗,便宜的中國疫苗有可能被新興國家所接受。對於北京來說,有如此多的方法可以顯示其優勢。
又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2月15日報導,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出現驚人增長。
例如,牛津經濟諮詢公司預測說,儘管刺激措施和出口開始減弱,但未來幾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長仍將高於平均水平。根據15日發布的數據,該公司總體上將其對中國2021年增長的預期從7.8%上調至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