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述:中國經濟增長將引領世界復甦

2020-12-1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16日報導,中國領導層近期將召開會議,確定2021年的經濟工作重點。

報導稱,2021年將是中國新的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這更增添了這次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意義。

報導注意到,北京已表示,「十四五」規劃將圍繞「雙循環」展開。根據該政策,經濟增長將越來越依賴內需。在中國國內,重點是推動中國製造業向價值鏈上遊轉移,包括通過吸引外國投資,來確保重要技術的可靠供應。北京認為這些技術受到了與華盛頓政治緊張關係的威脅。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表示:「我們預計(在此次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宣布有關自主創新、工業現代化、內需、市場化改革和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政策。」

報導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1日舉行的會議上說,中國應「注重需求側改革」。

報導還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周的會議上還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報導指出,中國承諾將更關注高質量的經濟增長而不是增長速度,而且官方沒有公布經濟增長目標,這是幾十年來第一次。中國領導層提出了到2035年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經濟學家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大幅反彈,增幅或達8.2%。

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奇說:「中國明年的增長目標將是10年來最重要的。」

另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15日發表題為《中國剛剛展示了世界多麼需要它》的報導稱,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謝天謝地,中國沒有令人失望:15日公布的經濟數據看上去都很強勁,符合預期。對2021年全球經濟強勁反彈的樂觀預測取決於北京能否保持這一勢頭。

報導指出,由於旨在遏制當前疫情的限制措施,其他重要經濟體的大部分相關數據呈相反趨勢。德國和日本可能出現雙底衰退,而美國的反彈勢頭一直在減弱。全球四大經濟大國中,有三個存在重大問題,因而中國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報導還指出,中國可能是今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新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至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這些數據都符合經濟學家的預測。鑑於消費者對始於二季度的復甦反應遲緩,零售額同比5%的堅實增長尤其令人鼓舞。

此外,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2月16日也發表題為《中國工業和消費已完全翻過新冠這一頁》的報導稱,疫情並沒有阻止北京拉大與其他經濟大國的差距,甚至加速推進了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

報導稱,當其他大國今年遭遇經濟衰退之時,中國經濟卻在不斷反彈。各種數據每周都顯示出中國的抵抗力,甚至活力。北京周二宣布,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工業生產顯示出20個月來的最強勁增長,這靠的是中國消費復甦以及中國主要夥伴國放寬限制措施。

報導注意到,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出口增幅繼續擴大。這也意味著川普發起的貿易戰沒有產生預期效果。

報導指出,在科技領域,「中國天眼」、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將中國置於全球科研領先行列。關於新冠疫苗,便宜的中國疫苗有可能被新興國家所接受。對於北京來說,有如此多的方法可以顯示其優勢。

又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2月15日報導,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出現驚人增長。

例如,牛津經濟諮詢公司預測說,儘管刺激措施和出口開始減弱,但未來幾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長仍將高於平均水平。根據15日發布的數據,該公司總體上將其對中國2021年增長的預期從7.8%上調至8.1%。

相關焦點

  • 外媒關注中國汽車行業亮眼數據:將引領全球汽車業迅速復甦;近日...
    外媒關注中國汽車行業亮眼數據:將引領全球汽車業迅速復甦;近日,中國汽車行業亮眼的數據引發外媒高度關注。《華爾街日報》12月8日發表題為《中國汽車銷量繼續增長 助力鞏固經濟復甦勢頭》的文章。文章指出,由於強勁的購買力和中國政府出臺的多項刺激政策,截至11月,中國汽車銷量連續五個月實現正增長。
  • 外媒關注中國汽車行業亮眼數據:將引領全球汽車業迅速復甦
    近日,中國汽車行業亮眼的數據引發外媒高度關注。《華爾街日報》12月8日發表題為《中國汽車銷量繼續增長 助力鞏固經濟復甦勢頭》的文章。文章指出,由於強勁的購買力和中國政府出臺的多項刺激政策,截至11月,中國汽車銷量連續五個月實現正增長。路透社發文評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將繼續引領全球汽車行業從疫情中迅速復甦。
  • 環球聚焦點丨外媒:中國外匯儲備增長源於持續的經濟復甦
    「外匯儲備增長的原因是中國持續的經濟復甦」「人民幣是今年亞洲表現最好的貨幣之一」「大型跨國企業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多國媒體紛紛聚焦中國最新外匯儲備數據,達到四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原因是中國持續的經濟復甦。
  •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
    俞方平攝(人民視覺)國內生產總值(GDP)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1月17日,2019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新鮮出爐,迅速成為各大外媒關注的焦點。2020年開年以來,國際社會矚目,中國經濟交出一份份亮眼「成績單」,釋放一個個積極信號,為深陷不確定「迷霧」中的世界經濟注入信心和定力。
  • 外媒: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民眾信心高漲
    透過「黃金周」窗口觀察中國的外國媒體認為,中國經濟社會正加快恢復到正常軌道,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大動力和韌性,也將助力世界經濟恢復。文章說,黃金周消費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經濟狀況,「發出了中國經濟復甦的明確信號。」   「中國釋放內需潛力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當世界其他地區還在努力遏制疫情,試圖重啟經濟時,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海外網年終策劃①」引領世界經濟復甦,中國是「火車頭」
    在引領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可以起到「火車頭」的作用,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進一步上升。以下是桑百川發言摘要:2021年經濟全球化能在多大程度上修復,目前來看不確定性很大,畢竟經濟全球化在前期受到了較大挑戰。
  • 經濟數據亮眼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均為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 中國出口創紀錄增長 外媒:好消息!
    」,在中國釋出最新的經濟數據後,外媒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報導稱,得益於中國的抗疫措施及財政政策,中國經濟快速復甦,也讓世界經濟看到曙光。美聯社、CNN、路透社等多家境外主流媒體圍觀了中國今年前11個月的貿易進出口數據後,都寫上了一句話,中國將成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 日表示,這組貿易數據真的是好消息。
  • ITIRI2009:今年世界經濟將梯次復甦
    2006年報告預測2007年「全球貿易投資風險狀況總體向好」,2007年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將進入8年周期谷底」,2008年預測「經濟緊縮的滯後效應可能使2009年經濟緊縮程度超過2008年」、「2009年後期世界經濟或將復甦」。
  •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2020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評述
    原標題:逆風破浪開新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2020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評述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運籌帷幄,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奮勇拼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國答卷。
  •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均為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世界主要經濟組織和經濟學家預計,明年中國有望引領全球經濟復甦。中國經濟表現強勁,外國企業也將繼續看好中國市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恩在本月早些時候該組織發布的《經濟展望》中表示:「中國較早開始復甦,預計將實現強勁增長,在2021年佔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
  • 恒生中國吳英敏: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引領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復甦之路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
  • 英國專家:中國經濟復甦積極促進全球GDP穩定增長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經濟復甦積極促進全球GDP穩定增長 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當地時間4日在倫敦舉行視頻發布會,發布新一期季度經濟預測報告。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前景仍然面臨高度不確定性,控制新冠病毒傳播及其影響對於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報告認為,中國的經濟復甦已經開始,這對於全球GDP穩定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報告指出,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國均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封鎖措施,這導致了全球經濟活動出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嚴重收縮。
  • 人民日報和音:當用負責任行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是強勁反彈,還是艱難爬坡,這取決於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取決於各國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心和能力,也取決於各國抓住創新發展和開放合作機遇的切實行動。隨著新冠疫苗陸續問世,國際社會普遍對今年世界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充滿期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將實現5.2%的增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增長4.2%。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恢復呈現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
  • 外媒:日本物價持續下跌 經濟增長將再次放緩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 外媒稱,日本10月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速度近10年來最快。去年消費稅上調帶來的刺激力度消退,加劇了人們對日本經濟在苦苦應對疫情之際將重返通縮的擔憂。據路透社東京11月20日報導,分析師預計,由於消費疲軟,未來數月CPI將繼續下滑。這令日本通脹率距離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更加遙遠。報導稱,新冠感染病例激增也給通脹前景蒙上陰影。因為它可能打擊消費,破壞政府刺激措施帶來的增長勢頭。
  • 一張世界矚目的經濟答卷
    12月15日,新華網一篇題為《逆風破浪開新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2020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評述》的文章,記錄了今年中國經濟的「轉正」歷程: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轉正;5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和工業利潤增速轉正;6月,外貿進出口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轉正……7月16
  • 明年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最新報告說,二十國集團(G20)國家三季度經濟復甦勢頭強勁,但仍明顯低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同期水平,整體經濟較2019年三季度萎縮2%,僅有土耳其和中國經濟實現同比正增長,分別增長5.4%和4.9%,英國經濟降幅最大,下降9.6%。
  • 外媒:勞動力成本上升 中國將不再是世界工廠?
    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導 外媒稱,一家私有金融機構21日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製造業8月份的產量和訂單減少,步伐放緩。有專家說,從長遠來看,中國恐怕會失去「世界工廠」的稱號,不過這也可能是好事。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21日報導,香港滙豐銀行公布,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簡稱PMI指數)8月份為50.3,跌到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明顯低於外界預期的51.5,而7月份的PMI為51.7。滙豐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分析師屈宏斌說:「這個數字顯示,雖然經濟仍在復甦,可是勢頭再次減弱。」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許多人希望,在全球推廣新冠疫苗後,這種生活方式將在2021年成為現實。  除了關注武漢夜經濟的復甦外,多家外媒持續關注中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期待。  美媒:外商投資勢必繼續流入中國  彭博社18日報導稱,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增外商投資有望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