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中國吳英敏: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引領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復甦之路

2020-12-27 騰訊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

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

對此,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環球市場業務主管吳英敏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今天公布的二季度GDP數據3.2%,遠超市場普遍預期的2.4%。結合過去一周裡陸續公布的好於預期的PPI、進出口數據,印證了中國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下的經濟谷底,並且開始迅速反彈。

「中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經濟本身的增長潛力和韌性,為這種迅速反彈提供了可能。」吳英敏說。

展望下半年,吳英敏認為,隨著海外市場的逐漸恢復,以及本土零售消費的進一步回暖,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引領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復甦之路,並有望成為今年唯一經濟獲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相關焦點

  • 經濟數據亮眼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 英媒評價:中國經濟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最好出路
    當地時間10月13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名為「全球經濟復甦極大不平衡」的社論,其副標題是「中國領頭,世界其餘地區拖後」。社論指出,中國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經驗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最好的出路。社論指出,當新冠病毒在世界傳播開來後,全球經濟也同步下滑。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今日導讀今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這個全球共同難題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當全球經濟仍處於衰退陰霾之中,中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令人矚目。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走在了全球前列,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中國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對疫情進行防控,同時實現復工復產。非洲國家應該向中國學習,通過創新的數位化手段,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兩不誤」。
  • 中國駐卡達大使: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
    中國駐卡達大使周劍第一時間以《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為題接受卡主流媒體書面採訪,全面宣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團結協作戰勝疫情、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完善全球治理等重大理念、倡議主張和務實舉措,重點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解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詳細描繪中卡兩國在合作抗擊疫情、深化務實合作、維護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合作前景
  • 「海外網年終策劃①」引領世界經濟復甦,中國是「火車頭」
    在引領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可以起到「火車頭」的作用,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進一步上升。以下是桑百川發言摘要:2021年經濟全球化能在多大程度上修復,目前來看不確定性很大,畢竟經濟全球化在前期受到了較大挑戰。
  • IMF發布經濟報告稱中國對全球經濟意義重大
    這主要得益於國內市場表現較強勁,出口市場呈現亮麗復甦。中國人民銀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看來卓有成效,國內通貨膨脹得到控制,人民幣匯率也頂住貶值壓力而相對穩定。目前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儘管美國市場已呈春暖花開之勢,但歐洲經濟依舊冰凍三尺。中國仍然扮演著世界經濟火車頭的角色。「一帶一路」倡議已漸漸得到不少沿線國家的了解和支持。
  • 商務部: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2020年以來,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同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  從開放型經濟看,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外投資基本保持了穩定。從國內消費看,回暖態勢持續,實物商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消費逐步恢復。
  • 全球貿易復甦面臨挑戰:區域差異明顯,中國亮點顯著
    2020年,全球貿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未來復甦前景將面臨波折,並將呈現較大的區域差異性。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有望持續助推全球貿易回暖。此外,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全球貿易增速可能會放緩,因為春季封鎖期間積累的商品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同時企業幾乎已經重建了庫存。根據其最新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北美、歐洲等地區放鬆「封鎖」措施,主要經濟體廣泛採取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全球貨物貿易量實現反彈,環比增長11.6%,但仍較2019年同期下降5.6%。
  • 【海外看中國】中國經濟活力提振全球信心
    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幅繼續收窄,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居民實際收入降幅收窄。
  •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復甦範圍正在擴大
    新華社紐約12月1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衡量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分別攀升至3年和8年來最高水平,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復甦範圍正在擴大。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中國有關機構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  文章指出,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工業部門一直引領中國經濟復甦。11月製造業數據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及新出口訂單指數等分項指數均表現強勁。
  • 押注全球經濟「金絲雀」!韓國市場明年有望繼續高歌猛進?
    對於希望從2021年全球通貨再膨脹交易中獲利的投資者來說,有著全球經濟「金絲雀」之稱的韓國,似乎是最熱門的投資目的地之一。本季度,全球基金正在以四年來最快的速度購買以科技股為主的韓國股票,這幫助韓國綜合指數有望成為2020年亞洲表現最佳的主要基準股指。他們今年還購買了規模580億美元的當地債券,同樣有望創下紀錄。
  • 英國專家:中國經濟復甦積極促進全球GDP穩定增長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經濟復甦積極促進全球GDP穩定增長 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當地時間4日在倫敦舉行視頻發布會,發布新一期季度經濟預測報告。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前景仍然面臨高度不確定性,控制新冠病毒傳播及其影響對於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報告認為,中國的經濟復甦已經開始,這對於全球GDP穩定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報告指出,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國均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封鎖措施,這導致了全球經濟活動出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嚴重收縮。
  • 「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得益於全球需求反彈以及中國政府支持小企業、刺激消費等措施,中國經濟在9月份積聚了更多動力推動製造業強勁擴張,並將服務業信心推至一個高點,加快中國經濟復甦步伐。黃金周繁榮景象背後,依託的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巨大的需求潛力。「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中國消費市場的魅力正不斷增強。」
  • 外媒評述:中國經濟增長將引領世界復甦
    中國領導層提出了到2035年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經濟學家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大幅反彈,增幅或達8.2%。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奇說:「中國明年的增長目標將是10年來最重要的。」
  •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 2017年全球經濟良好收官
    分析認為,2017年1至12月,全球製造業PMI均值達54.7%的較高水平。綜合來看,2017年全球經濟持續穩步復甦的力度有所增強,實現良好收官。從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增速來看,亞洲仍是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增速高於全球水平。從主要國家變化看,日本和印度製造業活動近兩個月出現明顯加快趨勢,指數升幅擴大。沙特和阿聯等石油國家保持良好發展趨勢,指數保持在57%左右的高位。中國的製造業活動雖小幅回落,但穩定在51.6%。2018年,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向好發展仍是推動亞洲經濟穩步加快的主要動力。
  • 2021全球經濟復甦有戲 緩慢恢復不等於高枕無憂
    有望恢復增長世行報告稱,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在2020年萎縮4.3%後有望在2021年恢復增長。報告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分別增長3.3%和5%,其中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分別增長3.5%和3.6%,中國經濟有望增長7.9%。
  •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繼續全面復甦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繼續全面復甦新華社紐約12月16日電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中國經濟活動在11月延續回暖勢頭,呈現全面復甦態勢,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復甦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 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隨著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為控制疫情帶來曙光,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進入修複式增長,逐步彌補疫情帶來的產出損失。IMF預計,2021年世界經濟將強勁反彈5.2%。 但觀察人士指出,上述反彈更多基於2020年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後的低基數效應,要想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復甦恐需更長時間。
  • 諾獎得主斯賓塞: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顧志娟)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斯賓塞(Michael Spence)表示,疫情對於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有多長,也取決於什麼時候能夠管控住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