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給孩子們食用過期食品的事件引發了校長、家長們對校園食堂安全問題的擔憂。
從去年的上海中芯國際學校,到現在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學校食堂如何保證配餐安全?這裡有一些中外案例可供借鑑。
上海市徐匯實驗小學:
每批菜都能溯源,食材分類處理
上海市徐匯實驗小學的食堂是由一家後勤公司外包的,執行的是這家公司的統一標準流程。
食堂經理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點送來的新鮮食材,每批次的品牌、產地等等都清楚地標註在貼條上,他說:「網上還有溯源平臺,每批送來的菜都能查到是在哪裡生產的、怎麼派送的,清清爽爽。」
這些新鮮的青菜、土豆、番茄,飽滿的肉、蝦……都會被一一放置到不同顏色的筐子裡。
紅色筐專門盛放禽肉類,綠色筐專門盛放蔬菜,旁邊的黃色筐則盛放洗淨後的蔬菜和水果;水產則會被放進藍色筐裡……總之不同食材都有對應的筐。
清點完畢,首先要對進行食材的清洗切配。
食堂工作人員把雞毛菜放在蔬菜池裡用自來水清洗,隨後把菜放到旁邊的池子裡用鹽水浸泡10-15分鐘,然後再撈起來,放到第三個池子裡進行漂洗。
蔬菜池旁邊是水產池、禽肉池,每種食材都有對應的清洗池,不會交叉。
食堂的師傅們走路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往地上看看,萬一有水跡或油跡,立刻就會隨手擦掉。
食堂經理說:「這裡檢查很嚴格的,萬一發現地上桌子上有水跡油跡的話,要扣50塊錢的,一天的煙錢沒了。」
這個水槽是已經使用完畢的,確實也擦乾了,沒有水跡。
連工作人員的水杯都有指定的擺放位置。
旁邊的臺子上擺著明亮光潔的刀具,每把刀的刀柄上都會有一種顏色的環,紅色環代表切肉類的刀,綠色代表切蔬菜的刀,總之與盛放食材的筐顏色對應,一目了然。
連砧板、抹布的顏色都和刀具、筐是一一對應的,避免交叉。
接下來,切配好的食材,會被盛放到不同的配餐盤裡;盤子上標註著「生」「熟」「半成品」,分開放置。
放熟的食材的配餐盤,都要經過蒸汽消毒半小時以上,做到無菌,而且一分鐘內就要拿到配菜間,不能在廚房裡久放。
水產類的生鮮則會及時放入冷櫃保鮮,上面會寫好進貨日期和使用日期。
在調料區的貨架上,「李錦記」金標生抽、草菇老抽、叉燒醬,「鼎豐」的康樂醋、南乳汁,味好美的果醬等等整齊排列開,還有非轉基因的鮮榨金玉米油。
食堂規定,調料要進最新鮮的批次,而且不能一次性買很多,一般就買一兩周的量,用的時候也是先進先出,這樣可以確保給學生吃到的都是最新鮮生產的調味料。
每款調料前都會放這種小卡片,註明生產日期、進貨日期等等信息。
旁邊的板車上,整整齊齊靠牆堆放著大米、麵粉等,鹽糖生粉這類則放置在乾淨的不鏽鋼桶裡,
食堂經理說:「我們有規定的,都是包裝在塑膠袋裡,不會直接碰到筒壁,確保衛生。」
大廚們燒制的菜餚一道道出鍋了,每燒好一道菜,大廚們就要在記錄本上填好日期、菜餚名稱、出鍋時間、食品中心溫度、原料名稱、驗收結果和加工人籤名等等。
這不僅是為了安全,萬一學生反映哪道菜甜了鹹了之類的,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廚師,研究口味進行調整,讓大家吃得更滿意。
吃完飯後要對餐具是清洗消毒。
食堂洗碗有六道程序,一刮、二浸泡、三清洗、四漂洗、五消毒、六保潔,少一道都不行,漂洗要逐個清洗兩遍,然後用沸水消毒後,再用蒸汽消毒20-30分鐘,最後還要放到專門的保潔櫃裡。
規定很細緻,那誰來監督呢?
廚房內,好幾個攝像頭正在不同位置拍攝。
經理說:「全天監控的,萬一有什麼問題就會調出錄像來看,學校管理人員每天都要來檢查,教育局還會來飛行檢查,說來就來,所以我們一直很當心的。」
寧波市鄞州藍青小學:
引入家長監督,讓菜譜透明化
藍青小學的食堂管理引入了家長這一支力量。
食堂菜譜的合理搭配,需要經過幾個環節。
首先初稿會從膳食黃金比例搭配的基礎層面,根據時令原材料,確定菜品的主體;
其次食堂主管會把握好每一天菜品色彩上的搭配,來決定輔料以及烹飪的方式;
第三個環節由營養顧問針對所有點心與當日菜品的總體搭配做考量和調整。
藍青小學的一周菜譜推送放在每周日晚上,固定的菜單格式,不一樣的每周對某個菜品製作的營養小貼幹添加,結合季節性的食品推送,每周二、四,添加的粗糧輔助。
將菜譜全方位的展現在家長面前。時間上的推送又兼顧了家長可以提前預知孩子在校的飲食,以此來調整當天晚上家裡的飲食搭配。
菜譜營養小貼士
每學期學校還會利用家長開放日,將一學期匯總的菜品進行匯總,由家長和學生一起做一些自主地選擇,可以在匯總的菜單裡挑一個自己最不喜歡的,也可以寫上家長提供的新菜品。
學校根據匯總的「不喜歡」菜品是否集中,以此來去掉該菜品,也通過家長提供的新菜品,進行補充或優化。
藍青小學建立了校級家長膳食工作小組進校巡察團。
由校級成長共同體分管後勤的負責人自發組建膳食工作小組,定期進入校園對食堂工作的流程及相關信息做全面的監察,利用反饋簡報、學校回覆信息等內容由膳食工作小組成員再將文字稿發到各班家長群,讓食堂建設透明化。
從2017學年第一屆學生家長至今已經進行了17次巡察活動。
家長膳食工作小組進校巡察
除了正餐之外,學校還設立了上下午點心。食堂工作人員在保障食品安全健康營養的前提下,針對傳統節日,用心製作當日的對應食物。
比如元宵節製作適合學生口味的水果手工湯圓、食材槓槓的自製臘八粥、中秋節特意定製的帶有藍青小學標識的手工月餅……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
堅持自營食堂,校領導、師生同吃一鍋飯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在辦學之初就制定了三個基本策略:
第一是食堂自營,不外包;
第二,食堂不盈利,食堂收支只要求持平,徹底斷了任何一方因求盈利而損害服務質量的動機;
第三,學校高層、全體老師,與學生吃一個鍋裡的食品,而且必須是同一個窗口取出;
學校專設一個專職質量管理員,只做兩件事,一是每天檢收進庫食品,二是菜炒好試吃一筷子。
學校規定有權的人不與供貨商有任何關係,學校專設一個食品進庫全權責任人, 並要求每天的進貨都必須照相發到管理群內。
日本:
校長每日試吃,嚴格執行衛生管理基準
校長每天為學生第一個試食校餐,這是日本學校的校長責任制中,校餐安全管理之一環。
校長作為負責人必須檢查當天午餐的新鮮度、營養度,以及是否按既定菜單進行烹飪製作等。
校餐,在日文中稱為「學校給食」。日本1997年制定了「學校給食衛生管理基準」。之後,又分別在2003年、2005年、以及2008年進行過三次修訂。
「學校給食的調理設備」中規定:
1. 用於學校校餐的調理設備,不可以固定,必須是可移動式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校餐製作間不會出現衛生死角,而且午餐製作結束之後,能移動到清洗間進行徹底清洗,不會弄溼校餐製作間的地面。
校餐廚房的地面是不可以有一滴水的,這樣才能做到防止細菌繁殖;
2. 必須為所有可移動式的調理設備設置無汙染保管空間。
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已經清洗、消毒過的調理設備,在保管過程中被汙染;
3. 冷熱給水設備,按必要的使用數量設置,給水栓必須是方便使用手肘(或雙足)進行開關的槓桿式,以防止手指接觸給水開關。
這條仍然是防止接觸式汙染。
4. 必須為校餐製作人員提供專用的洗手間。
專用洗手間應該距離校餐製作間3米以上。應該設置更衣處、洗手處、獨立的封閉衛生間。
在進入衛生間前必須先在更衣處脫下校餐製作用的白色制服以及口罩、衛生間使用完畢之後,必須在洗手處使用每個人專用的手指刷清洗手指。
洗手池必須寬、大、深,方便製作人員清洗到手肘。洗手池水栓必須是方便使用手肘(或雙足)進行開關的槓桿式。
還有更多條十分細緻的要求事項,例如:蔬菜必須使用三槽式水槽進行清洗、室內溫度始終控制在25℃以下、溼度80%以下、空調風不可直接吹向調理器具、等等……
按照日本文部省的規定,自辦食堂的各所學校必須根據在校學生人數,擁有相應人數的國家資格營養師。
學校營養師由各都道府縣聘用,屬於都道府縣的公務員,主要工作是根據兒童成長中所需求的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等,按比例制定營養菜單。
日本學校通常會提早兩個星期,就將下個月一整月的菜單列印出來由孩子帶回家交給家長,目的是為了方便孩子家長參考學校菜單,決定孩子在家中的飲食,以便做到不會與學校菜單發生衝突或重複。
儘管學校營養師必須以「月」為單位制定每月菜單,但一個月每餐的菜單都不一樣,主要以日餐、西餐、中餐這三大類為主,基本不會出現重複。在菜單上還會標明每一餐的營養成分:熱量、鹽分、營養群等,此外還會標明食材來源與產地。
一般而言,學校午餐的食材主要以就地取材、自產自銷為主,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運輸成本,而且就地取材的食品也更新鮮營養,更能令學生家長們放心。
美國:
詳細規定午餐營養成分
這是兩份較為典型的美國公立學校午餐:
簡單的漢堡蔬菜、西蘭花、胡蘿蔔、豆類製品,香蕉配上低脂牛奶。
牛肉漢堡、玉米沙拉、胡蘿蔔、蘋果配低脂牛奶。
美國學生的午餐健康受法律保護。 「美國學校午餐計劃」(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以下簡稱NSLP) 是根據1946年美國當時的總統杜魯門籤署的《全國學校午餐法案》而制定的,讓聯邦政府協助公立學校等機構,在每個學校日為學生提供營養均衡、低價/免費的午餐的計劃。
NSLP的最新規定有:
1、每天學校午餐中,蛋白質、維生素A和C、鐵、鈣和卡路裡含量必須達到攝入標準,具體菜餚的品種由地方學校食品部門決定
2、要求學校增加全麥穀物、水果,蔬菜比例
3、降低鈉和飽和脂肪含量,禁止膳食中的反式脂肪
4、停止學校裡快餐食品(油炸食品)的供應
具體到每一種類的食物,又有特別詳細的規定,挑出幾樣來列舉:
對於蔬菜的攝入:必須有這3大類,深綠色類、橙色類(南瓜/胡蘿蔔等)和豆類
對於穀物:至少一半為全麥穀物食品Whole Grain
對牛奶的攝入:食用無脂牛奶或低脂(1%)牛奶
對蛋白質攝入:選擇各種蛋白質食物,肉類,家禽,海鮮,豆類和豌豆,雞蛋,加工大豆製品,堅果和豆類和豌豆製成的食品等,每周至少8盎司的熟海鮮
不同年級組的學生,每天午餐都有卡路裡攝入範圍的嚴格規定:
小學k-5年級:550-650kcal
初中6-8年級:600-700kcal
高中9-12年級:750-850kcal
其實早在在1894年,美國農業部就發布了第一代兒童營養指南,隨著時代對於營養標準定義的提高,一直在改進。
2011年,美國把已使用了近20年的「食物金字塔」(Food Pyramid)作廢,由「我的餐盤」(My Plate)代替。
MyPlate是一個盤子形狀,劃為四個區域:分別是穀物、蔬菜、蛋白質、水果,邊上還有一個小圓圈代表乳製品。
每一類食品所佔的份量大致被劃好了,現在美國學校的菜單也是嚴格按照這個份量制定。
紐約公立學校午餐菜單,每一天的菜單,都可以在政府官網和學校官網上查詢的到。
美國農業部要求各個州的相關機構,每三年要對學校的早餐和午餐進行為期一周的檢查。
相關機構需要對學生的飲食進行營養分析,看是否符合營養標準。只要少有一種食物成分,或者多次違法營養要求標準,檢查人員有權進行相應的懲罰措施。
此外,聯邦規定由地方學校食品部門負責制定校餐的價格,但是必須保持非營利性。
美國大部分小學生午餐的價格從2.5-2.75美元不等,中學生午餐的價格從2.75-3美元不等。政府還要求對低收入家庭施行價格減免,減價午餐最高不超過40美分。
美國中小學生在學校吃的午餐分3種購買方式:
不僅是午餐,美國規定:學校出售的零食的熱量必須少於200卡路裡,食品裡必須含有一定的營養價值,要富含全麥成分,或是含有水果、蔬菜、蛋白質,或是主要成分為乳製品等。
而小學和中學只可以賣水、低脂牛奶或100%果汁或蔬菜汁,高中可以賣一些運動飲料、減肥汽水、冰茶,但是限制熱量。